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超细砂泵送混凝土强度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0 05:27
黄河超细砂的开发与利用,已经越来越受到工程界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城区迅速扩张以及城中村改造计划,导致混凝土用量猛增,天然中粗砂面临资源枯竭的危险,更加刺激了黄河超细砂混凝土的研究与应用。但由于超细砂分布广泛,各个地域的超细砂性能并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本文研究目标为黄河超细砂。该超细砂取自郑州市北部黄河滩,经年累月的沉积使河岸堆积了大量的沙丘,经检测该砂的细度模数在0.6~0.65,属于超细砂。黄河超细砂储量大、质量稳定、价格便宜,用来部分替代中粗砂配制混凝土,不但能缓解中粗砂紧缺的现状,并且对混凝土行业以及商品混凝土站也都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本文对C20、C30、C40、C50、C60五种强度等级的黄河超细砂混凝土的和易性、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弹性模量、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这种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为黄河超细砂在工程中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试验研究表明:(1)人工机制砂中掺入一定量的黄河超细砂,配制的超细砂混凝土的和易性可以满足商品混凝土的泵送要求。(2)黄河超细砂和机制砂配成混合砂拌制的混凝土,改善了细骨料颗粒级配,提高了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掺入超细砂,提高了混凝土的密实度,减少了混凝土内部孔隙,增强了混凝土的抗渗性能和抗冻性能。(3)黄河超细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能够满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及水工建筑等工程要求。
【学位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528.53
【部分图文】:
图 2-1 人工砂 图 2-2 黄河超细砂Fig.2-1 Artificial sand Fig.2-2 The Yellow River superfine sand图 2-3 表观密度试验 图 2-4 堆积密度试验Fig.2-3 The apparent density test Fig.2-4 The packing density test
图 2-1 人工砂 图 2-2 黄河超细砂Fig.2-1 Artificial sand Fig.2-2 The Yellow River superfine sand图 2-3 表观密度试验 图 2-4 堆积密度试验Fig.2-3 The apparent density test Fig.2-4 The packing density test
7图 2-3 表观密度试验 图 2-4 堆积密度试验Fig.2-3 The apparent density test Fig.2-4 The packing density test2.3 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55],对混凝土内部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混凝土干缩性从而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其次,粉煤灰凝材料能够有效增加混凝土的粘聚性,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一定改善。再者,粉够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高,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能[24]。本实验采用郑州市区某电厂Ⅱ级粉煤灰,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 2-5。
本文编号:2834789
【学位单位】: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528.53
【部分图文】:
图 2-1 人工砂 图 2-2 黄河超细砂Fig.2-1 Artificial sand Fig.2-2 The Yellow River superfine sand图 2-3 表观密度试验 图 2-4 堆积密度试验Fig.2-3 The apparent density test Fig.2-4 The packing density test
图 2-1 人工砂 图 2-2 黄河超细砂Fig.2-1 Artificial sand Fig.2-2 The Yellow River superfine sand图 2-3 表观密度试验 图 2-4 堆积密度试验Fig.2-3 The apparent density test Fig.2-4 The packing density test
7图 2-3 表观密度试验 图 2-4 堆积密度试验Fig.2-3 The apparent density test Fig.2-4 The packing density test2.3 粉煤灰混凝土中掺加一定量的粉煤灰[55],对混凝土内部结构有一定的改善作用。能混凝土的密实度,降低混凝土干缩性从而增强了混凝土的抗裂性。其次,粉煤灰凝材料能够有效增加混凝土的粘聚性,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一定改善。再者,粉够有效降低混凝土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升高,进一步提高了混凝土的耐久性能[24]。本实验采用郑州市区某电厂Ⅱ级粉煤灰,其主要性能指标见表 2-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邢振贤;王健健;孟小培;刘晓冬;;黄河特细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混凝土;2017年01期
2 石永祥;;关于混凝土原材料的检测和控制研究[J];四川水泥;2017年01期
3 张靖;宋洋;黄恩;蒋孝成;刘倩;唐仲菊;;人工砂与特细砂混凝土性能对比研究[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6年04期
4 张贺;;特细砂混凝土的研究进展[J];农业科技与装备;2016年04期
5 宓永宁;毕建成;肇毓锋;宓辰羲;;辽河特细砂混凝土的抗冻性研究[J];人民黄河;2016年05期
6 孙荣华;;特细砂混凝土在中小水利工程的应用研究[J];江西建材;2016年07期
7 刘斌;;砂粒对混凝土抗渗性影响的研究[J];中国水能及电气化;2016年01期
8 刘臻一;黄振兴;曹养华;;特细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J];混凝土;2015年11期
9 张廷毅;汪自力;朱海堂;郑光和;何鲜峰;;黄河特细砂塑性混凝土渗透性能[J];四川大学学报(工程科学版);2015年04期
10 郑兴民;李青青;陈松玉;;机制砂、天然砂及特细砂的混合使用[J];商品混凝土;2015年03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王赫;特细砂混凝土性能及其通病的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4年
2 沈晓钧;特细砂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年
3 刘信斌;混凝土抗冻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83478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347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