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多元业态视角下徽州民居保护与再生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7 23:29
   徽州传统民居具有极强的遗产保护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和文化旅游的发展,徽州民居及其空间环境的保护与利用成为行业热点。快速的现代化进程,导致徽州大量民居建筑被遗弃,传统风貌以及空间环境受到损伤。如今乡村振兴大背景的推出,让徽州传统民居建筑迎来了再次兴盛的机会。如何去实现徽州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再生,焕发出新的活力,与当下社会同步发展,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多元业态发展的角度探索徽州民居建筑保护与再生策略。首先,文章从时代背景及相关概念入手,概括并分析徽州民居保护与再生的先决条件,并对这些条件进行归类解读,具体包括:时代发展大背景解读、乡村振兴政策解读、徽州传统人文背景解读、民居建筑现状及存在问题等;其次对徽州民居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对建筑平面形制,空间构成,装饰构建乃至周边环境进行深入了解,总结并分析民居建筑所面临的现状问题及其再生条件;最后,以徽州宏村与屏山为案例,着重分析业态对宏村与屏山村落空间界面影响、对民居建筑的影响、对既有环境的影响等,研究并探讨业态在置入及发展过程中如何激活民居建筑活力,赋予建筑新的职能。在这基础上,综合前期研究成果,提出多元业态视角下徽州民居保护与再生的基本原则,从文化传承,价值再生、业态经营,创新再生、环境优化,空间再生以及民居改造,本体再生四个方面提出民居建筑保护与再生的具体策略。本研究在长期实践调研及相关课题积累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实际需求,以再生理论为支撑,从多元业态构成的视角,诠释徽州民居及其空间环境的再生必要性、再生意义及再生有效途径,希望借此能为徽州民居保护与再生利用提供一定参考意义。
【学位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TU241.5
【部分图文】:

徽州民居,历史遗产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 研究目的本文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分析当下徽州地区民居保护与建设实际状况中存在问题,发现其中不足,在此基础上,以再生理论为支撑,从多元业态视角下,探索徽州民居及其空间环境再生的必要性、意义及有效途径。同时围绕传统文化融合与延续、多元业态经营与创新、空间环境协调与优化、功能空间转变与再生、结构框架维修与更新以及装饰的应用与场所氛围营造等方面具体展开,对徽州民居进行适宜性的再生保护与更新模式研究,促使其健康持续发展,避免徽州民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质化现象。1.2.2 研究意义(一)理论意义徽州民居作为中国区域文化重要遗产,丰富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值得后人去学习发扬,其蕴含的人文精神达到了一个时期的巅峰。本文在研究徽州民居保护

路线图,路线,研究技术


研究技术路线

复合模型


狭义的业态较多应用在零售店铺对消费者进行直接服务,包含商品、价格营销段等组合,广义的业态则在狭义的基础上包含业态运营模式、经营形态以及企业化等[26]。目前,国内对于业态领域的研究也较为丰富,认为业态是一种活性、复型的概念,其中包含业态所具有的种类、状态以及形势。同时,伴随着旅游业的力开发,旅游业态成为当下极为火热的业态形式,王洪伦认为将某地区作为旅游地,则伴随而来的就是业态的发展,以业态经营带动地区发展,构成循环;张文分析旅游业态特征及种类要素构成,发掘其中规律形成业态创新模式,刺激旅游展。“多元业态”则是在深入了解业态发展规律,结合业态特征,经营模式,营销段等多种元素的前提下,综合各种属性,实现多业态复合,达到地区业态活性发,自我循环修复的过程。多元业态一方面体现业态集合性特点,另一方面则是以要业态为主,带动多业态发展的形式。依据地区业态经营规模,判断业态经营模,构建多个企业结合的“小业态”,再以“小业态”发展为基础,多个“小业态”动结合,组建“大业态”,即多元业态(图 2.1)。多种小业态多种零售业态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慧洁;;基于利益主体理论的古村落旅游开发模式比较——以西递、宏村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31期

2 佟哲;魏爽;;谈徽派民居古建筑的文化与特点[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年08期

3 李兆汐;;浅谈徽派建筑的民居特点及对现代建筑的影响[J];中国包装工业;2014年12期

4 金乃玲;李建平;;浅析明清徽州建筑木雕的演变[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5期

5 王梦佳;;艺术激活乡村——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条蹊径[J];雕塑;2013年03期

6 顾方哲;;欧洲古建筑保护体系的形成与启示[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7 王小华;;从徽州文化看徽派建筑[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2年11期

8 王国平;;业态与现代经济发展[J];科学发展;2012年05期

9 田青刚;;论旅游业态的非物质文化视角[J];改革与战略;2011年01期

10 宫强;臧丽娜;;论黟县古村落民居艺术与古民居保护[J];中国名城;2009年09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李悦;基于建筑场的城市住宅再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2 贺耀萱;建筑更新领域学术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前景探析[D];天津大学;2011年

3 聂存虎;古村落保护的策略与行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丹丹;古村落旅游业态特征及变迁研究[D];安徽大学;2017年

2 李波;遗产旅游视角下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规划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3 逯家桥;美好乡村建设中徽州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4年

4 谢晓锐;马克思晚年人类学思想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3年

5 丁娜;安徽屏山祠堂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6 林惠平;福建省永春县古民居保护的政府作用[D];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年

7 崔晓波;古村落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效度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3年

8 郑欢;古建筑保护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D];安徽大学;2013年

9 殷莱莱;徽州民居空间环境及其保护更新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10 涂冬梅;基于遗址保护的大明宫周边地区土地开发策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285923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5923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3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