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世界遗产地乡村聚落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以汤口、寨西和山岔为例

发布时间:2021-01-13 00:07
  作为新兴的重要发展力量,旅游业发展深刻地改变着社会经济形态和空间格局。一方面,世界遗产地乡村聚落承载传统功能(如居住功能、生产功能等),另一方面,旅游消费给予乡村聚落新的发展活力,文化传承、休闲旅游等潜在功能逐步被挖掘。旅游发展进程中世界遗产地乡村聚落功能转型与人类适应性的科学研究,是亟待深入研究的重要前沿课题,对于指明世界遗产地乡村聚落转型发展方向和促进世界遗产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指导价值。采取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GIS空间分析和高清遥感影像相结合的方法,以黄山世界遗产地汤口、寨西和山岔3个聚落为案例研究对象,解析了3个聚落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的特征与模式,分析了聚落转型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机制。3个聚落在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上,存在不同的特征与模式:汤口呈功能耗散式转型与空间破碎化分异、寨西呈功能模块化融合与空间协同性演替、山岔呈功能自组织适应与空间核域式集聚,并相应形成"原地生长型""就地重建型""景村共生型"三种转型发展模式。内外因素的相互作用、多元主体的能动性与旅游市场需求为世界遗产地3个聚落转型发展的支撑力、行动力与驱动力,推动着聚落的转型发展。 

【文章来源】:地理研究. 2020,39(10)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9 页

【部分图文】:

世界遗产地乡村聚落功能转型与空间重构——以汤口、寨西和山岔为例


世界遗产地乡村聚落转型研究框架

世界遗产,乡村聚落,区位,聚落


3.2 数据来源数据来源主要包括:(1)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方法与问卷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26],分别在2017年10月12—16日、2018年5月3日和2018年9月18—21日对汤口、寨西和山岔聚落进行调研,获取了世界遗产地3个典型聚落旅游业空间分布、宅屋使用情况、聚落建设、旅游发展等数据。共发放问卷240份,其中,旅游经营(简称涉旅)问卷总共180份,有效率88%,非旅游经营(简称非旅)问卷总共60份,有效率78%。并对汤口镇旅游分局和规划建设分局局长、各村书记、旅游从业人员、普通村民等开展访谈式调研。(2)借助Google Earth及专业地图软件,获取高清影像图(分辨率0.6 m,拍摄日期为2018年10月)。(3)收集《汤口镇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汤口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汤口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汤口镇旅游总体规划(2011—2030年)》等相关规划资料。

功能图,功能,空间,交通服务


(1)功能交互:模块化融合。寨西经过几轮新建,已基本不存在传统老旧建筑,代替为统一规划建成的现代社区。自东北向西南,形成行政、交通、旅游和居住等主导服务功能。每个功能由场域内主导功能确定,模块间存在明晰界限,模块内存在部分旅居混质空间。模块内各要素交互程度高,旅居单元既具有相对独立性,又有联系各要素互动性。各功能模块之间和内部功能相互依存,行政服务、交通服务和居住均配有一定旅游服务功能,其中,居住功能叠加大量旅游功能,旅居混合最为典型。例如寨西黄梅新村原本为拆迁安置住宅,每户为3~4层,约有20间房间,大多留有1~2间房作为居住,其余皆用作旅游(图4)。(2)空间延展:协同性演替。在寨西地区城镇有机更新和“有序发展寨西”要求下,形成自上而下的空间重构特征,空间分区较明显,旅游发展与住房建设具有高度的一致性和协同性。各产业间的产生与发展协同性高,产业运行效率快,以组团式混合推动空间扩展。往南为京台高速出入口,形成交通服务场域,相关交通服务和旅游接待设施在此集中,如黄山旅游集散中心、汤川徽韵商贸城和黄山南大门立体停车场等。优越的区位和狭长的用地条件,使得旅游空间沿道路向南延伸,形成以旅游餐饮、住宿和购物为主的旅游空间。浮溪河与205国道相交而构成的“十”字空间是寨西主要的居住区,也是旅居混质宅屋分布最广的区域。各混质单元产业关联性强,促使生活服务、旅游服务等多种旅居要素集中在经营性社区,各旅居混质单元通过相互的群化协同,形成了功能模块化、空间有机化的旅居综合体(图4)。


本文编号:297381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297381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b33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