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装配式PC-GRC墙体早期收缩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7 21:10
墙体作为建筑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墙体随着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也逐渐向装配式的方向在不断地发展,目前装配式结构节点的研究相对成熟,装配式墙体的研究成为人们所关注的新的研究热点。在国家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型墙体的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晚,我国的新型墙体的研究和发达国家相比还处于落后状态,尤其在十三五期间,我们大力推行建筑行业的改革,积极发展建筑产业化,开发新型的墙体以跟上我国建筑行业产业化的脚步。PC-GRC板是一种新型的装配式一体化墙板,研究表明,GRC表面光滑、造型丰富、质感细腻,可模仿其他材料并克服其缺点,力学性能优良,经久耐用,但GRC多数作为非承重的建筑外装饰围护结构材料,并且多采用后挂式施工方法,施工效率低、一体化程度低,无法满足工业化生产的要求。本文研究一种PC-GRC复合材料及相关构件,即GRC面层与PC结构层的复合一体成型,实现工业化生产及现场一体化、高效安装,最终实现多种功能的复合PC-GRC建筑产品。PC-GRC墙体是集承重、装饰为一体的新型装配式墙体,即在钢筋混凝土结构层上浇筑一层GRC混凝土,充分利用钢筋混凝土的承重能力和GRC混凝土丰富的外观表现能力使两者复合而成的新型建筑墙体。新型装配式PC-GRC墙体虽然具有很多外墙所不具有的优点,但是其干缩性大会导致PC-GRC墙体容易出现裂缝,裂缝的产生会降低墙体的使用性能,对于混凝土的收缩包涵多种类型:化学收缩、自收缩、干燥收缩、塑性收缩及温度收缩等等,混凝土的收缩在混凝土的抗裂性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混凝土的收缩性能并不能全面反映混凝土的抗裂性与混凝土板块的收缩性能,特别对于由PC与GRC复合而成的PC-GRC墙板的收缩性能。混凝土的早期收缩是导致裂缝产生的原因之一,以往大多数的研究主要分析单一混凝土材料的早期收缩对裂缝产生的影响,忽略了两种不同混凝土材料之间相互作用对裂缝的影响。本文通过试验一方面对该新型PC-GRC的早期收缩性能进行研究,分析PC与GRC复合对各自收缩性能的影响,为研究复合墙体的收缩性能提供一种可行的办法;另一方面研究不同的制作工艺对PC-GRC墙板的收缩性能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其优劣势,探究一种新工艺的可行性。通过实验研究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PC-GRC墙板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混凝土结构层和GRC的装饰层的收缩。2.通过对不同界面处理方式的PC-GRC墙体研究,在拉毛与裸接两种界面处理方式下,裸接的界面处理方式稍优于拉毛的界面处理方式。3.针对15㎜和10㎜的装饰厚度而言,10㎜的装饰厚度的PC-GRC外墙板优于15㎜的装饰厚度的PC-GRC外墙板。
【学位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528
【部分图文】:
化、生产的工业化、生产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11]。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首要条件是设计的标准化,只有的规范的设计标准才能保证住宅的工业化;构件的部品化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住宅构件的合理划分、组装是住宅产业化的有力支撑[12];生产的工业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本质要求,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两者的充分结合与发展是实现工业化的根本途径;而生产经营的一体化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做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效益的最大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服务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服务行业作为第三大产业其意义非凡,和住宅产业服务化的实际意义类似,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住宅产业化改变了传统住宅的建筑模式,让住宅更加的规模化、工厂化、市场化、商业化,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最近十年间,我国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实际工程,投入市场的建筑产品也愈发的成熟。许多有名建筑企业例如万科企业、绿地集团、宝业集团、上海建工、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等,都已经实施装配式建筑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下图所示:
化、生产的工业化、生产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11]。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首要条件是设计的标准化,只有的规范的设计标准才能保证住宅的工业化;构件的部品化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住宅构件的合理划分、组装是住宅产业化的有力支撑[12];生产的工业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本质要求,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两者的充分结合与发展是实现工业化的根本途径;而生产经营的一体化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做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效益的最大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服务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服务行业作为第三大产业其意义非凡,和住宅产业服务化的实际意义类似,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住宅产业化改变了传统住宅的建筑模式,让住宅更加的规模化、工厂化、市场化、商业化,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最近十年间,我国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实际工程,投入市场的建筑产品也愈发的成熟。许多有名建筑企业例如万科企业、绿地集团、宝业集团、上海建工、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等,都已经实施装配式建筑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下图所示:
图 1- 3 远大长沙荷园小区 图 1- 4 远大长沙麓园小区1.2.3 建筑工业化粗放型生产建造模式作为我国现阶段建筑建造的主要方式,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例如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不高、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难以保证、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严重等等。所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可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促进住宅工业化,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比重。国家力求通过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行业的装配化、预制化、工厂化、信息化以及自动化,建筑工业化不仅是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建筑工业化这个概念最早被提出于 20 世纪的四十年代后期,主要由于第二次世纪大战的影响,房屋住宅大量毁坏,劳动力缺乏,德国、法国、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尝试住房设计、生产、施工的工业化模式,让建筑工业化成为了一种现实。各个国家之间甚至不同的学者之间对建筑工业化的理解和诠释各不相同,建筑工业化在联合国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本文编号:2845324
【学位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528
【部分图文】:
化、生产的工业化、生产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11]。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首要条件是设计的标准化,只有的规范的设计标准才能保证住宅的工业化;构件的部品化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住宅构件的合理划分、组装是住宅产业化的有力支撑[12];生产的工业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本质要求,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两者的充分结合与发展是实现工业化的根本途径;而生产经营的一体化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做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效益的最大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服务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服务行业作为第三大产业其意义非凡,和住宅产业服务化的实际意义类似,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住宅产业化改变了传统住宅的建筑模式,让住宅更加的规模化、工厂化、市场化、商业化,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最近十年间,我国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实际工程,投入市场的建筑产品也愈发的成熟。许多有名建筑企业例如万科企业、绿地集团、宝业集团、上海建工、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等,都已经实施装配式建筑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下图所示:
化、生产的工业化、生产经营的一体化、服务的社会化[11]。实现住宅产业化的首要条件是设计的标准化,只有的规范的设计标准才能保证住宅的工业化;构件的部品化是住宅产业化的基础,住宅构件的合理划分、组装是住宅产业化的有力支撑[12];生产的工业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本质要求,机械设备、自动化设备两者的充分结合与发展是实现工业化的根本途径;而生产经营的一体化能够在有限的资源情况下,做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产生最大化的社会效益,效益的最大化是住宅产业化的最终目的。服务的社会化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服务行业作为第三大产业其意义非凡,和住宅产业服务化的实际意义类似,都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们日益丰富的需求。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观点:住宅产业化改变了传统住宅的建筑模式,让住宅更加的规模化、工厂化、市场化、商业化,以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在最近十年间,我国在预制装配式建筑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很多的研究成果被应用于实际工程,投入市场的建筑产品也愈发的成熟。许多有名建筑企业例如万科企业、绿地集团、宝业集团、上海建工、远大住宅工业有限公司等,都已经实施装配式建筑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如下图所示:
图 1- 3 远大长沙荷园小区 图 1- 4 远大长沙麓园小区1.2.3 建筑工业化粗放型生产建造模式作为我国现阶段建筑建造的主要方式,其存在着很多的弊端,例如项目建设周期较长、生产效率不高、工程质量和安全问题难以保证、环境污染严重、资源消耗严重等等。所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希望可以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发展,促进住宅工业化,提高建筑工业化的比重。国家力求通过建筑工业化实现建筑行业的装配化、预制化、工厂化、信息化以及自动化,建筑工业化不仅是我国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结果,也是建筑行业发展的趋势。建筑工业化这个概念最早被提出于 20 世纪的四十年代后期,主要由于第二次世纪大战的影响,房屋住宅大量毁坏,劳动力缺乏,德国、法国、美国等许多发达国家开始尝试住房设计、生产、施工的工业化模式,让建筑工业化成为了一种现实。各个国家之间甚至不同的学者之间对建筑工业化的理解和诠释各不相同,建筑工业化在联合国出版的《政府逐步实现建筑工业化的政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高鸣;;轻型GRC幕墙板在南京青奥会议中心工程中的应用[J];建筑技艺;2014年08期
2 朱倩;李鹏;;混凝土收缩试验方法对比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3 侯东伟;张君;孙伟;;基于早期变形特征的混凝土凝结时间的确定[J];硅酸盐学报;2009年07期
4 钱晓倩;朱耀台;詹树林;;现代混凝土早期收缩裂缝形成机理及控裂理念[J];商品混凝土;2008年02期
5 夏群;肖凯成;;混凝土的收缩和裂缝[J];江苏建材;2006年04期
6 覃维祖;;初龄期混凝土的泌水、沉降、塑性收缩与开裂[J];商品混凝土;2006年01期
7 陈学林;浅谈混凝土的裂缝与预防[J];石河子科技;2005年03期
8 杨永庆;浅谈混凝土裂缝成因及预防措施[J];中国科技信息;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845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45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