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大厚度黄土地区长短桩基础理论分析与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09-29 13:48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和城镇化建设进程加快,西北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建设项目和规模日益出新,工程建设场地逐步向高阶地推进,桩基工程得到了大量应用和快速发展。但是必须指出,当前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桩基承载特性研究并不成熟,桩基设计仍按半经验半理论方法进行计算,现行有关《规范》对桩基的设计与实际之间矛盾显著。因此,深入研究单桩有效桩长和长短桩基承载特性相关问题不仅是桩基理论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工程界的迫切要求。本文采用理论分析、室内外试验与数值模拟多种研究方法,首先,开展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单桩有效桩长问题分析与计算;其次,提出了长短桩在黄土地区的适用性,并建立长短桩承载力及变形的计算方法;再次,分别开展了现场单桩承载特性试验和室内长短桩模型试验;最后,采用数值分析方法对其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分析。本文创新点和主要结论如下:1、通过对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有效桩长问题分析,考虑大厚度黄土塬场地存在分层湿陷现象、桩身存在多个中性点,提出了桩基侧摩阻力的正弦曲线型分布模式,并给出了该分布模式的数学表达式。基于此,推导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考虑桩身自重的单桩有效桩长计算公式,同时,通过与单桩现场试验进行对比分析,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2、依据现场原位试验和大厚度黄土分层沉积特性,提出并分析了大厚度黄土地区长短桩基础的可行性。通过理论近似解法和考虑群桩效应系数给出了中性点和群桩负摩阻力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区考虑负摩阻力影响的长短桩基础承载力计算方法。基于剪切位移法,进一步给出了大厚度黄土地区长短桩基础的沉降变形计算方法,最后,采用MATLAB编写相应算法程序,为基于变形控制的长短桩基础设计奠定了基础。3、现场试验发现,黄土塬场地地基土夹层交互分布、湿陷性不连续,桩周土层对桩基内力传递与分布影响显著。各级荷载作用下,桩基P-s曲线呈缓变型发展,表现为典型的摩擦型桩,桩身内力发挥具有异步性;桩基础设计时,可结合经验以承载力和最大允许变形量进行控制,提高桩身线刚度抵抗自身压缩变形,减小桩基上部沉降。数值模拟发现,长短桩组合桩基础充分利用与发挥了长桩控制沉降的作用与地基土浅层承载的能力,减少了长桩数量,节省了桩基造价。4、研制了长短桩室内模型试验装置,在单桩、4根组合桩及9根组合桩工况下分析了桩身承载力和变形特性。试验发现:长桩的P-s曲线有明显的拐点,形成“刺入”式破坏,短桩不是很明显;长桩的桩身承载力比短桩提高35.7%,在多桩组合试验中角桩的桩身荷载比边桩、中心桩都大,与单桩试验相比,其长桩(角桩、边桩)和短桩(中心桩)的桩身承载力及桩侧摩阻力均有显著的提高,角桩的桩顶荷载分担比略高于边桩。不同水平推力作用下,桩基F-S曲线均具有明显的陡降段,呈刺入破坏的典型特征;短桩先于长桩达到破坏,长桩桩身将产生挠曲变形破坏,其水平承载力主要由桩侧土的强度或桩顶水平位移控制。5、采用Plaxis 3D V2016有限元软件建立全长桩、全短桩以及长短桩的计算模型,分析了长短桩的桩型、布置方式、桩间距、桩长对受力与变形性能的影响。分析表明:角桩受力最小、边桩次之、中心桩受力最大;不同的桩型布置,其筏板竖向变形变化很大;桩间距和桩长也对桩身的受力和变形有显著影响。倾斜荷载作用下水平位移占总位移的比例很大,桩身的承载力主要由水平荷载来控制。
【学位单位】:兰州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473.1
【部分图文】:

曲线,锚桩,试验桩,位置图


(b)试验桩与锚桩现场施工现场图图 2.9 试验桩与锚桩位置图主要由桩侧摩阻力的大小来确定,然而在实际工程阻力,常用做法是通过桩身轴力计算确定的,为此程试验中桩身轴力分析开始。身轴力结果分析是通过埋设于桩身的钢筋应力计和混凝土应变计转了桩体整体受力过程。1#、2#、3#桩身轴力与桩长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桩顶荷载逐步增大,桩身轴力 2000~7000kN 范围之内,1#、2#桩身增大的幅度较N,桩身轴力变化幅度较小,而当桩顶荷载在 2000~值幅度较大。由曲线可知,在桩底部位处桩身轴力为摩擦型桩。沿桩长的桩身轴力的分布可知桩侧摩

界面图,算法程序,界面,组件


图 3.5 算法程序界面在 MATLAB 生成界面最常用的方式有两种:①采用 MATAL生成;②直接采用命令流产生,在界面中所有的操作、图形属流编制。在本文中采用第①种方法,即采用 GUIDE 方式生成1 个 Static Text 组件;3 个 Panel 组件;18 个 Edit Text 组件;2 个 P 个 Pop-up Menu 组件;2 个 Radio Button 组件;1 个 Table 组件在上生成的组件中,每个组件均会生成 2 个函数,function Tagback 和 function Tag(组件标识)CreateFcn,通过编写函数体短桩基础承载力与变形计算验证分析当前黄土地区有关长短桩基础工程实践未见报道,为验证大厚基础的沉降变形计算方法的合理性,考虑实际工程的受力模式采取室内试验对长短桩基础的沉降变形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模型桩


(a)PVC 管及铁丝笼 (b)养护模型桩图 3.7 模型桩(4)桩周土筛选及装填本次试验采用西北地区兰州湿陷性黄土作为桩周土。桩周土的制备经过筛、浸泡、搅拌工序,最后制备成所需的桩周土。试验测得完成后含水率为 12.98%,最大干密度 =1.76kg/m3。(5)应变片及位移计的布置为测定模型试验中桩身轴力,试验在模型桩上安装应变片,根据胡克测得的应变值转化为应力值。桩身上的应变片数据由静态应变测试H3816)获取,应变片对称布置,长桩应变片共布置 7 对(14 个),短共布置 5 对(10 个)。长短组合桩的竖向和水平位移均采用位移计, 0.01mm,满足试验的要求。试验人员及试验模型见图 3.8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黄雪峰;杨校辉;殷鹤;刘自龙;周俊鹏;;湿陷性黄土场地湿陷下限深度与桩基中性点位置关系研究[J];岩土力学;2015年S2期

2 陈亚东;陈思;于艳;;长短桩组合桩基宏细观工作性状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3 王卫东;吴江斌;聂书博;;武汉绿地中心大厦大直径嵌岩桩现场试验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11期

4 孔纲强;曹兆虎;周航;丁选明;;水平荷载下扩底楔形桩承载力特性透明土模型试验[J];土木工程学报;2015年05期

5 高子坤;施建勇;;冲钻孔灌注桩承载机制和承载力解答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S1期

6 陆华;高全臣;周波;王东;梁明;;长短组合桩复合地基承载性状的试验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7 赵春风;李俊;邱志雄;赵程;邹豫皖;;广东地区大直径超长钻孔灌注桩荷载传递特性试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5年04期

8 郑刚;周海祚;刁钰;刘景锦;;饱和黏性土中散体桩复合地基极限承载力系数研究[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3期

9 周同和;王非;赵宏;高广运;;多桩型刚性承台下刚性长短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分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5年01期

10 程刘勇;许锡昌;陈善雄;余飞;谢剑铭;李剑;;斜坡基桩水平极限承载力及影响因素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J];岩土力学;2014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滕延京;王卫东;康景文;柳建国;李建民;;基础工程技术的新进展[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十二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李新宇;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变形规律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7年

2 宋志鹏;长短桩复合地基模型试验和布桩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田兆斌;高速铁路长短桩加固黄土地基沉降及承载特性研究[D];兰州交通大学;2015年

4 王晓光;湿陷性黄土地区高速铁路路堤下长短桩复合地基沉降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5 周琴玲;黄土地区长短桩复合地基承载和沉降性状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6 潘烈;填方路基下长短桩复合地基的沉降特性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7 任锐;长短桩复合地基作用性状的数值分析[D];长安大学;2007年

8 丁建文;大直径深长钻孔灌注桩承载性状及工程应用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2829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29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f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