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建筑经济论文 >

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建筑体形系数对能耗影响的研究

发布时间:2023-05-07 16:08
  随着建筑行业技术的不断成熟,人们对建筑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创新发展,绿色建筑等新名词以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进可持续发展等这些概念也都发展到建筑行业,绿色建筑由此而来。人们所说的绿色建筑就是指在建筑使用期限内,以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宗旨,以最大化的提高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手段,从而为人们提供舒适的健康的高效率的生活使用空间为目标,实现建筑物与自然的相协调,适应自然。通过改变建筑表面的材料可以实现对绿色建筑的追求,也可以使用提高建筑墙体材质的方法来使建筑实现节能的效果,当然,对于考虑改变建筑的体形结构,通过大量研究来改变建筑体形系数,确定最有利的建筑体形系数,从而来提高建筑节能效果,将建筑与暖通结合为一体也不失为一种创新的思想,其中,装配式建筑的体形系数设计研究就是两者相互结合的表现。说到底,绿色建筑是一种追求低能耗,节约建筑土地,节约建筑用水资源,节约建筑用材,保护环境的一种理念,它同时也遵循应地制宜的原则。当通过改变建筑材质来实现建筑低能耗的方法已经达到目前建筑材料节能所能达到的最大接近值时,我们不得不考虑通过改变建筑结构本身来实现建筑节能。建筑节能这一概念,被称为“提高建筑物中的能源...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装配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背景
        1.1.1 装配式建筑节能现状
        1.1.2 装配式建筑节能设计现状
    1.2 装配式建节能设计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装配式建筑维护结构节能设计研究
        1.2.2 装配式建筑节能检测与评价
        1.2.3 装配式建筑体型与节能
        1.2.4 建筑节能设计存在的五大问题
    1.3 装配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1 装配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目的
        1.3.2 装配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意义
        1.3.3 装配式建筑节能设计研究内容
第二章 建筑外形与温度场的相关关系
    2.1 冷热桥效应及影响
        2.1.1 冷热桥概念
        2.1.2 冷热桥效应
        2.1.3 冷热桥影响及处理方法
    2.2 利用软件FLUENT模拟不同建筑模型的温度场
        2.2.1 软件模拟不同建筑模型下建筑模型的温度场
        2.2.2 不同建筑结构体同等环境下室内温度场的分析
        2.2.3 模拟结果总结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节能设计的相关因素
    3.1 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建筑节能设计概述
        3.1.1 全国地区建筑热工设计分区
        3.1.2 夏热冬冷地区气候特点
        3.1.3 夏热冬冷地区建筑基本要求
        3.1.4 夏热冬冷地区装配式建筑体形设计影响节能因素概述
    3.2 装配式建筑设计中节能相关因素
        3.2.1 建筑类型
        3.2.2 建筑平面形式
        3.2.3 建筑窗墙比
        3.2.4 建筑围护结构
        3.2.5 建筑体形系数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装配式建筑能耗模拟方法
    4.1 建筑能耗分析方法
        4.1.1 建筑能耗软件模拟计算方法
        4.1.2 建筑负荷计算法
    4.2 建筑能耗模拟软件
        4.2.1 EnergyPlus
        4.2.2 DesignBuilder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利用EnergyPlus进行模拟分析
    5.1 建筑模拟的设计参数选用
    5.2 各个建筑的模拟设计
        5.2.1 正方体建筑模型的模拟
        5.2.2 正六边体建筑模型的模拟
        5.2.3 圆柱体建筑模型的模拟
        5.2.4 锥体建筑模型的模拟
        5.2.5 圆台建筑模型的模拟
    5.3 模拟结果数据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体形设计的模拟方案
    6.1 装配式建筑平面形式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6.1.1 装配式建筑模拟模型的定量参数的选取
        6.1.2 软件模拟结果及分析
    6.2 装配式建筑高度对建筑能耗的影响
        6.2.1 装配式建筑模拟层高的设定和总高度范围的选取
        6.2.2 软件模拟结果及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总结
    7.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本文编号:38108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anzhujingjilunwen/38108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13d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