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富川瑶族风雨桥建筑形制与文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17 02:04
  广西富川县历史悠久,始建于二千多年前的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富川县地处“潇贺古道”的必经之地,是楚粤通衢的重要节点,自古还有“大风走廊”之称。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广西自治区、贵州省、湖南省三省毗邻地区。地理分布上表现出较为集中的特点,人口分布上尤以广西自治区所占比重最大。富川县内瑶族最早现于唐末宋初,至明朝洪武年间,县内诸乡镇已筑有多座瑶族村寨。自明朝万历年间伊始,众多瑶族村落陆续开始修筑风雨桥,它们不仅是涉水通行的交通工具,更是瑶族文化的符号与民族精神的象征。论文以广西富川县瑶族风雨桥此作为研究依据,并以富川瑶族的历史文化与生存的自然环境作为贯穿的线索,对瑶族从村寨到庙宇及戏台皆展开了论述。对比了侗族和瑶族风雨桥建筑的相似与不同点,并试图探究其原因。富川现存二十七座建于明清时期的瑶族风雨桥,始建时间最早的风雨桥距今已有四百多年。风雨桥主要分布于富川县朝东、麦岭、城北三镇的村落之中,或横跨于村中小溪之上,或伫立于村口田野之中。桥梁上部结构多以穿斗式木构架为主,抬梁式为辅。桥亭多为歇山顶,亦有硬山顶。桥梁两端多筑有马头墙,主体构件多为粗大杉木,也有长条石料。下部结构有单孔或多孔石... 

【文章来源】: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

【文章页数】:11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富川瑶族风雨桥建筑形制与文化研究


“潇贺古道”走向

地图,古道


保?还?那时还仅是一条陆路通道。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汉武帝改秦三郡为九地,同时将“潇贺古道”的起始点由道县前移至湖南永州零陵,终点由贺州后移至粤西广信,即今天的广东封开。至此起,“潇贺古道”由陆路通道成为了连接长江水系与珠江水系的一条重要水陆通道。唐宋时期,富川县域内的“潇贺古道”并未荒芜,沿线还陆续出现了许多村寨,并保存至今。如始建于唐开元二十三年(735年)的朝东镇秀水村、始建于北宋年间的朝东镇福溪村、始建于北宋图1:“潇贺古道”走向图片来源:谷歌地图,走向作者自行标注图2:“潇贺古道”走向图片来源:谷歌地图,走向作者自行标注

地图,瑶族,古道


行》一诗中写道:“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射雁鸣桑弓。”唐朝诗人顾况(730年-806年)在《酬漳州张九使君》一文中写道:“薜鹿莫徭洞,网鱼卢亭洲。”宋代,瑶族已在湘南、桂北、粤北的交界处形成了一个基本稳定的瑶族聚居区。元代脱脱(1314年-1355年)所著的《宋史·蛮夷列传》记载:“瑶人居山谷间,其山自衡州常宁县属于桂阳。郴、连、贺、韶四州环纡千余里,蛮居其中,不事赋役,谓之徭人。”即宋代瑶人居于湘、桂、粤交界的南岭山脉两侧,从湖南翻山越岭,即可分道进入两粤之地。而且这一带地区地界相连,并不受行政区图3:现如今“潇贺古道”旁的瑶族聚居地图片来源:谷歌地图,作者自行标注图4:现如今“潇贺古道”旁的瑶族聚居地图片来源:谷歌地图,作者自行标注


本文编号:29212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212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478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