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研究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分布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规模分布 分形特征 位序—规模分布
【摘要】:该文利用城市首位度、城市指数、偏态系数等指标,对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规模等级结构的分形特征进行描述,并从人口、经济、空间三个角度,利用Zipf模型对京津冀城市群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进行回归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城市规模等级体系欠合理,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的差距大,具有明显的分形特征;城市群规模等级结构失衡,极化效应明显,"中心—外围"格局显著,城市间差距较大,城市间经济联系不强。文章建议:通过区域顶层设计,提升京津两城市的双核辐射能力,同时强化副中心和新城功能,从而实现京津冀城市群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
【作者单位】: 天津城建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广东中地房地产评估与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关键词】: 京津冀城市群 城市规模分布 分形特征 位序—规模分布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城镇规模分布及其演进机理研究》(批准编号:13BJY054)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我国“人口-经济”空间分布的演进机理及优化对策研究》(批准编号:2014GXS4D086) “十二五”天津市高等学校创新团队培养计划项目:《新型城镇化与城市可持续发展》(批准编号:TD12-5063)资助
【分类号】:F299.23;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随着经济全球化、区域一体化以及中国城市化步伐的加快,通过以特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和城市群的发展来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已成为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京津冀城市群作为我国三大城市群之一,在新型城镇化的战略布局中处于重要地位,对其城市规模分布特征进行研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姜山清,张晓英;对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的分析与思考[J];学习论坛;2004年09期
2 戴宾;城市群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财经科学;2004年06期
3 林先扬,陈忠暖;整合:我国城市群经济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选择[J];世界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4 姜山清;中原城市群经济发展分析和思考[J];河南社会科学;2004年06期
5 乔爱书;打造大城市群 构建安徽区域经济发展的载体[J];理论建设;2004年06期
6 刘静玉,王发曾;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与实践[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4期
7 刘静玉,王发曾;我国城市群经济整合的理论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5期
8 安士伟,贾学锋;对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5期
9 丁芸;赵文;;城市群制度创新——实现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4期
10 李巧,朱忠旗;我国城市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先扬;陈忠暖;;国内外城市群研究的回顾与展望[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赵文;;基于分工与协作的城市群制度探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王发曾;张伟;张建伟;徐晓霞;苏朝阳;吕金嵘;冯德显;汪雪峰;赵威;李磊;李琳;刘静玉;刘晓丽;杨兰桥;;第六章 宏观尺度下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4 朱翔;;长株潭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A];2009年南昌大学中国中部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年会暨“贯彻国务院《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陈晓红;;锐意改革 大胆试验 全面推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6 刘清平;;建设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增长极[A];合作与共荣——广西发展生产力和东盟经济合作研究论文集[C];2004年
7 游胜景;戴国平;;论我国城市群的演进与整合——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8 谢莉;彭晓春;杨仁斌;;长株潭城市群生态环境研究进展[A];2012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2年
9 ;前言[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10 刘静玉;王发曾;苏朝阳;赵建吉;吕金嵘;高燕哺;乔家君;夏保林;刘晓丽;方创琳;;第七章 微观尺度的中原城市群整合[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姜欣蔚;引入“精明增长理念” 实现城市有序发展[N];济南日报;2006年
2 罗云毅;构建城市群应避免误区[N];江苏经济报;2007年
3 陈柳钦 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研究所;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推进城市化[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郭启;四大城市群领跑中部崛起[N];中国信息报;2009年
5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邓江年;面向21世纪 建设新型城市群[N];南方日报;2011年
6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 朱葛茂;城市群对县域房地产的影响[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2年
7 中国建设银行上海市分行助理研究员 陈兴江;世界最大城市群在我国必将形成[N];中国经济导报;2012年
8 实习记者 吴静 记者 罗文碧;变“独立支撑”为“多头牵引” 四川“城市群航母”起航[N];成都日报;2013年
9 上海交通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 执笔人 刘士林 刘新静 张懿玮 于炜 盛蓉;城市群:未来城镇化的主平台[N];光明日报;2014年
10 杨振之来也旅游发展(成都)有限公司 何琼盆 杨振之来也旅游规划咨询(北京)有限公司;城市群建立国民休闲事业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N];中国旅游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群元;城市群协调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2 郭书山;中原城市群产业升级模式及协调机制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3 贾卓;中国西部城市群产业演变及优化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13年
4 赵勇;区域一体化视角下的城市群形成机理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5 刘静玉;当代城市化背景下的中原城市群经济整合研究[D];河南大学;2006年
6 钟海燕;成渝城市群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7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8 李学鑫;基于专业化与多样性分工的城市群经济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9 郑斌;中国城市群环境合作机制构建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10 袁安贵;成渝城市群经济空间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佳;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建设的经济学分析[D];河南大学;2009年
2 龚果;长株潭城市群政府协调模式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3 王玮;聚集经济视角下湖南省“3+5”城市群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09年
4 王睿;西部重点地带城市群竞争力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5 赵双;中原城市群生态承载力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张媛媛;中原城市群产业结构分析和优化调整[D];河南大学;2010年
7 崔彩辉;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化进程及动力机制分析[D];河南大学;2005年
8 甄延临;长三角、珠三角、闽东南城市群演化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06年
9 雒海潮;交通网络扩展与城市群形成演化分析[D];河南大学;2006年
10 王洪辉;辽中南城市群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0499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004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