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岩土体力学参数不同取值方法下的本构模型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16 12:48
  岩土体力学参数和本构模型是边坡稳定性分析和防护工程设计计算的基础。力学参数的取值通常由试验数据结合某一回归分析方法确定,而没有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缺点进行综合取值,因此有必要进行不同方法下力学参数的取值研究。本构模型也涉及到力学参数的取值问题,参数取值的不同对本构模型拟合的精确度有怎样的影响,进而对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精确计算、抗滑设施的准确布置有怎样的影响值得探究。本文针对不同参数取值对新本构模型拟合精度的影响展开,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内容:(1)以岩土体力学参数的取值方法及本构模型研究为主题,总结了岩土体力学参数的数理统计特征及其取值方法,对现行几种主要的本构模型进行了阐述,分析其优缺点,为本文的研究提供参考。(2)介绍了最小二乘法、点群中心法和随机-模糊法的基本原理及求解步骤,总结了三种方法的异同点,其中最小二乘法只考虑了参数的随机性,没有考虑其模糊性,而点群中心法受人的主观影响较大,这两种方法均受限于异常点;随机-模糊法将参数作为随机-模糊变量,通过迭代可求得最优解,但受限于隶属度函数。(3)将岩土体力学行为特征曲线由两种类型推广至三种,并介绍了一种可以描述Ⅰ、Ⅲ两种类型曲线的新本构模型,...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部分图文】:

岩土体力学参数不同取值方法下的本构模型研究


修正剑桥模型屈服面

荷载-位移曲线,荷载-位移曲线,类型,本构模型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地应力。另外,针对现行理论定义的应力和应变,卢应发教授[45-47]同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行弹塑性理论主要针对的是连续介质的力学范畴,而实际岩土体材料发生破坏后,在破坏后区的应力、应变是不连续的,在峰值应力之前可以称之为应力、应变,但是在峰值应力后应该将其称为视应力和视应变,视应变指的是单位长度上的变形,这里所指出的变形包括单位长度上发生的均匀的与非均匀的变形和不考虑长度l上产生的位移值,此时对应的应力则称为视应力。为了能够定量地分析岩土体材料的力学特征行为,针对Ⅰ、Ⅲ两种类型的荷载-位移曲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本构模型[3],为岩土体力学特征行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图3.1两类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图图3.2三类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图3.2新的本构模型3.2.1模型的基本方程针对上述所提出的Ⅰ、Ⅲ两种类型的荷载-位移曲线,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体本构模型,该模型可分为剪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和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两种形式,

荷载-位移曲线,荷载-位移曲线,类型,本构模型


湖北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3地应力。另外,针对现行理论定义的应力和应变,卢应发教授[45-47]同样提出了不同的看法,现行弹塑性理论主要针对的是连续介质的力学范畴,而实际岩土体材料发生破坏后,在破坏后区的应力、应变是不连续的,在峰值应力之前可以称之为应力、应变,但是在峰值应力后应该将其称为视应力和视应变,视应变指的是单位长度上的变形,这里所指出的变形包括单位长度上发生的均匀的与非均匀的变形和不考虑长度l上产生的位移值,此时对应的应力则称为视应力。为了能够定量地分析岩土体材料的力学特征行为,针对Ⅰ、Ⅲ两种类型的荷载-位移曲线,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本构模型[3],为岩土体力学特征行为的研究开辟了一个新的思路。图3.1两类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图图3.2三类型的荷载-位移曲线图3.2新的本构模型3.2.1模型的基本方程针对上述所提出的Ⅰ、Ⅲ两种类型的荷载-位移曲线,提出了一种新的岩土体本构模型,该模型可分为剪应力-应变本构模型和主应力-应变本构模型两种形式,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型土与结构相互作用恒刚度直剪试验装置研究[J]. 王永洪,刘俊伟,张明义,白晓宇.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9(06)
[2]三峡库区粉质黏土抗剪强度参数概率分析[J]. 邹先进,夏承志,刘珉玮,朱蕾.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9(05)
[3]一种新的本构模型及参数标定[J]. 卢应发.  岩土力学. 2016(08)
[4]岩土力学研究的一些反思[J]. 卢应发.  岩土力学. 2016(S1)
[5]一种新的节理本构模型及几种新的滑坡稳定系数计算方法[J]. 卢应发,杨丽平,刘德富.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2013(12)
[6]一种新的本构理论及其在基桩分析中的应用[J]. 卢应发,路韬,周建军,吴新星.  岩土力学. 2013(04)
[7]基于因子分析和BP神经网络的滑坡抗剪强度参数取值[J]. 汤罗圣,殷坤龙,刘艺梁.  灾害学. 2012(04)
[8]某滑坡体岩土参数概率分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J]. 李红英,谭跃虎,赵辉.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2012(03)
[9]基于MATLAB GUI软件制作方法的研究与实现[J]. 宗节保,段柳云,王莹,段柳浠,李昕.  电子设计工程. 2010(07)
[10]岩土参数的不确定性及其统计方法[J]. 张继周,缪林昌,刘峰.  岩土力学. 2008(S1)

博士论文
[1]岩质边坡滑动面力学参数的取值理论和方法研究[D]. 童志怡.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9
[2]岩土参数随机性分析与边坡稳定可靠度研究[D]. 谢桂华.中南大学 2009
[3]岩土力学参数数据库的开发与取值研究[D]. 刘春.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3
[4]土工参数空间概率特性及软粘土地基固结概率分析[D]. 李小勇.浙江大学 2001

硕士论文
[1]室内岩体结构面抗剪强度参数取值方法研究[D]. 雍睿.中国地质大学 2011
[2]云南某露天矿东采区边坡岩体力学参数取值研究[D]. 杨泽.昆明理工大学 2010
[3]节理岩体力学参数测定及处理方法研究[D]. 汪亦显.中南大学 2007
[4]岩石力学参数取值研究及数据库系统的完善[D]. 徐高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 2006
[5]红层软岩边坡关键岩体力学参数确定[D]. 封志军.西南交通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989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4989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6b6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