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
本文关键词:物流业集聚对于区域空间重构的动力因素及作用机理
【摘要】:相关产业的集聚性和集群性分析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重要范围和内容,产业空间集聚的分析研究对于深化空间经济学相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物流业集聚是一个动态化的持续过程,有着必然的规律和作用机理。通过深入研究物流业集聚区域空间重构的动力因素、空间表现及作用机理,对于全方位和多角度分析研判物流产业及相关内容具有宏观的指导意义和现实的推动价值,物流业集聚动力因素、空间表现及作用机理分析是研究物流产业非常关键的环节。
【作者单位】: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关键词】: 物流业集聚 空间重构 机理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世界市场虚拟化与我国国际电子商务发展策略”(项目编号:70973079)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信息服务与信息交易法律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3&ZD178) 上海市一流学科(管理科学与工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S1201YLXK)的资助
【分类号】:F259.2
【正文快照】: 一、物流业集聚的空间表现1.物流节点的类型及特点物流业作为基于各类企业组织形成的产业业态,在国际上被誉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及“助推器”,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度及转型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1]各类物流集聚集群区在地域空间及地理区域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前虎;徐鑫;帅慧敏;;杭州城市生产性服务业空间演化研究[J];城市规划;2008年08期
2 韩德超;张建华;;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J];管理科学;2008年06期
3 曹毅;申玉铭;邱灵;;天津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5期
4 田家林;韩锋;;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群内生态位比较——基于产业生态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年01期
5 韩锋;田家林;;战略管理导向的政府绩效管理特点、效能及应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1年01期
6 李兰冰;;物流产业集群的创新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6期
7 孔婷;孙林岩;冯泰文;;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效率调节效应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03期
8 秦璐;刘凯;;城市物流空间结构演化机理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6期
9 于涛;;制度变迁与现代物流企业产生[J];中国流通经济;2011年07期
10 唐卫宁;徐福缘;;物流产业集群共生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业峰;;论中国制造业的服务化发展[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2 邢文刚,马钦海;一种新的服务开发理念:可持续服务创新[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3 刘明菲;周尧;;物流产业集群创新能力影响因子分析与评价[J];商业研究;2008年10期
4 封思贤;徐月;;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关系的结构分析[J];商业研究;2010年12期
5 徐丽霞;田喜洲;;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增长因素的SDA分析[J];西部论坛;2011年01期
6 陈前虎;吴一洲;郭敏燕;;杭州城市服务业及公共建筑的空间分布[J];城市规划学刊;2010年06期
7 孙青芬;刘敏;;我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区域差异与发展阶段研究——基于分行业的面板数据模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陈婷;;金融服务项目创新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年21期
9 边云岗;刘国建;;基于绿色技术系统观的生态化技术创新模式[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10 张旺;申玉铭;;京津冀都市圈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特征[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韩锋;;360度绩效考核在政府绩效管理中应用性探析[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1年年会暨“加强行政管理研究,推动政府体制改革”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孙玉涛;刘凤朝;杨玲;;中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水平、结构与优势——基于G7+BRICs的比较分析[A];集聚优势 转型升级——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评论(第二辑)[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韦铁;多主体参与的服务创新模式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2 梁光雁;现代制造业企业的服务创新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3 吴中伦;知识供应链伙伴关系的信任治理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4 王家宝;关系嵌入性对服务创新绩效的影响关系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陈菁菁;空间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刘体斌;服务转型与三网融合下家电企业运营管理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7 舒伯阳;基于盈利成长的服务创新体系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8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9 杨玉英;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效应研究:理论分析与经验证据[D];吉林大学;2010年
10 周艳春;制造企业服务化战略实施及其对绩效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董昕灵;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何鑫;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3 赵园园;产业集群下环渤海港口物流的布局优化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4 刘敏;中国生产者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与关联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王燕;杭州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6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谭越文;大连发展现代生产性服务业的对策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0年
8 曹亮;江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互动发展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刘杉;广东省生产型服务业影响因素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瑞;中国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燕凌;政府绩效管理障碍的制度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2 丁辉侠;冯宗宪;;制度与非制度因素对中国服务业利用FDI的影响——一个区位优势分析视角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06期
3 程大中;论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黏合剂”作用[J];财贸经济;2004年02期
4 郑吉昌,夏晴;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竞争力关系研究——以浙江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为例[J];财贸经济;2004年09期
5 宁越敏;上海市区生产服务业及办公楼区位研究[J];城市规划;2000年08期
6 秦泗刚,王慧;西安市现代商务活动发展及其空间动态[J];城市规划;2004年07期
7 唐要家;竞争、所有权与中国工业经济效率[J];产业经济研究;2005年03期
8 童馨乐;杨向阳;陈媛;;中国服务业集聚的经济效应分析:基于劳动生产率视角[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6期
9 陈栋;;生产性服务业与浙江制造业互动发展的思考[J];当代经济管理;2006年06期
10 赵群毅;周一星;;西方生产性服务业的地理学研究进展[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丽文;;企业业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主要模式[A];全国第七届工业工程与企业信息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剑锋;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实践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3年
2 马建会;产业集群成长机理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3 陈国亮;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4 饶品样;共生理论视角下的旅游产业集群形成与演进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博武;产业集群的技术创新优势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桂寿平,何秋,陈刚;物流服务于企业的运行机制及相关模式[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11期
2 朱浩清;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及存在问题与对策研究[J];江苏商论;2000年07期
3 孙雄,陈容秋;广东物流业发展前景展望与对策[J];商业经济文荟;2000年04期
4 金永兴;我国航运企业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思考[J];中国航海;2000年01期
5 安茜,李卫顺;从外企在中国的物流策略看我国物流业的发展[J];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05期
6 王自勤;物流认识的误区[J];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05期
7 肖义家;发展现代物流的战略构架[J];中国物资流通;2000年09期
8 陈震;中国物流——朝阳正在升起[J];中国电子商务;2000年16期
9 杨承新;以港口为核心发展深圳现代物流业的探讨[J];港口装卸;2000年04期
10 泽汉;世界物流企业前十强带给我们什么启示[J];中国远洋航务公告;2001年09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敬菊;;浅谈三方协同推进广西现代物流业发展[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2 计国君;;我国物流业振兴规划下物流产业创新模式与发展趋势[A];第七次全国重点市场总裁联席会暨“十二五”时期市场创新发展论坛会刊[C];2010年
3 杨建鹏;;发挥物流作用,缩短内部配套周期[A];2011年中国航空学会管理科学分会学术交流会议论文集[C];2011年
4 鞠颂东;李伊松;;西部物流发展问题研究[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5 张皓若;;勇于实践 开拓我国现代物流业的新局面——关于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业的几点思考[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6 陆江;;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 加快我国物流业的发展[A];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员通讯总第14期-32期(2002年1月-2003年1月)[C];2002年
7 ;浙江省现代物流发展纲要[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刘晓红;;西安构建西北物流中心的几点思考[A];第三届中国西部现代物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9 覃达;;把发展现代物流作为广西新的经济增长点[A];全国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学习党的十六大经济理论与加快广西发展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3年
10 陆江;;代序 要处理好现代物流发展中的几个关系[A];第二届中国物流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俊发;物流理论研究的十大“热点”问题[N];国际商报;2002年
2 张勇;客户迫切需要新型物流服务[N];国际商报;2003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王微;现代信息技术落后制约物流发展[N];国际商报;2004年
4 张小明;在高处端详物流成本[N];国际商报;2004年
5 郭成;物流企业增值服务:走好“三步曲”[N];国际商报;2004年
6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会长 陆江;抓好资源整合 发展现代物流[N];国际商报;2004年
7 汪鸣;现代物流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N];中国国门时报(中国出入境检验疫报);2002年
8 京;北京物流业奋力争先机[N];国际经贸消息;2000年
9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我国物流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课题组;世界物流发展历程[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10 李宏庆(作者系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立足区位优势发展广西现代物流业[N];广西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邵扬;物流业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李国旗;具有多属性特征的城市物流设施布局优化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何远成;基于水运的流域物流理论与应用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4 周启蕾;现代物流业形成发展机理与推进策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2年
5 张圣忠;物流产业组织理论研究[D];长安大学;2006年
6 吴文征;物流园区网络协同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7 张志勇;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方法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8 孙兵;物流领域若干关键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方威;物流园区组织生态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2年
10 张凤荣;区域创新物流系统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蕾;厦门物流企业商务模式研究[D];厦门大学;2007年
2 刘正平;物流服务模式及切入策略研究[D];长安大学;2007年
3 吴念蔚;柳州物流系统的供需均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4 姚建凤;无锡现代物流业发展战略研究[D];苏州大学;2005年
5 蔡廷贤;铁路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战略思考[D];武汉大学;2005年
6 李方宝;物流演化及物流企业控制问题研究[D];沈阳大学;2007年
7 赵晓彬;物流中心系统规划方法与实例分析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8 姜荣强;甘井子物流中心规划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3年
9 刘冰;日本现代物流的发展经验及借鉴[D];吉林大学;2004年
10 张红;基于灰色理论的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华东交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1056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1056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