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基于位移梯度的锚杆支护时机与预紧力对围岩稳定性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29 17:18
   本文通过建立flac3d数值分析模型,获得围岩不同位置不同方向上所取数据点位移值与其距巷道表面距离之间的拟合曲线,由拟合结果可知两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与指数函数y=A_1*Exp(-x/t_1)+y_0所描述相关关系高度吻合,通过对该拟合曲线取导数获得不同施加支护时机以及不同锚杆预应力值下围岩内部的位移梯度函数。位移梯度函数可反映巷道在开挖卸载或施加支护后岩体中不同位置的破碎程度及其分布规律,函数值的绝对值越大,说明岩体的碎胀越显著。针对深部软弱煤岩,位移梯度绝对值大于10,即认为该处岩体已产生破碎,位移梯度大于10范围即为煤岩松动圈范围,位移梯度大于30范围即为煤岩显著破碎范围。从而,通过位移梯度函数确定不同支护时机以及不同锚杆预应力下的煤岩松动圈范围以及煤岩显著碎胀范围,获得最合理的支护时机与支护方式,在保证围岩稳定不出现失稳破坏的前提下尽可能节约支护成本。结果表明:a.在本flac3d模型(分层赋予本构模型)中,施加锚杆的合适时机应选择在计算步600步。相比于开挖后立即施加支护,由于围岩中所积聚的弹性应变能以得到大幅释放,岩石材料中应力水平显著降低,因此,施加较小的支护力即可满足支护的要求。b.施加预应力不仅耗费较高的成本与代价,使锚杆承受很高的围岩应力,而且其支护效果无论在最终的总位移方面还是对整个围岩的破碎程度的限制方面都造成了负面的影响;因此在本模型中,不应施加预应力。
【学位单位】:安徽建筑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TU476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得出结论,论文,绪论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一章 绪论1.4 技术路线图本文所采用的技术路线图如下图 1 - 1所示。现场取样实验室实验,确定煤岩物理力学参数建立 flac3d 数值计算模型验证模型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原理图,悬吊作用,锚杆,原理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巷道支护理论与支护方式第三章 巷道支护理论与支护方式3.1 现有巷道支护理论3 . 1 . 1 悬吊理论:悬吊理论认为,对于巷道顶板岩层,锚杆支护的影响是通过锚杆与岩体之间因为其变形模量、自身强度等力学参数的不同,导致两者在相同的应力场作用下而产生不同的变形,致使锚杆承受来自岩体的拉应力,而岩层受到来自锚杆的压应力;通过此种相互作用可对回采巷道揭露的以极低的承载强度极差的岩体岩性为主要特征的软弱层状岩体施加挤压力,以避免或减弱顶板的软弱岩

原理图,悬吊作用,锚杆,原理


安徽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第三章 巷道支护理论与支护方式第三章 巷道支护理论与支护方式3.1 现有巷道支护理论3 . 1 . 1 悬吊理论:悬吊理论认为,对于巷道顶板岩层,锚杆支护的影响是通过锚杆与岩体之间因为其变形模量、自身强度等力学参数的不同,导致两者在相同的应力场作用下而产生不同的变形,致使锚杆承受来自岩体的拉应力,而岩层受到来自锚杆的压应力;通过此种相互作用可对回采巷道揭露的以极低的承载强度极差的岩体岩性为主要特征的软弱层状岩体施加挤压力,以避免或减弱顶板的软弱岩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曹平;陈冲;张科;蒲成志;刘涛影;;金川矿山深部巷道围岩松动圈厚度测试与分析[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年08期

2 韦四江;李宝富;;预紧力锚杆作用下锚固体的形成与失稳模式[J];煤炭学报;2013年12期

3 尹延春;赵同彬;谭云亮;张泽;;锚固体应力分布演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4 黄文忠;王卫军;余伟健;;深部高应力碎胀围岩二次支护参数研究[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5 王宇;李晓;李守定;侯文诗;吴雨松;张搏;;一种确定节理岩体残余强度参数方法的探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8期

6 单仁亮;孔祥松;蔚振廷;李民族;杨树军;田亮;;煤巷强帮支护理论与应用[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3年07期

7 陈新明;郜进海;;高应力大断面破碎围岩巷道二次强力支护支架设计[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12年06期

8 吴德义;高航;王爱兰;;巷道复合顶板离层的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J];采矿与安全工程学报;2012年02期

9 陈建功;贺虎;张永兴;;巷道围岩松动圈形成机理的动静力学解析[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12期

10 许广;唐又驰;;深部软岩煤巷围岩变形分析与控制技术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02期



本文编号:2861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61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99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