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干湿循环效应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土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分析

发布时间:2020-09-20 20:29
   花岗岩残积土在我国东南沿海,尤其是福建地区广泛分布,由于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常常直接暴露于自然环境中,受季节性气候因素的影响,边坡土体长期经历降雨入渗和干燥脱湿的循环作用,使得土体状态反复处于交替变化过程,导致其强度发生变化,进而影响边坡稳定性。因此,本文以福建地区典型的花岗岩残积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开展室内干湿循环强度试验、渗透试验、SEM试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规律和渗透性能变化,并进一步分析干湿循环效应和降雨入渗作用对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的影响。本文的主要工作和结果如下:(1)对花岗岩残积土原状样和重塑样开展干湿循环强度试验,分析研究了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黏聚力c逐渐降低,内摩擦角φ基本不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花岗岩残积土抗剪强度指标与循环次数之间的经验公式,且得出了花岗岩残积土强度衰减规律。(2)对花岗岩残积土原状样和重塑样开展干湿循环渗透试验,分析研究了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渗透性能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变化规律,随着干湿循环次数增加,其渗透系数k逐渐变大。(3)对花岗岩残积土原状样和重塑样开展干湿循环SEM试验,从微观角度定性分析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劣化机制,并且通过灰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了花岗岩残积土宏观力学强度与微观结构参数的关联性研究,得到了干湿循环下花岗岩残积土微观参数与抗剪强度的关联度分析结果。(4)把室内试验确定的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花岗岩残积土的强度参数与工程实践资料相结合,并针对实际边坡,利用Geo-Studio软件,分别分析不同干湿循环次数下花岗岩残积土强度参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以及干湿循环下劣化参数加上考虑渗流作用情况下的边坡稳定分析,发现在干湿循环作用下,边坡安全系数逐渐降低,在考虑降雨入渗情况下,边坡稳定性进一步变差。
【学位单位】:福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43
【部分图文】:

粒度分布,土样,干湿循环,粒度分布曲线


成黏土矿物,大于2mm石英砂颗粒平均含量约14.6%。切面较粗糙,干强度中逡逑等,幵性低,无摇震反应,遇水易软化、崩解。按照GB/T50〖23-1999《土工试逡逑验方法标准》测得土样基本物理性质如表2-1,粒度分布如表2-2和图2-1。逡逑逦表2-邋1试验土样基本物理性质逦逡逑天然孔隙比""""^逡逑逦/(g.cm.3)逦/%逦/%逦/%逡逑2.63逦L835逦20.36逦0J25逦4^2逦30.5逡逑逦表2-邋2邋土样粒度分布逦逡逑粒径/mm逦10-5逦5-2逦2-1逦1-0.5逦0.5-0.25逦0.25-0.075逦<0.075逡逑含量/%逦3.2逦24.4逦6.4逦8.5逦3.8逦13.3逦40.4逡逑7逡逑

土样质量,土样制备,土样,环刀


的天然含水率20.36%。下面介绍具体试验步骤:逡逑根据土工试验测得的土样含水率和密度,计算出试验土样含水率达到丨2%逡逑时的质量;将试验:丨:样放入供箱中脱湿(图2-5),在此过程中,每隔一小时对逡逑土样称重一次,直到将土样含水率控制在12%,停止干燥脱水,用保鲜膜将试逡逑验土样包好,密封养护24小时,使试样内部水分均匀;采用抽真空饱和法将养逡逑护后的试验土样进行抽气饱和,在此过程中,使用叠式饱和器将试验土样固定逡逑放入饱和缸,以减少饱和过程中试验土样体积变化,抽气2小时,泡水10小时,逡逑饱和后将试验土样取出,用保鲜膜包裹密封养护24小时;将饱和后的试样再一逡逑次放入烘箱中进行千燥脱水,当试验土样含水率达到天然含水率20.36%时,停逡逑止脱水,用保鲜膜将试验土样包好,密封养护24小时,使试验土样内部水分均逡逑匀;至此就完成了一次干湿循环。以此类推

示意图,干湿循环,土边坡,循环效应


干湿循环试验路径示意图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旭;熊传祥;钟富林;;酸污染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崩解特性试验研究[J];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7年06期

2 陈荣波;;浅析广州地区花岗岩残积土物理、力学特征[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6年07期

3 温勇;杨光华;汤连生;徐传堡;黄致兴;黄忠铭;张玉成;;广州地区花岗岩残积土力学特性试验及参数研究[J];岩土力学;2016年S2期

4 曾锋;;广东市桥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J];土工基础;1993年01期

5 黄志];王燕;;花岗岩残积土土工试验中的几个问题[J];勘察科学技术;1987年02期

6 裴正林;;用弹性波速度评价花岗岩残积土工程性质初探[J];勘察科学技术;1988年06期

7 刘家明;李廷学;黄志(山仑);何颐华;;高层建筑下花岗岩残积土地基研究[J];勘察科学技术;1988年02期

8 李江;邓斌;;花岗岩残积土在周期荷载下力学特性的实验研究[J];岩土力学;1989年04期

9 黄冠;简文星;谭宏大;;花岗岩残积土水-力相互作用特性研究[J];安全与环境工程;2019年02期

10 杨斐;;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特性分析及对公路工程的影响研究[J];建筑技术开发;2019年1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简文彬;陈文庆;郑登贤;;花岗岩残积土的崩解试验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3年

2 常晓军;葛伟亚;田福金;邢怀学;魏峰;邓鼎兴;叶龙珍;叶永红;;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初步研究——以福建东南晋江半岛花岗岩残积土为例[A];第一届全国青年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3年

3 马建增;王贺;张洁;张璐璐;;降雨条件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的系统可靠度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7年

4 眭彪;董国明;林炜;张家远;;花岗岩残积土承载力和变形模量的简便工程方法评价[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徐通;颜波;谢晓锋;韩佳泳;罗俊;;花岗岩残积土胶结损伤三轴试验数值模拟[A];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创新和实践: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秦志光;李志;罗嗣海;;广东平海电厂强夯法处理花岗岩残积土地基试验成果与分析[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7 沈启炜;黄明;邓涛;;滨海残积土基本特性试验及异形基坑开挖方案优选[A];第八届全国运营安全与节能环保的隧道及地下空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7年

8 杨洁;尚彦军;;华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土粒度分布特征剖面及区域变化[A];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下册)[C];2003年

9 孙成伟;;广州地铁工程建设中的岩土工程问题[A];广东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成立30周年纪念暨学术报告会报告集[C];2016年

10 徐斌;;花岗岩风化残积土工程特性初探[A];2016年1月建筑科技与管理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栾帅;花岗岩残积土地基桩基竖向承载力与变形计算方法[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年

2 吴能森;结构性花岗岩残积土的特性及工程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5年

3 孙成伟;花岗岩残积土工程特性及地铁深基坑设计技术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4 罗小艳;非饱和花岗岩残积土力学特性与土水特征参数贝叶斯分析[D];南昌大学;2017年

5 王辉;珠三角花岗岩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非线性预测[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罗磊;花岗岩残积土物性电化学表征及斜坡稳定角研究[D];湘潭大学;2019年

2 吴传云;花岗岩强风化区高液限残积土边坡稳定性分析[D];湘潭大学;2019年

3 张坤杰;复合坡面花岗岩残积土侵蚀过程及其影响因素试验研究[D];南昌大学;2019年

4 余刚;花岗岩残积土结构性表征及硬化土模型参数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5 韦毅;干湿循环效应下花岗岩残积土边坡土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分析[D];福州大学;2018年

6 陈伟文;花岗岩残积土应力路径试验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7 刘胜;石灰—粉煤灰改良花岗岩残积土试验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8 金旭;花岗岩残积土的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福州大学;2018年

9 曾洲;花岗岩残积土地区人工边坡稳定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10 林乔宇;厦门花岗岩残积土HSS模型参数的研究及工程应用[D];华侨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231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231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4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