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1 08:34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建设快速推进,创作了大量文化建筑,它们不仅位于城市的中心位置,而且还是城市的文化象征,但在此过程中,文化建筑也存在崇洋、贪大、逐奢、求怪、趋同导致的文化意义缺失的乱象。作为城市记忆和文化的载体,如何通过创作使它更好地传达文化意义和文化自信是建筑创作者关注的焦点。建筑叙事是当代文化建筑意义表达的重要有效手段之一,而记忆又是我们认知世界的重要能力之一。因此,从记忆理论的视角来探讨建筑叙事,将为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如何更好地传达建筑意义开启新的视域。本研究引入法国哲学家亨利·柏格森的记忆理论,分析了记忆理论介入建筑叙事的可行性,较为全面地论述了记忆理论讨论的两种时间感知形式,并系统构建了基于不同时间感知形式下的建筑叙事空间设计方法及其具体的设计表达方式。首先,研究从记忆的本体论入手,解释记忆的含义,介绍其功能作用和不同类型记忆具有的影像化特征和重构性特征。引入柏格森的记忆理论、梅洛-庞蒂的知觉现象学和德勒兹电影影像理论作为本文的核心理论基础,阐明记忆理论视角的概念。从文化建筑、叙事空间的概念入手,探讨当代文化建筑的职责及其精神价值取向。比较、分析当前不同建筑叙事研究的共同特征与发展趋势,阐明本研究的必要性。其次,构建了记忆理论视角下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方法的理论框架。由记忆理论介入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可行性分析入手:阐明柏格森记忆理论关于影像的电影放映机制如何帮助我们认识空间、时间;论述在影像运动机制下人对时间的感知分为空间化的物理时间和意象化的心理时间。并把它们置入建筑叙事空间作为叙事的时间轴,建构起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的方法:物理时间下的有机结构叙事、心理时间下召唤结构叙事、双重时间下转换结构叙事的空间设计方法。最后,分别就当代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中的物理时间下有机结构叙事、心理时间下召唤结构叙事、双重时间下转换结构叙事的空间设计表达进行系统地阐述:有机结构叙事的特点,是物理时间下叙事主题把控的空间逻辑整体,体现出空间的自叙,其具体设计方法是通过确定叙事主题,刻画建筑空间场景,编排空间序列来演绎叙事空间的情节;召唤结构叙事的特点,是心理时间下空间唤起记忆,引发纯粹思维的自身演绎,其具体设计方法是通过建筑空白、冗余、透明性的手段造成纯视听情境的空间脱节影像唤起记忆潜在影像活动构成的纯粹思维叙事;转换结构叙事的特点,这是一种双重时间下的叙事,以物理时间进程下的有机结构叙事为主导,在时间轴中插入心理时间,使封闭的线性叙事结构具有时间的缺口,造成时间分叉,构成形散而神聚的叙事特点,其具体设计方法通过空白加入迭代式叙事,通过空间冗余叠加网络式叙事,通过透明性手法嵌套辫状叙事。记忆理论视角下的文化建筑叙事空间设计是将记忆的影像运作机制作为叙事的重要手段,记忆理论视角的提出是对知觉现象学叙事的完善,使记忆构成的叙事融合域更为有效地帮助设计来传达文化建筑的意义,希望为创作各具特色的文化建筑提供有益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242
【图文】:

城市风貌,城市建设,现象


乱城临取足城的人对本乱。一方面城市。”[1]这临着这种身取得了举世瞩足够的文化城市集体记的一个零部人我,审慎并对立,既强化本土文化可来源:刘是拆得很惨这些均是众处歧路的文瞩目的成就自信,来应记忆的侵蚀,件[2]。城市并富有创见化对传统文识别性的自图 1-1 千刘琼.中国千城化底蕴[N].惨,一方面是众声喧哗里价文化危机。就,还有令人应对西方主导当城市被市的人文品质见地化解现代文化内核与深自觉意识,根千城一面的城城一面现象严.人民日报,2是建得很糟价值混乱的人羡慕的未导的全球文被异化为经济质普遍削弱代与传统,深层结构的根植传统,城市风貌严重 城市建设2012.06.12糟。光怪的外在呈未曾断裂文化迅猛济机器,弱的既成物质与的理解,培育新设莫丢文

文化建筑,美学,来源,作者


要的存在主义哲学家,曾经指出:“精神产品这个既是具体的又是想象出来的对象只在作者和读者的联合努力之下才能出现。只有为了别人,才有艺术;只有通过别人,有艺术。”[1]建筑本身就具有技术和艺术的双重属性,其中的艺术性也是直接接近使者的属性。对于使用者来说,一个建筑技术操作层面往往是他们不清楚、不了解的部分而他们对技术带来的结果或者效果上有着直观的感受[2]。这种直观的感受构成了其对图 1-2 文化建筑与接收美学来源:作者自绘

叙事空间,古今中外,古建筑,来源


小肮适隆碧匦缘慕ㄖ鋯占湟话憧梢匀衔

本文编号:27888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888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240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