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层布式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研究
【学位单位】:广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528
【部分图文】:
复合式、层布式钢纤维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研究合式钢纤维混凝土与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的概念复合式钢纤维混凝土(CSFRC)的概念合式钢纤维混凝土(Composite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是将钢纤土与素混凝土分层组合形成的一种复合形式的钢纤维混凝土。根据混凝土以对复合式钢纤维混凝土的钢纤维混凝土层高度、位置以及钢纤维体积率合式钢纤维混凝土在延续了钢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良好、抗裂性能好、韧基础上还降低了钢纤维混凝土的工程应用成本,与此同时也大大提升了混用率。图 1-1 为复合式钢纤维混凝土的基本结构形式。
图 1-2 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Fig. 1-2 Layered steel fiber reinforced concrete种纤维混凝土的研究进展纤维混凝土的国内外研究进展1901 年 H.F.Porter 提出用钢纤维来增强混凝土以来,钢纤维混凝土的长足的进步。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因为军事工程的需求,英、法、美国混凝土协会更是为了专门研究钢纤维混凝土于 1966 年成立了纤]。1969 年美国的“混凝土和钢材组成的二相材料”专利技术为后来钢奠定了技术基础。1975 年国际纤维增强水泥与混凝土学术讨论会在6 个国家均有代表出席。21 世纪以来,钢纤维增强混凝土的研究发展更
广州大学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试验原材料及制备工级大于 C60(设计强度组别为 C设计及其制备工艺,制备试块主维混凝土层厚度对 LSFRC、CS产的 P.O42.5R(旋窑),比表成检验分报告及表观状况见表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高丹盈;陈刚;Hadi Muhammad Najib Sadraddin;赵亮平;王伟强;李琛;;钢筋与钢纤维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性能及其关系模型[J];建筑结构学报;2015年07期
2 付文魁;陈阳阳;李大庆;;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梁抗裂性能研究[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4年30期
3 孙家瑛;肖天翔;陆阳升;;再生细骨料对混凝土塑性收缩开裂性能影响[J];建筑材料学报;2014年03期
4 牛颖兰;;砂率对混凝土主要性能的影响分析[J];中国建材科技;2014年02期
5 何锐;李永鹏;陈拴发;嵇绍华;;纤维组合对混杂纤维混凝土弯曲性能的影响[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6期
6 汪发红;史红珺;;C70新型增密硅灰高强混凝土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3年08期
7 韩宇栋;张君;高原;;粗骨料体积含量对混凝土断裂参数的影响[J];工程力学;2013年03期
8 何小芳;卢军太;李小楠;卿培良;曹新鑫;;硅灰对混凝土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J];硅酸盐通报;2013年03期
9 张丽娟;高丹盈;朱海堂;楼志辉;;钢纤维再生混凝土劈拉强度试验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3年01期
10 刘胜兵;徐礼华;;混杂纤维对高性能混凝土拉压比的影响[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2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杨润年;钢纤维混凝土静力损伤及疲劳损伤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2 王发辉;混杂纤维增强陶瓷基摩擦材料及其性能研究[D];南昌大学;2012年
3 胡良明;塑性混凝土受压本构关系模型与破坏准则[D];郑州大学;2012年
4 曹吉星;钢纤维混凝土的动态本构模型及其有限元方法[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5 曲嘉;钢纤维混凝土劈拉强度的实验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6 尤志国;混杂纤维自密实混凝土梁式构件的弯剪性能[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7 刘胜兵;混杂纤维增强高性能混凝土深梁受剪性能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8 范小春;层布式钢纤维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应用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王明凤;基于ANSYS的HRB500级并筋混凝土梁受弯性能有限元分析[D];南昌航空大学;2017年
2 宣硕;层布式钢纤维再生混凝土梁抗裂性能试验研究[D];延边大学;2016年
3 张波;不同形态硅灰在高强混凝土中的作用机理[D];清华大学;2015年
4 曹勇;局部高掺量钢纤维混凝土复合梁抗弯力学性能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4年
5 杨成蛟;混杂纤维混凝土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6 孙治国;基于ANSYS的桥梁极限承载力和滞回特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7 宋焱;级配纤维超高性能混凝土抗拉性能研究[D];湖南大学;2006年
8 宋名海;层布式混杂纤维混凝土抗弯拉性能试验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6年
9 杜明干;纤维混凝土细观力学模型与应用[D];清华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388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38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