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南宋临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22:00
  临安城遗址是宋高宗赵构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定都临安(现浙江杭州)后,在北宋州治旧址上修建的南宋都城城址,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性质是遗址类(但未公布临安城遗址的文物构成)。“十一五”期间临安城遗址被列入中国一百处重要大遗址名录。临安城遗址位于杭州主城区的核心区域,地处城市的商业中心区和居住聚集区,遗址保护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突出。杭州市委市政府高度关注此问题,在二十一世纪伊始即提出了“保老城,建新城”,由“西湖时代”迈向“钱塘江时代”的空间发展战略,为老城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了条件。目前,南宋临安城遗址的总体规划编制工作日前已经基本完成,打造杭州“金名片”——南宋临安城大遗址公园将成为下阶段杭州城市建设的重点工作。本文采用调查法、文献研究、实证研究、个案研究和系统科学法,从大遗址的保护出发,对国内外大遗址的理念发展、规划管理和保护模式、典型案例等进行分析总结,通过对南宋临安城遗址现状的分析,总结当前保护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进而提出适合临安城遗址保护利用的总体框架和具体措施建议。同时提出对城市保护与建设规划体系的梳理与衔接、体验式展示利用、... 

【文章来源】:浙江大学浙江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2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南宋临安城遗址保护与利用研究


图1.4-1研究思路框架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第一章,绪论

关系图,遗物,遗址,遗产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遗址保护理论与实践研宂??(4)遗物??在《辞海》里“遗物”有三个释义:一、谓超然物外,《汉书?贾谊传》:“至??人遗物兮,独与道俱”;二、考古学名词,指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生产工具、武??器、生活用具和装饰品等。三、死者留下来的物品。??“遗物”在建筑和考古领域的概念可参考《中国大百科全书》:古代人类遗??留下来的与生产、生活有关的可移动物品。??(5)遗迹??“遗迹”作为考古学名词,在《辞海》和《中国大百科全书》中的解释基本??一致,是指:古人在各种活动中遗留的痕迹,包括但不限于墓葬、遗址、岩画、??灰坑、窑藏等。通常情况,遗迹是被人类主动加工过的,或者与人类活动有关的??特殊自然景观、地质地貌等,其特点是不可移动性。??综上所述,对遗址、遗产、遗存、遗物和遗迹五个概念梳理后可以明确如下??关系:遗产包含遗址,遗存包含遗物和遗迹,遗迹包含遗址,因而遗存也包含遗??址。遗存与遗产的最大区别在于遗存的物质性和遗产的价值普遍认可性,遗址作??为两者共同的组成部分,兼具物质性和价值普遍认可性(图2.?1-1)。??/a?it\??f?迹適■存物?j??非物质文化遗产??图2.?1-1遗址、遗产、遗存、遗物和遗迹的关系图??资料来源:作者自绘??2.?1.2大遗址与大遗址保护??(1)大遗址??在中国,“大遗址”的概念尚无科学严谨的定义。1963年文化部《关于召开??7??

遗址,秦始皇陵,圆明园,来源


浙江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大遗址保护理论与实践研宄??以地为对象,以残留为形态特征的古文化人造工程或文化景观(图2.?1-2、图??2.?1-3、图2.1-4、图2.1-5)。它是构成中华文明史史迹的主体,是古代人民杰??出创造力、各个民族和文明的起源与发展综合而直接的体现。??__??图2.?1?-2良渚遗址?图2.?1-3殷墟遗址??國_??图2.?1-4秦始皇陵?图2.卜5圆明园遗址??资料来源:百度图片??(2)大遗址保护??和大遗址一样,大遗址保护的概念目前也还没有明确的定义。根据我国在文??物保护领域的相关规定,大遗址保护应该是以文化遗产保护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针对大遗址开展的保护,包含但不限于学术研究、内涵阐释、考古作业、现??状保护、展示利用。大遗址保护是为了有效保护大遗址在遗存现状、文化内涵、??历史环境等方面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对大遗址本身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价??值实施保护、发掘和弘扬,以期延续传承、惠及于民、服务社会。??大遗址保护的基本方向是开展整体、综合和可持续的保护,基本原则是尊重??大遗址的真实性和原真性,主要原则是使保护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核心任务??是活态传承大遗址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2.?1.3大遗址的分类、属性与价值??(1)大遗址的分类??9??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意大利文化遗址保护经验借鉴与关中帝陵保护[J]. 张燕军,布童.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9(02)
[2]大遗址保护与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初探——以大明宫遗址保护为例[J]. 张关心.  东南文化. 2011(01)
[3]陕西省大遗址保护新理念的探索与实践[J]. 赵荣.  考古与文物. 2009(02)
[4]多维视角下的古镇保护规划探析——以重庆丰盛古镇保护与发展规划为例[J]. 聂晓晴,段炼.  新建筑. 2007(05)
[5]名城城郊型大遗址保护规划初探——以咸阳西汉帝陵群为例[J]. 赵中枢.  城市发展研究. 2007(05)
[6]大遗址保护的困境与出路[J]. 曲凌雁,宋韬.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5)
[7]安阳殷墟——古遗址保护与展示的成功典范[J]. 杜久明.  中原文物. 2007(04)
[8]历史保护区保护规划的实践研究——上海历史文化风貌区保护规划编制的探索[J]. 周俭,梁洁,陈飞.  城市规划学刊. 2007(04)
[9]从单体建筑保护到老工业区保护与振兴——简析意大利老工业建筑及地段保护与再利用模式[J]. 陈卓.  规划师. 2007(07)
[10]文化遗产历史空间保护与城市设计——以安徽东至尧渡老街历史街区保护规划与城市设计研究为例[J]. 吴强.  城市规划. 2007(05)

博士论文
[1]大遗址遗迹保护问题研究[D]. 田林.天津大学 2004

硕士论文
[1]江苏省大遗址保护规划与利用模式研究[D]. 崔明.东南大学 2006
[2]遗址文化产业体系构建与结构优化探析[D]. 樊海强.西北大学 2006
[3]大遗址的可持续性保护研究[D]. 王东.吉林大学 2006
[4]大遗址的保护与利用[D]. 王征.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5]唐大明宫遗址公园可行性研究[D]. 俞锋.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6
[6]大遗址价值评价体系与保护利用模式研究[D]. 李海燕.西北大学 2005
[7]文化遗产保护立法之比较研究[D]. 贾俊艳.武汉大学 2005



本文编号:293638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3638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9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