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大战略与首都未来构想——调整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的几个基本问题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大战略与首都未来构想——调整疏解北京城市功能的几个基本问题
更多相关文章: 首都核心功能 四个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区
【摘要】: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四个服务"从传统到现代"质"的跨越,北京国际化程度和在全球城市网络中地位不断上升,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城市病日益凸显。解决北京"空间"危机的出路不在迁都,而在于"展都",即形成以北京为核心的首都功能承载区。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应当按照发挥市场决定作用和政府辅导作用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着力打破地方封锁、市场垄断,建立健全区域开放统一、公平竞争的共同市场;另一方面,借鉴国内外首都功能疏解的经验,着力制定实施政府引导非首都核心功能调整疏解的政策。
【作者单位】: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首都核心功能 四个服务 京津冀协同发展 首都经济圈 环渤海经济区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项目《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71441006] 京津冀三省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共同资助重大项目《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成果之一
【分类号】:D630;F299.2
【正文快照】: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专题汇报。他强调,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孟斌;郑丽敏;于慧丽;;北京城市居民通勤时间变化及影响因素[J];地理科学进展;2011年10期
2 李令军;王英;李金香;辛连忠;金军;;2000~2010北京大气重污染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2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定惠;朱超洪;杨永春;;基于地理学视角的我国城市通勤研究进展[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10期
2 孟斌;湛东升;郝丽荣;;基于社会属性的北京市居民通勤满意度空间差异分析[J];地理科学;2013年04期
3 林长城;王宏;陈彬彬;陈晓秋;林文;余永江;隋平;;福州和厦门大气污染物突变特征与气象条件的关系[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刘桂中;孙长虹;王永刚;安同艳;;北京市环境压力及重点调控策略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年05期
5 周江评;陈晓键;黄伟;于鹏;张纯;;中国中西部大城市的职住平衡与通勤效率——以西安为例[J];地理学报;2013年10期
6 安俊琳;刘新春;何清;;2002-2011年乌鲁木齐市API指数变化特征[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3年S2期
7 何嘉耀;叶桢翔;石京;;一种考虑交通成本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模型[J];公路交通科技;2014年02期
8 杨叠涵;陈江龙;袁丰;;南京城市空间重构对土地出让时空演化影响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02期
9 唐傲寒;赵婧娴;韩文轩;刘学军;;北京地区灰霾化学特性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3年03期
10 施禅臻;于兴娜;周斌;项磊;聂皓浩;;北京不同污染事件期间气溶胶光学特性[J];环境科学;2013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宇;;北京市近10年空气环境质量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13年
2 马盼;耿迪;李旭;王式功;尚可政;;基于气象条件的北京市AQI的分析与拟合研究[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3 张莹;王式功;尚可政;李旭;;北京市空气污染物对呼吸系统疾病门诊人数的影响[A];第31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S11 第三届城市气象论坛—城市与环境气象[C];2014年
4 刘海涛;杨洁;;应对极端气候事件的北京城市规划研究进展[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安全与防灾规划)[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刘定惠;中国西部大城市过剩通勤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2 赵强;城市健康生态社区评价体系整合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马伟霞;武汉市外来人口就业—居住关系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白鹤鸣;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3年
3 王威;基于ESP粉尘颗粒收尘机理建模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3年
4 袁谆;职住均衡的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5 湛东升;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特征与影响机制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
6 樊海博;基于NestedLogit的小汽车通勤出行转移模型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7 杜浩;都市区新城就业与居住空间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修琦,李令军,谢云;沙尘天气过境前后北京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的变化[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2 孟繁瑜;房文斌;;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3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4 冯健,周一星,王晓光,陈扬;1990年代北京郊区化的最新发展趋势及其对策[J];城市规划;2004年03期
5 李强;李晓林;;北京市近郊大型居住区居民上班出行特征分析[J];城市问题;2007年07期
6 孙斌栋;潘鑫;宁越敏;;上海市就业与居住空间均衡对交通出行的影响分析[J];城市规划学刊;2008年01期
7 徐涛;宋金平;方琳娜;张宁;;北京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8 刘望保;闫小培;方远平;曹小曙;;广州市过剩通勤的相关特征及其形成机制[J];地理学报;2008年10期
9 孟斌;;北京城市居民职住分离的空间组织特征[J];地理学报;2009年12期
10 周素红;刘玉兰;;转型期广州城市居民居住与就业地区位选择的空间关系及其变迁[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铁民;;联合开发 共同保护——对环渤海经济区海洋资源利用的建议[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88年04期
2 冯春 ,杨继绳;老都会之忧[J];南风窗;2003年07期
3 杨海田;;在海洋的联合开发中建设环渤海经济区[J];海洋开发;1986年04期
4 胡伟平 ,赵凤彬;环渤海经济区带动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引擎”[J];当代世界;1996年11期
5 迟树功;;积极推进环渤海经济区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1年02期
6 谢天成;;环渤海经济区发展中的陆海统筹策略探析[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栾维新;;海洋经济——环渤海经济区经济联系的纽带[J];海洋与海岸带开发;1989年01期
8 胡伟平;试析环渤海经济区形成的世界环境及其国际经济合作发展趋势[J];东北亚论坛;1996年04期
9 白太明;;“两环”大省,起步跨世纪冲刺——河北省常务副省长丛福奎谈未来五年的对外开放[J];乡音;1996年03期
10 ;鞍山市[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家沂;;环渤海经济区海洋产业模式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张林桂;;从“北书南印”和“南厂北上”谈环渤海经济区的印刷发展[A];环渤海印刷业发展高峰论坛会议指南论文集[C];2004年
3 王玉婧;陈雁;;环渤海经济区能源利用的碳足迹与经济发展[A];科学发展·惠及民生——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八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下)[C];2012年
4 张俊岩;肖卫;;科学发展观对廊坊经济和社会的指导意义与作用[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5 安志宏;杨清华;齐建伟;赵玉灵;;近三十多年环渤海经济区城镇时空扩展遥感监测及动力机制分析研究[A];第十七届中国遥感大会摘要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洋 何涛 本报记者 冯保良;聚焦中国环渤海经济区汽配第一城[N];锦州日报;2011年
2 夏丹邋耿晶 通讯员 王镇江 罗丙辉;新环渤海经济区通道形成[N];烟台日报;2007年
3 本报实习记者 贾小娜 综合;环渤海经济区兴风鼓浪[N];中华建筑报;2006年
4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教授 朱雍;环渤海经济区重中之重在天津[N];滨海时报;2014年
5 郭安丽;建设环渤海经济区 重塑“第三极”梦想[N];中国联合商报;2013年
6 明贵栋;整合生产要素 环渤海经济区应政策共享[N];中国工业报;2007年
7 《商务时报》记者 文涛;中国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管理实现规范化[N];商务时报;2007年
8 记者 汪容邋杨兴仁;中国地王“星耀五洲”天津启建[N];昆明日报;2008年
9 记者 蒋才虎 南小渭;东莞党政官员赴环渤海经济区学习[N];南方日报;2007年
10 本报记者 龙全忠 通讯员 徐文启;环渤海经济区凸显京津冀优势[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雁;环渤海经济区能源利用的碳足迹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2年
2 徐光耀;环渤海经济区国际贸易收支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的相关性分析[D];山东大学;2007年
3 胡宁;环渤海经济区科技人才竞争力的评价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4年
4 史小明;环渤海经济区城市综合发展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本文编号:10132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013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