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C框架—阶梯墙结构体系抗震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3 21:42
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在我国分布广泛,成为医院、学校等一些承担主要社会职能建筑物的首选结构形式。RC框架结构具有空间布置灵活,自重轻,传力路径清晰等优点。但总结近几年我国发生的历次大震,可以发现RC框架结构凸显出与设计不相符的破坏模式,抗震设计时要求的“强柱弱梁”破坏并没有在结构中出现而是出现了大量的“强梁弱柱”破坏,结构发生底层薄弱层倒塌。此种破坏模式对于震后救援和后期修复带来极大的不利影响。本文通过在RC框架结构中增设变刚度的抗震墙(阶梯墙)来改善其破坏模式,并对该措施的有效性和经济性进行全面的分析,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总结分析了RC框架结构常用被动抗震措施,包括基础隔震、支撑框架结构体系、摇摆墙框架结构体系和增设少量抗震墙的框架结构体系。其损伤控制机理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将损伤集中在某一部位(如隔震结构),二是将损伤均匀分布在结构中,实现整体耗能机制。2、基于ABAQUS建立五个梁-柱-抗震墙子结构模型,对模型进行低周往复加载。分析增设抗震墙后结构的刚度、延性、耗能能力等的提高,同时分析抗震墙在结构中布置位置和受力情况差异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3、为研究增设阶梯墙对整体结构抗...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映秀(Ⅺ度)漩口中学框架柱破坏
强节点弱构件[4]- [7]的设计准则。但是从图1.1和图1.2结构的破坏状态我们可以发现,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柱端,梁端基本完好,很多结构产生柱端塑性铰[8]导致结构整体倒塌。这种破坏模式是与我们的设计相背离的,同时也说明单纯的根据抗震规范进行设计并不足以使 RC 框架结构在地震中产生我们所期望的破坏状态。图 1.1 映秀 (Ⅺ度)漩口中学框架柱破坏
少柱子损伤;另一方面也可采取措施使结构损伤均匀分规范的设计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变得更加的系范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 59 版和 64 版规版为代表,第三阶段为抗震设计规范全面发展阶段,其。段2]从部分地震波中总结出中国的第一条反应谱,根据不同应不同,此时在进行抗震设计时主要通过根据不同的地基根据对国内外地震的分析,发现单纯的提高或者降低烈者不安全等后果。于是根据不同的场地将场地土划分为变,根据地基情况只变化卓越周期,形成四条反应谱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烈度区竖向不连续剪力墙结构的减震控制分析[J]. 王辉,陈瑶,龙锦添,谢杰文. 结构工程师. 2018(04)
[2]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王静峰,王新乐,李贝贝,王波,邓权. 土木工程学报. 2018(12)
[3]不同支撑方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研究[J]. 卢鹏洁,王国新. 防灾减灾学报. 2018(03)
[4]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与局部延性相关性研究[J]. 骈超,钱江,Edmond V.Muho,Dimitri E.Beskos.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7)
[5]不规则性对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研究[J]. 包超,张尚荣,马肖彤,杜永峰,张立新.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3)
[6]基于性态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 张进国,王洋,徐龙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8(10)
[7]FEMA P695抗地震倒塌性能评估体系中CMR指标的调整[J]. 齐永胜,冯宁宁,贺芸.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8(02)
[8]基于震害预测的动态震害矩阵方法研究[J]. 姚新强,孙柏涛,陈宇坤,杨绪连,周强,朱宏.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2)
[9]可更换损伤元结构的特征与关键技术[J]. 陈以一,贺修樟,柯珂,陈越时. 建筑结构学报. 2016(02)
[10]大偏压RC柱中美两国规范抗震承载力设计方法对比与随机偏心距下的可靠度分析[J]. 蒋友宝,黄星星,冯鹏. 建筑结构学报. 2015(S2)
博士论文
[1]考虑不确定性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D]. 吴文朋.湖南大学 2016
[2]预制混凝土底层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 陈俊.湖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问题的探讨[D]. 袁新星.防灾科技学院 2018
[2]钢筋混凝土预制梁柱构件工字钢连接力学性能研究[D]. 杜科材.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损失估计与概率风险分析[D]. 王闽雄.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34405
【文章来源】:青岛理工大学山东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映秀(Ⅺ度)漩口中学框架柱破坏
强节点弱构件[4]- [7]的设计准则。但是从图1.1和图1.2结构的破坏状态我们可以发现,框架结构的破坏主要发生在柱端,梁端基本完好,很多结构产生柱端塑性铰[8]导致结构整体倒塌。这种破坏模式是与我们的设计相背离的,同时也说明单纯的根据抗震规范进行设计并不足以使 RC 框架结构在地震中产生我们所期望的破坏状态。图 1.1 映秀 (Ⅺ度)漩口中学框架柱破坏
少柱子损伤;另一方面也可采取措施使结构损伤均匀分规范的设计标准经历了多次修订和完善,变得更加的系范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以 59 版和 64 版规版为代表,第三阶段为抗震设计规范全面发展阶段,其。段2]从部分地震波中总结出中国的第一条反应谱,根据不同应不同,此时在进行抗震设计时主要通过根据不同的地基根据对国内外地震的分析,发现单纯的提高或者降低烈者不安全等后果。于是根据不同的场地将场地土划分为变,根据地基情况只变化卓越周期,形成四条反应谱曲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高烈度区竖向不连续剪力墙结构的减震控制分析[J]. 王辉,陈瑶,龙锦添,谢杰文. 结构工程师. 2018(04)
[2]屈曲约束支撑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 王静峰,王新乐,李贝贝,王波,邓权. 土木工程学报. 2018(12)
[3]不同支撑方案对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倒塌能力研究[J]. 卢鹏洁,王国新. 防灾减灾学报. 2018(03)
[4]混凝土框架结构整体与局部延性相关性研究[J]. 骈超,钱江,Edmond V.Muho,Dimitri E.Beskos.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07)
[5]不规则性对基础隔震结构抗连续倒塌性能影响研究[J]. 包超,张尚荣,马肖彤,杜永峰,张立新. 地震工程学报. 2018(03)
[6]基于性态设计的钢筋混凝土结构地震易损性分析[J]. 张进国,王洋,徐龙军.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8(10)
[7]FEMA P695抗地震倒塌性能评估体系中CMR指标的调整[J]. 齐永胜,冯宁宁,贺芸.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2018(02)
[8]基于震害预测的动态震害矩阵方法研究[J]. 姚新强,孙柏涛,陈宇坤,杨绪连,周强,朱宏. 地震工程学报. 2016(02)
[9]可更换损伤元结构的特征与关键技术[J]. 陈以一,贺修樟,柯珂,陈越时. 建筑结构学报. 2016(02)
[10]大偏压RC柱中美两国规范抗震承载力设计方法对比与随机偏心距下的可靠度分析[J]. 蒋友宝,黄星星,冯鹏. 建筑结构学报. 2015(S2)
博士论文
[1]考虑不确定性的钢筋混凝土桥梁地震易损性研究[D]. 吴文朋.湖南大学 2016
[2]预制混凝土底层柱抗震性能试验研究与分析[D]. 陈俊.湖南大学 2016
硕士论文
[1]RC框架结构“强柱弱梁”问题的探讨[D]. 袁新星.防灾科技学院 2018
[2]钢筋混凝土预制梁柱构件工字钢连接力学性能研究[D]. 杜科材.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7
[3]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地震损失估计与概率风险分析[D]. 王闽雄.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本文编号:293440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344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