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力—力学耦合的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及其数值算法研究
【学位授予单位】:大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43
【图文】:
样在基质吸力为0邋kPa的条件下固结至平均净应力为瓦的过e-ln/曲线在固结的过程中沿着饱和土的正常固结曲线,阶段,在试样的基质吸力小于进气值前,试样仍处于饱和状大有效应力对土体的作用是相同的,故e-In//曲线在基质土的压缩曲线重合;当基质吸力超过进气值时,土颗粒间的供的稳定效应而变小,所以增加基质吸力对非饱和土体变的,在基质吸力增加的过程中非饱和土的压缩曲线逐渐向饱和基质吸力恒定的压缩过程中,试样处于非饱和状态,屈服应,试样的应力状态位于屈服面的内部,随着平均净应力的继力与屈服应力相等,试样达到屈服,最后试样的e-lnp曲缩曲线的斜率相等。逡逑加载的过程中,由于平均骨架应力的增加,泥浆土试样发生同的孔隙比条件下,非饱和土试样的平均骨架应力与饱和土距离随着基质吸力的升高而变大,如图3.2中所示。而在基
邋dST逡逑由式(3.6)可知,非饱和土的体变由两部分组成:应力变化引起的体变与饱和度升高导致逡逑硬化效应衰退所引起的体变,如图3.6所示。逡逑逦非饱和土的压缩曲线逡逑\逦逦饱和土的压缩曲线逡逑』邋、、、、、逡逑i逦办逦、、、i逦i邋p逡逑^逦'卜、Nj'n醒必逡逑……---……碑逡逑逦£_i逦\p'邋+邋cip'逦>逡逑平均骨架应力V)逡逑图3.6非饱和土体变的分解逡逑Fig.邋3.6邋Interpretation邋of邋the邋volume邋change邋of邋the邋unsaturated邋soil逡逑由式(3.6)可知,若对非饱和土进行饱和度恒定的压缩试验,则非饱和土的压缩系数逡逑与饱和土的压缩系数相同并在压缩过程中保持恒定。Zhang和Ikariya[139]在建立非饱和逡逑土的本构模型时假设非饱和土的正常固结曲线在不同的恒定饱和度条件下都与饱和土逡逑的正常固结曲线平行,这与本文推导的非饱和土的体变方程得出的结论相同。在基质吸逡逑力恒定的压缩试验中
该土水特征曲线未考虑水力滞回,这是为方便将非饱和土的加载湿陷屈服面绘制于骨架逡逑应力和基质吸力的空间中,若考虑土水特征曲线的水力滞回,可将本文推导的加载湿陷逡逑屈服面绘制于饱和度和骨架应力空间中。通过计算可得到图3.8中所示的加载湿陷屈服逡逑曲线,图3.8中也给出了净应力恒定条件下的吸湿路径,该吸湿路径分别穿越了等效屈逡逑服应力A分别为400邋kPa、500邋kPa和600邋kPa的加载湿陷屈服面,表示该非饱和土试样逡逑500邋[邋/邋/邋/逡逑|30°"邋f邋f邋/邋/邋/逡逑l200-邋/邋/邋/邋y邋/逡逑W|°]逡逑0逦500逦1000逦1500逦2000逡逑平均骨架应力/kPa逡逑图3.8基质吸力和平均骨架应力空间中非饱和土的加载湿陷屈服面逡逑Fig.邋3.8邋Loading邋collapse邋yield邋surfaces邋in邋the邋space邋of邋mean邋skeleton邋stress邋and邋suction逡逑-47-逡逑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冬;刘艳;;非饱和土的黏弹塑性本构模型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18年03期
2 孙广利;王祥虎;;非饱和土三轴仪应用及展望[J];四川建材;2018年02期
3 陈茜;程大伟;郭光玲;;一维稳态流下非饱和土静止土压力系数的铅直分布[J];中国科技论文;2017年01期
4 张剑;倪俊;姜朋明;梅岭;;含水量对非饱和土强度影响的试验分析[J];江苏科技信息;2015年13期
5 陈正汉;;非饱和土与特殊土力学的理论与实践[J];后勤工程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6 ;第二届全国非饱和土学术研讨会征文通知(第1号)[J];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03期
7 穆弓;第二届国际非饱和土学术会议在京召开[J];铁道工程学报;1999年01期
8 刘祖典,刘武农;非饱和土的强度特性[J];工程勘察;1999年01期
9 杨代泉;非饱和土弹塑性应力应变特性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1995年06期
10 Fredlund,D.G.,杨宁;非饱和土的力学性能与工程应用[J];岩土工程学报;1991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孙德安;;非饱和土的动力特性[A];中国力学大会-2015论文摘要集[C];2015年
2 郭小红;张鸿儒;;循环荷载下非饱和土的残余变形特性[A];第十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卷[C];2001年
3 卢应发;吴延春;罗先启;;非饱和土中气体的一些力学特性[A];第二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6年
4 刘海宁;刘汉东;王思敬;;黄河下游堤防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分析[A];第一届全国水工岩石力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5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应力状态与应力状态变量[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6 陈建斌;孔令伟;郭爱国;赵艳林;;大气作用下膨胀土边坡的动态响应数值模拟[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特邀报告[C];2007年
7 张洪武;黄辉;周雷;;热耦合作用下非饱和土动力非线性有限元分析[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上册)[C];2003年
8 宋艺;兑关锁;陈铁林;;非饱和土简化固结理论及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9 包承纲;詹良通;龚壁卫;;非饱和土的特性及其抗剪强度问题[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10 陈正汉;;非饱和土的理论与实践[A];“力学2000”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张晓冬 阳雄 郑明朗;陈正汉:厚木板钻二十年[N];科技日报;2003年
2 张艳江 罗文可;始于垒土攀险峰[N];中国水利报;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吴刚;水力—力学耦合的非饱和土本构关系及其数值算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8年
2 刘振亚;非饱和冻土力学特性及微观机理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唐栋;考虑前期降雨影响的非饱和土特性及边坡稳定性分析[D];武汉大学;2016年
4 周嵩;热—水—力耦合条件下非饱和土的热传导特性及调控机理研究[D];武汉大学;2014年
5 崔凯;非饱和土中污染物传输参数反演方法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
6 韩晓雷;非饱和沙漠地基土的理论和工程应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
7 李顺群;非饱和土的吸力与强度理论研究及其试验验证[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8 凌华;非饱和土强度变形实用计算方法[D];河海大学;2006年
9 汪东林;非饱和土体变试验研究及其在地面沉降中的应用[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10 董建军;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的非饱和压实土应力—应变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聂抗意;非饱和土稳态渗流与边坡稳定数值计算方法优化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2 田京京;考虑变形及滞回效应影响的三维非饱和土土—水特征曲面模型[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3 王逍萌;干燥过程中非饱和土强度变化特征试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4 王亚南;考虑微观结构的非饱和土水—力耦合本构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5 魏玉师;非饱和土多尺度渗流及其对土坡稳定性的影响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8年
6 郭诚;SH波作用下非饱和土中管桩水平动力特性的理论及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7 落宇杰;毛细作用下非饱和黄土状粉土水分迁移特性试验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8年
8 赵庆玉;含盐量对非饱和伊犁黄土应力应变关系的影响规律[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8年
9 罗正涛;吸湿路径上压实膨胀土非饱和抗剪强度演化特征[D];信阳师范学院;2018年
10 张松巍;非饱和重塑黄土一维固结与蠕变特性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8028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028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