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高层商务办公建筑中介空间改造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1 13:46
自上世纪90年代,高层商务办公建筑在我国迅速发展,时至今日,办公方式的转变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某些早期的高层商务办公建筑已经无法满足现在的使用需求,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改造。本文从高层商务办公建筑中提取出“中介空间”进行其改造策略的研究——中介空间介于城市空间和办公空间之间,在不同空间的流转中人们的心理状态也得到改善。在人与空间的相互作用下,中介空间的改造对于提升整个高层商务办公建筑的质量和活力意义重大。但目前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较为缺失,且在实际建设层面,济南市在高层商务办公建筑的改造中缺少对中介空间的关注,导致其并未发挥有效价值。综上,高层商务办公建筑中介空间改造的理论和方法亟待研究。本研究首先对高层商务办公建筑中介空间的相关理论、发展演变过程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梳理,根据空间序列将中介空间界定为入口空间、交通空间和中心活动空间三类;从空间使用者角度出发,引入环境行为学理论,对中介空间的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的分析,确立功能构成、空间尺度、配套设施三个空间基本构成要素,架构起整个研究的理论框架。其次,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进行高层商务办公建筑中介空间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在...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70年与2017年15个国家GDP值及其经济活动中产业组成的对比
,而对于高层商务办公建筑在地的适应性改造设计的关注度不够。关于中介空间的研究,在早期的设计理念中,中介空间被认为是“浪费”的空间,设计师和业主皆认为此类空间减少了有效使用面积,是不必要的,但现在受国际国内流行趋势影响,以及国内已有的实践案例验证其积极效果,此类空间的比重逐渐提升,以济南恒隆广场底层的室外连廊为例,在其出现之前,人们很难进行定义和预测其使用场景,但此处在投入使用之后,不断为购物中心带来熙攘人流,使商场的商业价值得到最大优化,充分说明了使用者与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图1.2)。近几年,中介空间的概念根据层级视角的不同,主要分为城市中介空间和建筑个体的中介空间两类,并未把这二者联系起来整体考虑。有关城市中介空间的研究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类似,关于建筑个体中介空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校园、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居住区设计以及大型公共建筑中介空间被动式调节作用的研究。戴志中先生在《城市中介空间》一书中正式提出对“城市中介空间”的定义:“位于城市中的建筑与道路、建筑与建筑、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过渡和联系空间”[9]。戴志中先[9]戴志中,刘晋川,李鸿烈.城市中介空间[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3-32图1.2济南市恒隆广场中介空间(来源于网络)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b.团状中介空间(围合空间)③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中介空间a.街道小公园b.城市广场空间李珺杰在《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研究》一文中,从建筑个体角度首次系统的提出了介于室外和室内的“中介空间”的概念,并且分析验证了中介空间对于各类大型公共建筑被动调节其建筑物理环境的作用和不足。她认为中介空间是建筑外部环境和室内建筑环境的联系体。建筑外部空间具有自然性、无约束性、周期变化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等特性,建筑内部空间境则与之相反,通过人为的创造,具有人工性、可控性、稳定性并长期满足使用者的舒适度需求的特性[11](图1.3)。中介空间具有内外兼顾的属性,它将这两种空间特质对立的环境进行融合和边界的模糊,使二者产生联系。图1.3中介空间是兼顾内部和外部的创造(李珺杰《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李珺杰认为中介空间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同时又与建筑主体空间直接相连,因此能够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天然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降水,对建筑室内的微气候进行[11]李珺杰.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SPL调研法的传统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以济南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宋凤,陈业东. 中国名城. 2019(09)
[2]基于过渡季节舒适度改善的北方单位大院公共空间改造策略研究[J]. 吕小勇. 建筑科学. 2019(08)
[3]井道空间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中被动式调节作用因素解析[J]. 李珺杰,夏海山,王洲杰. 华中建筑. 2018(06)
[4]小型建筑结构——空间——形式整合设计探讨——游客活动装置设计实验[J]. 凌世德,赖星宇. 中外建筑. 2017(08)
[5]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框架的建筑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效果验证[J]. 李珺杰. 建筑学报. 2016(S2)
[6]建筑中介空间被动式调节作用效果的实测验证——以大型公共建筑的中庭空间为例[J]. 李珺杰,朱宁. 建筑学报. 2016(09)
[7]当代城市活力营造的若干思考[J]. 蒋涤非,李璟兮. 新建筑. 2016(01)
[8]制定工业遗产评价导则的必要性[J]. 徐苏斌. 世界遗产. 2014(12)
[9]动人的暧昧——浅析藤本壮介的建筑思想[J]. 李彦伯. 建筑师. 2014(03)
[10]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与研究现状[J]. 姜少凯,梁进龙.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01)
博士论文
[1]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研究[D]. 李珺杰.清华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济南城市活力中心空间关系研究[D]. 荣丽莹.山东建筑大学 2019
[2]寒地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过渡季节热舒适优化策略研究[D]. 李雨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3]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D]. 郭璇.山东大学 2019
[4]共享时代下高层办公建筑联合办公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詹昌润.深圳大学 2018
[5]山东地区办公建筑侧窗自然采光优化设计研究[D]. 窦锦梅.吉林建筑大学 2018
[6]结合中介空间置入的旧工业建筑绿色被动式改造策略研究[D]. 莫力.西南交通大学 2018
[7]西安明城区不同围合空间边界区域及其公共性探讨[D]. 张浩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8]结合中介空间引入的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设计研究[D]. 汝立婷.山东建筑大学 2017
[9]城市非正式公共空间潜力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陈莉莉.武汉大学 2017
[10]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空间活力营造分析[D]. 肖丽.湖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10632
【文章来源】:山东建筑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10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970年与2017年15个国家GDP值及其经济活动中产业组成的对比
,而对于高层商务办公建筑在地的适应性改造设计的关注度不够。关于中介空间的研究,在早期的设计理念中,中介空间被认为是“浪费”的空间,设计师和业主皆认为此类空间减少了有效使用面积,是不必要的,但现在受国际国内流行趋势影响,以及国内已有的实践案例验证其积极效果,此类空间的比重逐渐提升,以济南恒隆广场底层的室外连廊为例,在其出现之前,人们很难进行定义和预测其使用场景,但此处在投入使用之后,不断为购物中心带来熙攘人流,使商场的商业价值得到最大优化,充分说明了使用者与空间之间的相互作用(图1.2)。近几年,中介空间的概念根据层级视角的不同,主要分为城市中介空间和建筑个体的中介空间两类,并未把这二者联系起来整体考虑。有关城市中介空间的研究与城市公共空间角度类似,关于建筑个体中介空间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大学校园、旧工业建筑改造和居住区设计以及大型公共建筑中介空间被动式调节作用的研究。戴志中先生在《城市中介空间》一书中正式提出对“城市中介空间”的定义:“位于城市中的建筑与道路、建筑与建筑、空间与空间之间的过渡和联系空间”[9]。戴志中先[9]戴志中,刘晋川,李鸿烈.城市中介空间[M].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23-32图1.2济南市恒隆广场中介空间(来源于网络)
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文11b.团状中介空间(围合空间)③空间与空间之间的中介空间a.街道小公园b.城市广场空间李珺杰在《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研究》一文中,从建筑个体角度首次系统的提出了介于室外和室内的“中介空间”的概念,并且分析验证了中介空间对于各类大型公共建筑被动调节其建筑物理环境的作用和不足。她认为中介空间是建筑外部环境和室内建筑环境的联系体。建筑外部空间具有自然性、无约束性、周期变化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等特性,建筑内部空间境则与之相反,通过人为的创造,具有人工性、可控性、稳定性并长期满足使用者的舒适度需求的特性[11](图1.3)。中介空间具有内外兼顾的属性,它将这两种空间特质对立的环境进行融合和边界的模糊,使二者产生联系。图1.3中介空间是兼顾内部和外部的创造(李珺杰《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李珺杰认为中介空间与自然环境直接接触,同时又与建筑主体空间直接相连,因此能够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天然能源,例如太阳能、风能、降水,对建筑室内的微气候进行[11]李珺杰.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研究[D].清华大学,2015.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基于PSPL调研法的传统社区公共空间微更新策略研究——以济南将军庙历史文化街区为例[J]. 宋凤,陈业东. 中国名城. 2019(09)
[2]基于过渡季节舒适度改善的北方单位大院公共空间改造策略研究[J]. 吕小勇. 建筑科学. 2019(08)
[3]井道空间在城市轨道交通综合体中被动式调节作用因素解析[J]. 李珺杰,夏海山,王洲杰. 华中建筑. 2018(06)
[4]小型建筑结构——空间——形式整合设计探讨——游客活动装置设计实验[J]. 凌世德,赖星宇. 中外建筑. 2017(08)
[5]基于多指标综合评价框架的建筑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效果验证[J]. 李珺杰. 建筑学报. 2016(S2)
[6]建筑中介空间被动式调节作用效果的实测验证——以大型公共建筑的中庭空间为例[J]. 李珺杰,朱宁. 建筑学报. 2016(09)
[7]当代城市活力营造的若干思考[J]. 蒋涤非,李璟兮. 新建筑. 2016(01)
[8]制定工业遗产评价导则的必要性[J]. 徐苏斌. 世界遗产. 2014(12)
[9]动人的暧昧——浅析藤本壮介的建筑思想[J]. 李彦伯. 建筑师. 2014(03)
[10]环境心理学的学科发展与研究现状[J]. 姜少凯,梁进龙.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4(01)
博士论文
[1]中介空间的被动式调节作用研究[D]. 李珺杰.清华大学 2015
硕士论文
[1]济南城市活力中心空间关系研究[D]. 荣丽莹.山东建筑大学 2019
[2]寒地城市小尺度公共空间过渡季节热舒适优化策略研究[D]. 李雨濛.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
[3]城市公园可达性研究[D]. 郭璇.山东大学 2019
[4]共享时代下高层办公建筑联合办公空间设计策略研究[D]. 詹昌润.深圳大学 2018
[5]山东地区办公建筑侧窗自然采光优化设计研究[D]. 窦锦梅.吉林建筑大学 2018
[6]结合中介空间置入的旧工业建筑绿色被动式改造策略研究[D]. 莫力.西南交通大学 2018
[7]西安明城区不同围合空间边界区域及其公共性探讨[D]. 张浩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8
[8]结合中介空间引入的既有工业建筑绿色改造设计研究[D]. 汝立婷.山东建筑大学 2017
[9]城市非正式公共空间潜力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 陈莉莉.武汉大学 2017
[10]高层办公建筑内部空间活力营造分析[D]. 肖丽.湖南大学 2016
本文编号:29106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106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