冻融—干湿循环耦合损伤下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8 15:07
粉煤灰混凝土结构耐久性损伤不是由某一种因素单独作用造成的,而是受到两种或者多种因素共同制约。在我国华北地区,建筑物不仅受到二氧化碳的侵蚀,且夏季多雨冬季冻融循环较为频繁,因此建筑物也遭受着严重的干湿循环损伤和冻融循环损伤。基于此,本文设计了一套完整的试验方案,进行了三个因素影响下的耐久性损伤试验研究。分别探讨了冻融循环损伤或干湿循环损伤单一因素作用下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以及冻融-干湿循环耦合效应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本文选择粉煤灰掺量为0%、10%、20%、30%的四组粉煤灰混凝土,主要进行的试验有:分别进行单一冻融循环试验、单一干湿循环试验和冻融-干湿循环试验,研究三种损伤方式对不同掺量粉煤灰混凝土的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的影响;采用循环试验,分别研究冻融循环、干湿循环和冻融-干湿循环对四组掺量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三种损伤方式下混凝土的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均呈现先小幅增长后逐渐下降的趋势;冻融-干湿循环中总损伤程度远大于各个单一损伤程度的简单叠加,各损伤因素为负损伤效应关系,也就是一个损伤因素会加速另外一个损伤因素的损伤效应,或者两者互相加...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融损伤耐久性研究
1.2.2 干湿循环耐久性研究
1.2.3 冻融-干湿循环耐久性研究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1.1 水泥
2.1.2 掺合料
2.1.3 骨料
2.1.4 外加剂
2.1.5 拌合水
2.2 混凝土配合比
2.2.1 配合比的初步计算
2.2.2 配合比调试
2.3 试验方法及试验设备
2.3.1 强度试验方法及设备
2.3.2 冻融试验方法及设备
2.3.3 碳化试验方法及设备
2.3.4 干湿循环试验方法及设备
3 实验过程和方法
3.1 试件制作
3.2 粉煤灰混凝土损伤方案
3.2.1 冻融循环试验方法
3.2.2 干湿循环试验方法
3.2.3 冻融-干湿循环试验方法
3.2.4 损伤评价指标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粉煤灰混凝土碳化试验
4.2 不同损伤方式下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
4.2.1 冻融循环损伤下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
4.2.2 干湿循环损伤下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
4.2.3 冻融-干湿循环损伤下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
4.3 不同循环模式下碳化性能
4.3.1 冻融-碳化循环
4.3.2 干湿-碳化循环
4.3.3 冻融-干湿-碳化循环
4.4 不同损伤方式下碳化深度对比分析
5.修正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模型
5.1 混凝土损伤度
5.2 修正的碳化模型
6.结论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湿-冻融交替作用下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研究[J]. 李文霞,朱忠业. 混凝土. 2017(05)
[2]干湿循环对混凝土单面盐冻破坏的影响[J]. 王发洲,黄大凡,杨进,刘云鹏,叶家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6(04)
[3]粉煤灰对混凝土干湿循环抗冻性能的影响[J]. 杨海明,邓亚芬,张世杰. 浙江建筑. 2015(10)
[4]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干湿循环-碳化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研究[J]. 郑薇薇,高建明,祁兵,马立彬.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4(12)
[5]冻融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规律研究[J]. 牛建刚,闫梁,翟海涛.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3(12)
[6]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损伤分析[J]. 孙迎召,牛荻涛,姜磊,苑立冬. 硅酸盐通报. 2013(07)
[7]复合盐与干湿循环双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J]. 宿晓萍,王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03)
[8]干湿循环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J]. 张立明,余红发,何忠茂. 混凝土. 2013(01)
[9]混凝土在碳化和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J]. 杨礼明,余红发,麻海燕,周鹏,韩丽娟. 复合材料学报. 2012(05)
[10]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试验研究[J]. 于琦,牛荻涛,元成方,屈锋. 硅酸盐通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寒冷地区盐渍溶液环境下天然浮石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 王萧萧.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2]轴压荷载下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混凝土长期性能[D]. 曹健.北京交通大学 2013
[3]冻融环境多因素耦合作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D]. 肖前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干湿循环环境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过程研究[D]. 邵凯凯.东南大学 2016
[2]冻融干湿作用下硫酸盐渍土的耐久性研究[D]. 王沪生.兰州大学 2016
[3]粉煤灰混凝土碳化与冻融耦合作用研究[D]. 王振强.河北农业大学 2015
[4]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性能及临界浓度研究[D]. 刘诗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5]不同干湿制度下混凝土中氯盐传输特性研究[D]. 徐可.三峡大学 2012
[6]冻融环境混凝土碳化及寿命预测研究[D]. 于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7]盐碱环境下混凝土冻融—干湿循环复合作用的研究[D]. 李立辉.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8]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与硫酸盐侵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损伤研究[D]. 王琴.扬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3971
【文章来源】:河北农业大学河北省
【文章页数】:78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冻融损伤耐久性研究
1.2.2 干湿循环耐久性研究
1.2.3 冻融-干湿循环耐久性研究
1.3 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4 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内容
2 实验方案
2.1 试验材料
2.1.1 水泥
2.1.2 掺合料
2.1.3 骨料
2.1.4 外加剂
2.1.5 拌合水
2.2 混凝土配合比
2.2.1 配合比的初步计算
2.2.2 配合比调试
2.3 试验方法及试验设备
2.3.1 强度试验方法及设备
2.3.2 冻融试验方法及设备
2.3.3 碳化试验方法及设备
2.3.4 干湿循环试验方法及设备
3 实验过程和方法
3.1 试件制作
3.2 粉煤灰混凝土损伤方案
3.2.1 冻融循环试验方法
3.2.2 干湿循环试验方法
3.2.3 冻融-干湿循环试验方法
3.2.4 损伤评价指标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4.1 粉煤灰混凝土碳化试验
4.2 不同损伤方式下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
4.2.1 冻融循环损伤下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
4.2.2 干湿循环损伤下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
4.2.3 冻融-干湿循环损伤下动弹模量和质量损失率
4.3 不同循环模式下碳化性能
4.3.1 冻融-碳化循环
4.3.2 干湿-碳化循环
4.3.3 冻融-干湿-碳化循环
4.4 不同损伤方式下碳化深度对比分析
5.修正的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模型
5.1 混凝土损伤度
5.2 修正的碳化模型
6.结论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详细摘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干湿-冻融交替作用下混凝土受硫酸盐侵蚀研究[J]. 李文霞,朱忠业. 混凝土. 2017(05)
[2]干湿循环对混凝土单面盐冻破坏的影响[J]. 王发洲,黄大凡,杨进,刘云鹏,叶家军.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2016(04)
[3]粉煤灰对混凝土干湿循环抗冻性能的影响[J]. 杨海明,邓亚芬,张世杰. 浙江建筑. 2015(10)
[4]高掺量粉煤灰混凝土在干湿循环-碳化耦合作用下的耐久性研究[J]. 郑薇薇,高建明,祁兵,马立彬.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4(12)
[5]冻融对粉煤灰混凝土碳化性能影响规律研究[J]. 牛建刚,闫梁,翟海涛.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013(12)
[6]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硫酸盐侵蚀损伤分析[J]. 孙迎召,牛荻涛,姜磊,苑立冬. 硅酸盐通报. 2013(07)
[7]复合盐与干湿循环双重因素作用下混凝土耐久性试验[J]. 宿晓萍,王清.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3(03)
[8]干湿循环和粉煤灰掺量对混凝土氯离子结合能力的影响[J]. 张立明,余红发,何忠茂. 混凝土. 2013(01)
[9]混凝土在碳化和干湿循环作用下的抗硫酸盐腐蚀性能[J]. 杨礼明,余红发,麻海燕,周鹏,韩丽娟. 复合材料学报. 2012(05)
[10]冻融环境下混凝土碳化深度的试验研究[J]. 于琦,牛荻涛,元成方,屈锋. 硅酸盐通报. 2012(04)
博士论文
[1]寒冷地区盐渍溶液环境下天然浮石混凝土耐久性研究[D]. 王萧萧.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5
[2]轴压荷载下干湿循环—硫酸盐侵蚀耦合作用混凝土长期性能[D]. 曹健.北京交通大学 2013
[3]冻融环境多因素耦合作用混凝土结构耐久性研究[D]. 肖前慧.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干湿循环环境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侵蚀过程研究[D]. 邵凯凯.东南大学 2016
[2]冻融干湿作用下硫酸盐渍土的耐久性研究[D]. 王沪生.兰州大学 2016
[3]粉煤灰混凝土碳化与冻融耦合作用研究[D]. 王振强.河北农业大学 2015
[4]干湿循环作用下混凝土中氯离子传输性能及临界浓度研究[D]. 刘诗群.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4
[5]不同干湿制度下混凝土中氯盐传输特性研究[D]. 徐可.三峡大学 2012
[6]冻融环境混凝土碳化及寿命预测研究[D]. 于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12
[7]盐碱环境下混凝土冻融—干湿循环复合作用的研究[D]. 李立辉.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1
[8]混凝土在干湿循环与硫酸盐侵蚀双重因素作用下的损伤研究[D]. 王琴.扬州大学 2008
本文编号:29439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439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