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城古城空间形态基因图谱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9 23:20
中国历史古城有其独特的文化氛围以及优良的空间特质,这种特质空间的保存、保护和发展,对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然而大多数古城在城市更新过程,都存在着局部情况有所改善但是整体环境持续恶化的问题,并且许多环境破坏都是不可逆转、不可恢复的。韩城,是全国少数几个保存比较完整的古城之一,也是陕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古城。在1985年韩城确定为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的同时,韩城城市总体规划和随后的2000年韩城城市总体规划都实行了“新旧分离”政策,在这之后古城的大量功能被置换到了新城,古城逐渐开始衰败。随后古城的保护都只是针对历史地段展开实施,并拆除了大量的历史遗存,这无疑是忽略城市整体空间特质的保护方式。本文从从形态学、类型学及相关理论展开分析,确立形态基因的概念并建立其研究方法、框架体系。然后对韩城古城进行历时性的空间形态描述,并对空间物质形态现状进行分类研究。并从“架、核、轴、群”四个方面出发,找寻具有“遗传性”的空间形态以及恒定的空间特质,并通过图示分类地表达出来,从而建立韩城古城空间形态基因图谱。城市形态基因图谱的建立,有助于我们寻找空间形态本质性的规律和特点,有助于在未来的规划与设计中...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韩城城市发展背景
1.2 研究范围界定
1.3 概念界定
1.3.1 基因的生物学概念
1.3.2 形态基因
1.3.3 形态基因图谱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框架
2 城市形态基因基础框架研究
2.1 形态学理论研究及方法
2.1.1 英国学派
2.1.2 意大利学派
2.1.3 法国学派
2.2 类型学理论研究方法
2.2.1 罗西的类型学理论
2.2.2 克里尔的类型学理论
2.3 形态基因理论研究及方法
2.4 城市形态基因研究框架
2.4.1 城市形态研究框架
2.4.2 城市形态基因研究框架
2.5 小结
3 韩城古城历史沿革及空间基底分析
3.1 韩城背景概况
3.1.1 地理区位
3.1.2 自然环境
3.1.3 对外交通
3.2 建置沿革
3.3 发展初期
3.3.1 选址思想
3.3.2 营造模式
3.4 发展变革期
3.4.1 隋唐时期
3.4.2 宋元时期
3.4.3 明清时期
3.4.4 民国时期
3.5 建国以后
3.6 小结
4 韩城古城空间物质形态现状研究
4.1 古城结构分析
4.2 古城片区分析
4.3 古城街区分析
4.4 古城形态要素分析
4.4.1 街巷
4.4.2 休闲空间
4.4.3 建筑
4.4.4 外部自然环境
4.5 小结
5 韩城古城空间形态基因图谱的构建
5.1 空间形态基因图谱的构建方法
5.2 架
5.2.1 架之演变
5.2.2 山水架之形态基因
5.2.3 古城道路体系之形态基因
5.3 核
5.3.1 核之演变
5.3.2 核之形态基因
5.4 轴
5.4.1 轴之演变
5.4.2 平面轴之形态基因
5.4.3 点轴之形态基因
5.5 群
5.5.1 肌理演变
5.5.2 公共建筑群之形态基因
5.5.3 民居建筑群之形态基因
5.5.4 传统商业建筑群之形态基因
5.6 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46525
【文章来源】:西安建筑科技大学陕西省
【文章页数】:12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研究的缘起
1.1.2 韩城城市发展背景
1.2 研究范围界定
1.3 概念界定
1.3.1 基因的生物学概念
1.3.2 形态基因
1.3.3 形态基因图谱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1.5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意义
1.6 研究方法、主要内容与框架
1.6.1 研究方法
1.6.2 研究内容
1.6.3 研究框架
2 城市形态基因基础框架研究
2.1 形态学理论研究及方法
2.1.1 英国学派
2.1.2 意大利学派
2.1.3 法国学派
2.2 类型学理论研究方法
2.2.1 罗西的类型学理论
2.2.2 克里尔的类型学理论
2.3 形态基因理论研究及方法
2.4 城市形态基因研究框架
2.4.1 城市形态研究框架
2.4.2 城市形态基因研究框架
2.5 小结
3 韩城古城历史沿革及空间基底分析
3.1 韩城背景概况
3.1.1 地理区位
3.1.2 自然环境
3.1.3 对外交通
3.2 建置沿革
3.3 发展初期
3.3.1 选址思想
3.3.2 营造模式
3.4 发展变革期
3.4.1 隋唐时期
3.4.2 宋元时期
3.4.3 明清时期
3.4.4 民国时期
3.5 建国以后
3.6 小结
4 韩城古城空间物质形态现状研究
4.1 古城结构分析
4.2 古城片区分析
4.3 古城街区分析
4.4 古城形态要素分析
4.4.1 街巷
4.4.2 休闲空间
4.4.3 建筑
4.4.4 外部自然环境
4.5 小结
5 韩城古城空间形态基因图谱的构建
5.1 空间形态基因图谱的构建方法
5.2 架
5.2.1 架之演变
5.2.2 山水架之形态基因
5.2.3 古城道路体系之形态基因
5.3 核
5.3.1 核之演变
5.3.2 核之形态基因
5.4 轴
5.4.1 轴之演变
5.4.2 平面轴之形态基因
5.4.3 点轴之形态基因
5.5 群
5.5.1 肌理演变
5.5.2 公共建筑群之形态基因
5.5.3 民居建筑群之形态基因
5.5.4 传统商业建筑群之形态基因
5.6 小结
6 结语
参考文献
图表目录
作者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本文编号:29465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46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