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力学性质及损伤特性分形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19 08:58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向中西部倾斜,地区内的公路铁路、机场、水利等重点领域工程数量及规模不断扩大。然而,由于季节性严寒气候、持续极端冰雪天气等低温环境的影响,许多在建和规划于此的岩土体工程将不可避免地经受一定周期冻融循环过程。岩石是一种内含大量微裂隙、孔隙等细观缺陷的非均质体,其强度和变形性质易受到冻融循环致损作用影响而发生变化,从而威胁工程岩体的长期稳定性。因此,研究和掌握冻融岩石的力学性质和损伤劣化规律及机理,可为冻融环境下岩石材料强度和变形破坏特征的分析与预测提供理论参考,对于我国一些存在冻融灾害隐患地区的重大工程建设、维护及安全评估,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学术价值。本文围绕冻融循环作用下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质及其损伤特性这一研究课题,首先开展了砂岩的冻融循环力学试验,并借助数字图像技术和分形理论,对冻融砂岩的压缩破坏断口表面进行了形貌特征观测和分形维数计算分析,研究了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的力学性能劣化规律、宏观破坏特征和断口表面分维数变化规律及损伤劣化机理,并以断面分维为桥梁,建立了冻融砂岩单轴压缩分形损伤本构模型,结合试验成果对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分析冻融受荷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和结论:(1)开展了砂岩冻融循环试验,并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得到冻融循环作用下砂岩力学性质的劣化规律和破坏特征的变化情况。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砂岩应力-应变曲线的压密、塑性屈服阶段逐渐明显,弹性变形阶段所占比例缩短,破坏后阶段曲线逐渐变得平缓,最终变形量随之增大;红砂岩的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呈先快速降低后缓慢降低的劣化趋势,并均与冻融循环次数呈指数函数关系;除个别点(冻融15次)外,轴向峰值应变是呈先快速增大后缓慢减小的趋势;冻融后砂岩典型破坏形式有劈裂拉伸破坏、圆锥形剪切破坏和拉剪混合破坏三种,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样破坏模式向剪切破坏形式转变,破碎岩块的完整性越来越差。(2)借助数字图像技术和分形理论,得到断口表面形貌特征及分维数变化规律。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岩样主断裂面起伏度的变化幅度减小,断面分维数也随之减小,且同一岩样破坏断口表面的3张图像分维值差异变小;利用Matlab每次求算的置信度均在0.985以上,变动范围较小,分维计算结果比较准确;断面形貌分维值与能量耗散特征有良好的相关性,断面形貌分维值越小,同时岩样断裂破坏所耗散的能量值越低,表明岩样越容易发生破坏。(3)基于连续损伤力学和统计学理论,建立了冻融砂岩单轴压缩分形损伤本构模型。该模型较好地反映出了岩石在冻融循环和受荷条件下的损伤演化特性,并以断口表面分形特征为桥梁,将砂岩宏观破坏特征与细观损伤破坏机理联系起来,且模型参数可由试验常规数据求解,适用性强。(4)结合试验成果对模型进行计算验证,得出冻融受荷砂岩的损伤演化规律。模型描述的砂岩应力-应变理论曲线与试验曲线吻合度较好,并准确地反映出了冻融岩石的强度劣化规律;当冻融循环次数一定时,砂岩冻融受荷总损伤D_m随轴向应变的增大呈现出先快速增加后缓慢增加的变化趋势;当荷载一定时,总损伤D_m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加,损伤路径也随之前移,表明冻融循环作用加剧了砂岩的损伤,但损伤速率则逐渐减小,砂岩的塑性增强。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TU452
【图文】:

示意图,技术路线,论文研究,示意图


论文研究技术路线示意图

统计图,武汉市,最低气温,统计图


图 2.1 武汉市月极端最低气温统计图 可见,武汉市在 11 月、12 月、1 月、2 月、3 月出现过极气,极端最低温度达到-12.8 ℃。武汉市冬季气候湿冷强冷气流活动,极端低温、冰雪等恶劣天气也有发生武汉市曾在 2008 年初遭遇了历史上罕见的低温雨雪冰

岩样,单轴压缩试验,冻融循环,小组


图 2.2 筛选、加工后的标准岩样的总次数以及单轴压缩试验的要求,将试验岩计 21 块,岩样编号为 i-j,其中 i 表示岩样最、2、3、4、5、6、7,对应的冻融循环次数,j 表示各组内岩样的序号,取值为 1、2、示。表 2.1 砂岩岩样分组与初始尺寸值岩样编号 直径 i-j (mm) 1-1 49.18 1-2 49.40 1-3 49.48 2-1 49.64 2-2 49.60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冀晓东;赵宁;宋玉普;;冻融循环作用后变形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性能退化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01期

2 管巧艳;高丹盈;李杉;;冻融循环作用后CFRP与混凝土粘结性能研究[J];工业建筑;2010年06期

3 时旭东;钱磊;李亚强;汪文强;;混凝土经历常温至-40℃及-80℃冻融循环作用的受压强度试验研究[J];建筑结构;2019年12期

4 周敏;;简支梁在冻融循环作用下抗剪承载力的分析[J];江苏水利;2017年06期

5 李航;于玲;;冻融循环作用下路基边坡稳定性变化研究[J];路基工程;2011年05期

6 时旭东;李俊林;汪文强;钱磊;马驰;;混凝土经历常温及-30~-120℃间冻融循环作用的受压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混凝土;2017年12期

7 时旭东;汪文强;钱磊;李俊林;;不同含水率混凝土遭受常温至-190℃间冻融循环作用的变形性能试验研究[J];工业建筑;2018年03期

8 张泽;马巍;齐吉琳;;冻融循环作用下土体结构演化规律及其工程性质改变机理[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3年06期

9 尹松;李力;边亚东;;冻融循环作用下压实粉土的剪切强度性能试验研究[J];公路工程;2019年05期

10 彭晖;刘洋;付俊俊;苏鹏;刘扬;;冻融循环作用下表层嵌贴CFRP-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试验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郭凯艳;;冻融循环作用下岩质边坡风化层厚度与稳定性的关系[A];《工业建筑》2015年增刊Ⅰ[C];2015年

2 李r

本文编号:27968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7968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76d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