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5 23:02
【摘要】:作为曾是人民大众日常生活与讯息交流的空间场所,公共空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数字时代下却面临着日渐衰落的困境。针对中国城市公共空间意义缺失的问题,本研究试图从布鲁默符号互动论和杜威经验主义哲学中一元论角度出发,对于公共空间进行本体概念的重新定义。从设计学的角度出发,运用定性研究的方法,辨析出公共空间在新时代背景下的特点,即公共空间具有社会介质的属性特征。运用演绎法,定义公共空间作为社会介质的三个属性特征。归纳作为社会介质的城市公共空间的四个要素,并将四个要素的运行机制进行了建构,提出了MCEM模型工具。分别运用实证法和科学实验法对MCEM模型工具进行了案例研究和应用实例的研究分析。全文共六个章节,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包括前两个章节。首先,绪论中根据对无锡本地城市公共空间的初步田野调研法和较为详尽的文献研究法,提出了本研究的研究目标“通过研究新时代背景下公共空间的属性特征,创建一套分析与评估公共空间新的属性特征的模型工具,为学术界提供公共空间研究的新思路、新观点与新方法。”其次,第二章介绍了本研究的研究基础,即城市公共空间必须具备“公共性”特征。总结了公共空间“公共性”研究的历史发展脉络,梳理了三种经典的公共空间“公共性”模型,提出了新时代下的公共空间“公共性”内涵。第二部分包含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首先,在第三章中提出了关于城市公共空间的新定义,即公共空间具有社会介质属性。总结了作为社会介质的公共空间属性特征:载体性、渠道性和角色性。并且归纳了作为社会介质的公共空间的四个要素,即物质基础、连接类型、参与方式和意义的可能性。其次,在第四章中建构了公共空间四要素的运行机制:MCEM模型工具。详细阐述了关于MCEM模型的两种运行机制。最后,在第五章节运用具体的案例分析来进一步解读MCEM模型的两种运行机制在公共空间具体案例中的实际运用。第三部分为第六章,通过工作坊的科学实验方法,说明MCEM模型工具如何在设计过程中被运用。同时也验证了MCEM模型工具在公共空间设计中的实践性意义。充分证明了该模型工具的理论可靠性,为公共空间的设计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与视角。本文通过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本体研究及具体要素的挖掘和模型工具的建构,指出了城市公共空间具有社会介质属性的特征。本研究推进了对于城市公共空间研究的深度与广度,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方法。同时,还为设计师和研究者提供了设计与评估城市公共空间的模型工具。作为本体研究的理论探索,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提供了经验和范例,也为其他城市设计类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无锡市绿地覆盖率
人的行为是客观条件制约下人对环境感知的一种反应(柴彦威, 2010),立足于行为的视角可以更好地审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通过行为的空间结果来解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形成的机制,便可剖析空间对人社会行为的制约及在这种制约下形成的行为决策。1.1.1 同一公共空间对不同人的意义无锡市作为中国最发达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数十年来始终站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无锡”的建设。根据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开发表的报告显示2,2001—2015 年十五年间,无锡城市绿地率、城市覆盖率逐年增长。至 2015 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2.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 14.91 平方米,如图 1-1 所示。同时,根据无锡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规划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无锡市民对于公园绿地使用率高、需求度大、关注度强,对未来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有很高期待。在该调查问卷结果中显示,无锡市民去公园的频率为:39%的被调查者经常去公园绿地,一周三次以上频率;55%的被调查者偶尔去公园绿地,两周一次左右频率;还有 6%的被调查者从
年由无锡各界民众出资建设,始称“锡金公解放后一直称“城中公园”,是近代无锡工代公园,有华夏第一公园的美誉。一百年来对公众免费开放,体现出近代公园公众性、城中公园的周边环境被不断侵蚀,公园面积感与美感。但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却发现,于此,进行下棋会友、锻炼、喝茶聊天等社施的物理空间下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老年人的(2)无锡锡惠公园及锡惠大桥桥底空锡惠公园坐落于无锡市北塘区惠山古镇史的老公园,地理位置便利,公共交通发达图 1-3:无锡市民对于公园绿地内增加项目的Fig 1-3: Increase project requirements for that area in wuxi图片来源: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本文编号:2804320
【学位授予单位】:江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TU984.113
【图文】:
无锡市绿地覆盖率
人的行为是客观条件制约下人对环境感知的一种反应(柴彦威, 2010),立足于行为的视角可以更好地审视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1。通过行为的空间结果来解构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形成的机制,便可剖析空间对人社会行为的制约及在这种制约下形成的行为决策。1.1.1 同一公共空间对不同人的意义无锡市作为中国最发达城市群之一的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达城市,数十年来始终站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战略高度,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全面推进“绿色无锡”的建设。根据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公开发表的报告显示2,2001—2015 年十五年间,无锡城市绿地率、城市覆盖率逐年增长。至 2015 年底,市区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 42.98%,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超过 14.91 平方米,如图 1-1 所示。同时,根据无锡市公园绿地十分钟服务圈规划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加调查的无锡市民对于公园绿地使用率高、需求度大、关注度强,对未来公园绿地的规划建设有很高期待。在该调查问卷结果中显示,无锡市民去公园的频率为:39%的被调查者经常去公园绿地,一周三次以上频率;55%的被调查者偶尔去公园绿地,两周一次左右频率;还有 6%的被调查者从
年由无锡各界民众出资建设,始称“锡金公解放后一直称“城中公园”,是近代无锡工代公园,有华夏第一公园的美誉。一百年来对公众免费开放,体现出近代公园公众性、城中公园的周边环境被不断侵蚀,公园面积感与美感。但在调研过程中,笔者却发现,于此,进行下棋会友、锻炼、喝茶聊天等社施的物理空间下究竟是什么吸引了老年人的(2)无锡锡惠公园及锡惠大桥桥底空锡惠公园坐落于无锡市北塘区惠山古镇史的老公园,地理位置便利,公共交通发达图 1-3:无锡市民对于公园绿地内增加项目的Fig 1-3: Increase project requirements for that area in wuxi图片来源:无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缪朴;;在高密度城市中创造公共空间——昆山金谷园多功能建筑群[J];建筑学报;2013年10期
2 杨建华;林静;陈力;;城市公共空间环境设施规划建设的现状问题分析[J];中国园林;2013年04期
3 杨宇振;;从“乡”到“城”——中国近代公共空间的转型与重构[J];新建筑;2012年05期
4 爱德华·索亚;强乃社;;以空间书写城市[J];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5 叶超;柴彦威;;城市空间的生产方法论探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12期
6 刘乃全;刘学华;赵丽岗;;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演变:1985-2008[J];山东经济;2011年02期
7 张烨;;作为过程的公共空间设计——再谈哥本哈根经验[J];建筑学报;2011年01期
8 杨宇振;;权力,资本与空间:中国城市化1908-2008年——写在《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颁布百年[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1期
9 缪朴;;谁的城市? 图说新城市空间三病[J];时代建筑;2007年01期
10 周尚意;英美文化研究与新文化地理学[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东风;1990年代以来苏州城市空间发展[D];东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范燕群;作为管理与沟通工具的城市街道景观导则[D];同济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8043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04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