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考虑应力路径影响的饱和软粘土静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4 22:16
   高速公路、铁路以及城市地铁等高速交通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是车辆运行最为迫切的问题。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除了与行驶速度及车辆自身的动力学特性有关外,还与路基土体的沉降以及差异沉降密切相关,因此,根据高速交通荷载的特点,研究长期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软粘土的变形特性是解决软土路基累积沉降以及稳定性的关键。本文以高速交通荷载引起的软土地基沉降问题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单元体试验结合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循环应力应变关系理论分析,揭示高速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长期沉降的复杂机理和一般规律。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薄壁管切土法获取高质量的原状软粘土试样,并对其基本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进行测定。利用GDS变围压动三轴系统对所取土样进行了不同超固结比的常规三轴不排水静力剪切试验,建立了温州饱和软粘土不排水剪切强度与超固结比之间的关系并为后续循环加载试验动应力的选取提供参考。2.针对路堤下天然软粘土地基真实固结状态,开展了不同三轴应力路径下K0固结饱和软粘土试样的应力控制不排水静力剪切试验,研究了应力路径对K0固结饱和软粘土不排水剪切强度、孔压以及割线模量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不排水剪切强度、峰值孔压系数以及割线模量与应力路径斜率之间的关系。3.分别在不排水和排水条件下,针对不同超固结比饱和软粘土试样进行了不同三轴应力路径下的应力控制静力剪切试验。研究了应力路径和超固结比耦合效应对饱和软粘土强度、孔压以及割线模量的影响。基于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超固结比与应力路径耦合作用下土体固结不排水剪切强度以及排水剪切强度的拟合经验公式。4.针对高速交通荷载作用下路基土体中的复杂动应力场,利用GDS变围压动三轴系统对不同超固结比饱和软粘土试样进行了一系列不同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的不排水循环加载试验。在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可以考虑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效应的正常固结饱和软粘土在不同循环应力比时的永久轴向应变和回弹模量经验公式以及相同循环应力比下,不同超固结比时的永久轴向应变和回弹模量经验公式。5.针对路基土体在高速交通荷载长期作用下的实际排水状态,利用GDS变围压动三轴系统对不同超固结比饱和软粘土试样进行了不同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的部分排水循环加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效应对饱和软粘土永久轴向应变的影响与超固结比无关,对永久体应变的影响受超固结比的影响较大;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考虑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效应的正常固结饱和软粘土的永久体应变拟合经验公式以及永久轴向应变经验公式;进一步通过第10000圈正常固结试样的永久体应变差值以及不同超固结比试样的永久轴向应变差值与相应循环球应力差值之间的关系得到了循环球应力对正常固结试样的永久体应以及不同超固结比试样的永久轴向应变的影响,且与循环偏应力幅值无关。6.针对天然软粘土的真实固结状态,分别在不排水和排水条件下,针对Ko固结饱和软粘土开展了一系列不同三轴应力路径循环加载试验,在不排水条件下,基于应力路径斜率η=0时的最大孔压及Skempton理论可以得到不同应力路径下的瞬时孔压;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三轴应力路径斜率η每增加1,不排水循环加载第1000圈的永久轴向应变就相应的降低约23%且循环加载最终稳定的回弹模量就相应的降低约13%;基于部分排水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分别建立了考虑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效应的K0固结饱和软粘土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经验公式以及考虑循环球应力影响的永久体应变和永久轴向应变经验公式。
【学位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5
【中图分类】:TU447;TU411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2.1 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土体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现状
        1.2.2 复杂应力路径下饱和土体变形特性的试验研究现状
        1.2.3 交通前载下饱和上体累积变巧预测方法的研究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试验仪器及土样
    2.1 前言
    2.2 试验仪器
        2.2.1 GDS变围压动三轴系统的组成
        2.2.2 GDS变围压动三轴系统的工作原理
    2.3 试验土样
    2.4 试样和试验系统准备工作
        2.4.1 试样的制作
        2.4.2 试样的饱和
        2.4.3 试样的固结
    2.5 饱和软粘土常规三轴压缩试验
        2.5.1 试验方案
        2.5.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5.2.1 正常及超固结试样应力-应变关系
            2.5.2.2 正常及超固结试样孔压-应变关系
            2.5.2.3 正常及超固结试样的有效应力路径
            2.5.2.4 正常及超固结试样的强度和模量
    2.6 本章小节
0固结饱和软粘土的静力特性'>第3章 不同三轴应力路径K0固结饱和软粘土的静力特性
    3.1 前言
0固结饱和软粘土不同三轴应力路径静力剪切试验'>    3.2 K0固结饱和软粘土不同三轴应力路径静力剪切试验
        3.2.1 试验方案
        3.2.2 试验结果及分析
            3.2.2.1 不同应力路径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
            3.2.2.2 不同应力路径下孔压-应变关系曲线
            3.2.2.3 不同应力路径下有效应力路径
            3.2.2.4 不同应力路径下的割线模量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三轴应力路径下超固土的静力特性
    4.1 前言
    4.2 试验方案
    4.3 超固结饱和软粘土不排水剪切特性
        4.3.1 应力-应变关系
        4.3.2 孔压-应变关系
        4.3.3 有效应力路径
        4.3.4 割线模量
    4.4 超固结饱和软粘土排水剪切特性
        4.4.1 偏应力和体应变与轴向应变之间的关系
        4.4.2 不同超固结比试样在不同应力路径下的排水剪切强度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不同三轴应力路径下超固结土不排水循环剪切特性
    5.1 前言
    5.2 试验方案
    5.3 试验结果及分析
        5.3.1 恒定围压应力路径下的典型试验结果
        5.3.2 恒定围压应力路径下的回弹特性
        5.3.3 恒定围压应力路径下的永久轴向应变
        5.3.4 变围压应力路径下的永久轴向应变
        5.3.5 变围压应力路径下的回弹特性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不同三轴应力路径下超固结土部分排水循环剪切特性
    6.1 前言
    6.2 试验方案
    6.3 部分排水试验结果及分析
        6.3.1 部分排水条件下的典型试验结果
        6.3.2 恒定围压应力路径下的回弹特性
        6.3.3 恒定围压应力路径下的永久体应变
        6.3.4 恒定围压应力路径下的永久轴向应变
        6.3.5 变围压应力路径下的回弹特性
        6.3.6 变围压应力路径下的永久体应变
        6.3.7 变围压应力路径下的永久轴向应变
    6.4 本章小结
0固结饱和软粘土不同应力路径循环剪切特性'>第7章 K0固结饱和软粘土不同应力路径循环剪切特性
    7.1 前言
    7.2 试验方案
    7.3 不排水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7.3.1 变围压对永久轴向应变发展规律的影响
        7.3.2 变围压对孔压发展规律的影响
        7.3.3 变围压对回弹特性的影响
    7.4 部分排水条件下的试验结果及分析
        7.4.1 部分排水条件下的典型试验结果
        7.4.2 不同应力路径下永久体应变的发展规律
        7.4.3 不同应力路姪下永久轴向应变的发展规律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8.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8.2 进一步研究建议
参考文献
简历及发表论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边学成;胡婷;陈云敏;;列车交通荷载作用下地基土单元体的应力路径[J];土木工程学报;2008年11期

2 童朝霞;张建民;于艺林;张嘎;;中主应力系数对应力主轴循环旋转条件下砂土变形特性的影响[J];岩土工程学报;2009年06期

3 黄博;丁浩;陈云敏;;高速列车荷载作用的动三轴试验模拟[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2期

4 李进军;黄茂松;王育德;;交通荷载作用下软土地基累积塑性变形分析[J];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陈颖平;循环荷载作用下结构性软粘土特性的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聂影;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重塑黏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28550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550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d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