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增量动力分析的RC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05 10:45
地震灾害结果表明,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发生的破坏较为严重。本文基于增量动力分析方法(IDA)对结构在近场地震作用下不同性能状态的地震易损性进行研究。(1)运用ABAQUS软件建立一个RC框架结构,并进行模态分析,为结构进行IDA分析提供计算依据。根据ATC-63选波原则选出54条近场地震波,对地震波进行调幅并进行IDA分析,绘制易损性曲线图,并计算结构的安全储备系数(CMR)。结果表明,RC框架结构在小震作用下能够很容易达到结构的正常使用阶段,在大震作用下结构的超越概率较小,结构不易发生倒塌破坏;结构设计符合我国设计规范规定的抗震要求。(2)选取谱加速度Sa(T1)、峰值速度PGV作为地震动强度参数,对结构进行分析;利用Matlab软件绘制出由Sa(T1)和PGV构成的易损性曲面。结果表明,结构的超越概率随着Sa(T1)和PGV的增大而不断的增大;但随着结构破坏程度的增加,PGV比Sa(T1)对结构的影响更加明显...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结构平面布置图
结构侧立面图
C30RC框架结构前四阶振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性能的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 李永梅,李玉占,杨博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04)
[2]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分析[J]. 韩建平,张丽丽,徐阳. 结构工程师. 2017(01)
[3]近场地震下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 易伟建,孙雯.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05)
[4]基于IDA的低延性钢混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 张沛洲,欧进萍. 土木工程学报. 2013(S2)
[5]三维地震动输入对IDA倒塌易损性分析的影响[J]. 陆新征,施炜,张万开,叶列平,马玉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1(06)
[6]我国7度设防等跨RC框架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J]. 陆新征,唐代远,叶列平,施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1(05)
[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侧向倒塌地震易损性分析[J]. 吕大刚,于晓辉,陈志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06)
[8]不同抗震设防RC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的研究[J]. 施炜,叶列平,陆新征,唐代远. 工程力学. 2011(03)
[9]柱轴压比对我国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J]. 唐代远,陆新征,叶列平,施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05)
[10]单地震动记录随机增量动力分析[J]. 吕大刚,于晓辉,王光远. 工程力学. 2010(S1)
博士论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易损性分析与地震风险研究[D]. 朱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2]既有多高层钢框架抗震鉴定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研究[D]. 王朝波.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近场地震作用下基于IDA的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研究[D]. 罗锐.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表面嵌入式纤维复合筋加固混凝土桥面板工作性能研究[D]. 夏立鹏.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IDA方法的易损性分析[D]. 李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锈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D]. 张超.湖南大学 2014
[5]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双向地震易损性研究[D]. 刘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6]大型双曲冷却塔受力性能分析与配筋设计研究[D]. 李兴强.南京理工大学 2014
[7]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裴宗星.湖南大学 2011
[8]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 李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9]近场地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 马会杰.湖南大学 2009
[10]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抗震可靠度及地震易损性分析[D]. 常泽民.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899328
【文章来源】:长安大学陕西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结构平面布置图
结构侧立面图
C30RC框架结构前四阶振型图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性能的钢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 李永梅,李玉占,杨博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7(04)
[2]近断层脉冲型地震动作用下RC框架结构抗整体性倒塌能力分析[J]. 韩建平,张丽丽,徐阳. 结构工程师. 2017(01)
[3]近场地震下框架剪力墙高层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 易伟建,孙雯.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015(05)
[4]基于IDA的低延性钢混框架结构抗震性能分析[J]. 张沛洲,欧进萍. 土木工程学报. 2013(S2)
[5]三维地震动输入对IDA倒塌易损性分析的影响[J]. 陆新征,施炜,张万开,叶列平,马玉虎.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1(06)
[6]我国7度设防等跨RC框架抗地震倒塌能力研究[J]. 陆新征,唐代远,叶列平,施炜.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 2011(05)
[7]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侧向倒塌地震易损性分析[J]. 吕大刚,于晓辉,陈志恒.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 2011(06)
[8]不同抗震设防RC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的研究[J]. 施炜,叶列平,陆新征,唐代远. 工程力学. 2011(03)
[9]柱轴压比对我国RC框架结构抗地震倒塌能力的影响[J]. 唐代远,陆新征,叶列平,施炜.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0(05)
[10]单地震动记录随机增量动力分析[J]. 吕大刚,于晓辉,王光远. 工程力学. 2010(S1)
博士论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易损性分析与地震风险研究[D]. 朱健.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2]既有多高层钢框架抗震鉴定指标体系及分析方法研究[D]. 王朝波.同济大学 2007
硕士论文
[1]近场地震作用下基于IDA的钢框架地震易损性研究[D]. 罗锐.西南交通大学 2017
[2]表面嵌入式纤维复合筋加固混凝土桥面板工作性能研究[D]. 夏立鹏.华南理工大学 2016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IDA方法的易损性分析[D]. 李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5
[4]锈蚀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D]. 张超.湖南大学 2014
[5]高层建筑框架—核心筒混合结构双向地震易损性研究[D]. 刘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6]大型双曲冷却塔受力性能分析与配筋设计研究[D]. 李兴强.南京理工大学 2014
[7]近场地震作用下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研究[D]. 裴宗星.湖南大学 2011
[8]增量动力分析方法的研究及其应用[D]. 李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1
[9]近场地震下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性能分析[D]. 马会杰.湖南大学 2009
[10]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线性抗震可靠度及地震易损性分析[D]. 常泽民.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89932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899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