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耦合模式研究
本文关键词: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耦合模式研究
【摘要】:研究广义虚拟经济视角下我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耦合度问题。利用1978-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协整分析、格兰杰因果检验以及灰色关联分析定量测度了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之间的关联度和耦合度。结果表明:在广义虚拟经济产业,对外贸易、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对外贸易与就业增长,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联度依次为0.7550、0.7699、0.7979,耦合度依次为0.6445、0.6422、0.5885。
【作者单位】: 武汉理工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广义虚拟经济 就业 关联度 耦合度
【基金】:广义虚拟经济研究专项资助项目[项目编号:GX2014-1002(Y)]
【分类号】:F752;F124;F24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各国经济联系日益紧密,贸易往来频繁,对外贸易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新时期对经济增长和就业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然而,我国作为一个贸易顺差的大国,对外贸易、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却呈现出不同步的现状。对外贸易规模的增长并未带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夏先良;追求最大限度充分就业——中国进口贸易宏观分析与政策选择[J];国际贸易;2002年03期
2 王东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经济研究参考;2011年5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浩,张二震;对进口在经济发展中作用的重新认识——兼谈调整我国现行外贸政策的思路[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2期
2 戴淑庚;曾维翰;;大陆台商投资集中地区与台湾贸易之就业效应研究[J];商业研究;2011年06期
3 莫坤秀;;我国进口贸易模型的稳定性分析[J];才智;2008年08期
4 李春梅;;对我国出口带动就业能力分析[J];长春大学学报;2007年05期
5 张世晴;陈文政;;进出口总额与GDP增长的联动关系——基于1978—2007年数据的分析[J];财经科学;2009年12期
6 张汉林;袁佳;;经济全球化、中国收入分配与“人口红利陷阱”[J];财经研究;2011年06期
7 胡昭玲;刘旭;;中国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32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8 张汉林;袁佳;;开放经济条件下中国收入分配状况分析——对中国入世10周年的总结与反思[J];财贸经济;2011年11期
9 曾国平;刘娟;曹跃群;;我国对外贸易对就业水平影响的VAR动态效应分析——基于1980年至2006年相关数据再检验[J];当代财经;2008年12期
10 盛斌;牛蕊;;国际贸易、贸易自由化与劳动力就业:对中国工业部门的经验研究[J];当代财经;2009年1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曲洋;中国东北三省对外贸易与区域经济增长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2 唐珂;国际需求与中国就业[D];吉林大学;2007年
3 陈红敏;我国对外贸易的能源环境影响[D];复旦大学;2009年
4 牛蕊;国际贸易对工资与就业的影响:中国工业部门的经济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5 陈怡;对外开放对中国制造业行业间工资差距影响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6 程健;我国进口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义军;我国服务贸易与服务业就业的协调度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春玉;出口对就业结构的影响[D];暨南大学;2011年
3 李莉莉;大国博弈下我国自然资源进口战略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1年
4 梁闹;我国经济外向度对就业稳定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李辉;工业产品进出口贸易对我国就业影响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6 徐昊;我国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的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7 沈春秀;中韩经贸关系的现状及其展望[D];延边大学;2002年
8 甘梅霞;中国与东盟国家贸易发展的比较优势理论与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9 孙晓艳;中国进口潜力与贸易平衡问题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8年
10 戴军;我国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碧华;;大力培育就业增长点——对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良性互动的几点思考[J];中国就业;2004年10期
2 《中国经济周刊》评论员;;“公务员热”折射低就业增长之弊[J];中国经济周刊;2006年42期
3 黄国雄;;关于建立就业增长模式的几点思考[J];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6期
4 《中国就业问题研究》课题组;;就业增长三大难[J];理论参考;2006年11期
5 张永鹏;;无就业增长的解决对策[J];经济体制改革;2007年01期
6 张静;;爱尔兰制造业的就业增长与区域发展[J];社科纵横;2007年02期
7 卢福财;黄彬云;;促进就业增长的国际经验与教训[J];改革与战略;2007年05期
8 张晓旭;;中国就业增长与产业结构变迁关系的考量[J];统计与决策;2007年24期
9 乔传秀;;乔传秀:多管齐下促进就业增长[J];中国人大;2008年24期
10 何宏杰;孙小明;;我国就业增长乏力分析与对策[J];企业经济;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付宏;;中国的创业活动与就业增长:“难民效应”还是“熊彼特效应”?[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2 余秋荣;;想方设法造“饭碗”——城市化进程中的就业增长问题[A];探索与创新——浙江省劳动保障理论研究论文精选(第二辑)[C];2002年
3 黄国石;;劳力就业增长的控制模型[A];1995年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下)[C];1995年
4 张良;张玉韩;;基于就业增长的我国城镇化发展问题初探[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5 袁文平;刘恒;;中国工业就业增长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A];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C];1999年
6 赵文红;刘丽兰;;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董克伟;我国面临“无就业增长”挑战[N];中国改革报;2006年
2 记者 孙覆海邋丛民;山东就业增长纳入政府考核体系[N];工人日报;2008年
3 马永堂 人社部国际劳动保障研究所研究员;把推进绿色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N];中国组织人事报;2011年
4 就业促进会;就业增长既要“量”也要“质”[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1年
5 肖庆松 邓璐一;梅列:促进就业增长 提高就业质量[N];三明日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杜鹃;服务行业成美国就业增长主动力[N];中华工商时报;2013年
7 国家行政学院进修部 陈炳才;就业增长潜在风险不可不察[N];中国证券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陈欢 实习记者 陈喜宁;笼统地说无就业增长不准确[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9 常梦飞;“无就业增长”是无意义的增长[N];中国信息报;2006年
10 于超;创业成为城镇就业增长点[N];商务时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强;转型期中国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王旭升;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08年
3 曹建云;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波;重庆市“无就业增长”问题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0年
2 赵艳青;中小企业发展与就业增长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3 杨明晔;能源禀赋与就业增长[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4 邱杰;中国就业增长与工资增长的关系研究[D];中南民族大学;2011年
5 王华;安徽省劳动力就业制度约束与就业增长对策[D];安徽大学;2007年
6 何万里;中国现代服务业的就业增长机制和绩效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7 郝小新;河南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非一致性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8 杨子木;我国就业增长缓慢的原因探析[D];暨南大学;2007年
9 苏楠;三次产业发展与就业增长[D];重庆工商大学;2009年
10 李晓娜;我国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的相关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2762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027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