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耦合测度及动态效应分析——基于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法估计
本文关键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耦合测度及动态效应分析——基于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广义矩法估计
更多相关文章: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耦合效应 劳动生产率
【摘要】:利用1998~2012年长三角16个核心城市的面板数据,测度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与制造业的耦合程度,并实证探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耦合对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动态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等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较高,低等级城市生产性服务业耦合度较高;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呈正"U"形关系,部分中高等级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已越过"拐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能够显著提高服务业劳动生产率,低等级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耦合促进了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这一结论对于当前长三角地区产业协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作者单位】: 南京大学经济学院;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产业集聚 耦合效应 劳动生产率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支撑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战略区域研究”(14ZDA02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动态DCI和CGE分析技术的区域一体化与福利补偿研究”(71173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子课题“区域经济协调与城乡发展一体化”
【分类号】:F719;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地区凭借劳动力成本优势、独特的区位优势及良好的工商业基础,迅速成长为中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长三角地区制造业产值占全国22%,工业制成品的出口量占全国30%,拥有全国31%的外资企业出口量。在经济总量增长的背后,我们要正视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宣烨;;本地市场规模、交易成本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J];财贸经济;2013年08期
2 高传胜,刘志彪;生产者服务与长三角制造业集聚和发展——理论、实证与潜力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05年08期
3 徐盈之;彭欢欢;刘修岩;;威廉姆森假说:空间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省域数据门槛回归的实证研究[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傅京燕;;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特征的国际比较及提升对策[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2 高传胜;汪德华;李善同;;经济服务化的世界趋势与中国悖论:基于WDI数据的现代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3期
3 蒙英华;黄宁;;中美服务贸易与制造业效率——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考察[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4 沈玉芳;刘曙华;;长三角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布局的结构与趋势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5 朱跃华;段兆广;;区域视角下的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江苏昆山为例[J];城市;2011年01期
6 吴进红;蒋兰陵;;江苏制造业的资本深化与技术进步[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4期
7 黄莉芳;黄良文;郭玮;;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前向和后向技术溢出效应检验[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8 刘丹丹;;辽宁省生产型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互动研究[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0年02期
9 邱灵;申玉铭;任旺兵;;北京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关联及空间分布[J];地理学报;2008年12期
10 陈伟达;韩勇;达庆利;;苏州地区生产者服务业与制造业互动关系研究[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方劲松;跨越式发展视角下的安徽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2 孙佳;中国制造业产业升级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4 王亚男;两化融合视角下的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5 代伊博;生产者服务业对制造业发展的作用及机制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6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7 汪彩君;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年
8 高丽娜;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9 郑凯捷;分工与产业结构发展[D];复旦大学;2006年
10 韩佳;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婧;基于全球价值链的苏南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倩倩;产业结构转型中的江苏省服务业与制造业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朱翔;基于要素供给视角的浙江省传统产业结构升级问题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郭丽娟;我国生产性服务业的地区发展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韩锡琴;制造业与物流业联动机理与发展模式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6 朱桦;长三角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协调: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内生分析[D];南京大学;2011年
7 杜露萍;上海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产业关联性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年
8 孙泼泼;广东服务业发展的区域差异与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9 周洋;河南省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发展的互动机制研究[D];郑州大学;2011年
10 李艳华;生产性服务业对制造业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峰;王琢卓;李玉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城市经济增长——基于湖南省地级城市面板数据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6期
2 林彰平;闫小培;;转型期广州市金融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变动[J];地理学报;2006年08期
3 程大中;陈福炯;;中国服务业相对密集度及对其劳动生产率的影响[J];管理世界;2005年02期
4 陈建军;陈国亮;黄洁;;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来自中国222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09年04期
5 陈健;蒋敏;;生产性服务业与我国城市化发展——产业关联机制下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6期
6 阎小培,姚一民;广州第三产业发展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分析[J];经济地理;1997年02期
7 高传胜;生产者服务业与经济国际化:耦合性与互动发展[J];现代经济探讨;2004年11期
8 陆立军;刘乃全;任光辉;;专业市场与产业集聚互动研究:来自浙江的案例[J];经济学家;2009年08期
9 张焕明;;扩展的Solow模型的应用——我国经济增长的地区性差异与趋同[J];经济学(季刊);2004年02期
10 彭方平;王少平;吴强;;我国经济增长的多重均衡现象——基于动态门槛面板数据模型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代文;现代服务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城市规模[J];城市问题;2002年05期
2 ;在加快城市化进程中提升城市品位[J];协商论坛;2004年02期
3 李宝梁;;城市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城市刍议[J];天津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4 武夷山;;城市规模多大为好[J];科技导报;2007年13期
5 杨洋;谢凤华;;城市竞争力研究综述[J];内江科技;2007年09期
6 徐云;;城市足迹馆:感受世界文明的底蕴[J];公关世界;2010年11期
7 阿纳休·萨巴尔毕斯科亚;彭永清;;与城市和谐共存[J];世界环境;2011年01期
8 吴家浩;高少慧;许维栋;;我国城市规模政策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1年09期
9 刘丽红;;提升城市宜居水平需处理好五种关系[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6期
10 李海俊;芦效峰;程大章;;智慧城市的理念探索[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2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小培;胡敏;;从区域的角度分析珠海城市竞争力及其提升对策[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2 曹慧;;论经营城市(节选)[A];2002中国未来与发展研究报告[C];2002年
3 梁东;李瑞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城市规模问题及对策[A];2005年山东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5年
4 谭林;董海浪;张健;;创新型城市的内涵与构建[A];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钱铭;;浅论控制城市规模与节约土地[A];中国土地科学二十年——庆祝中国土地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C];2000年
6 俞滨洋;陈烨;;论新世纪哈尔滨城市品牌的重塑[A];中国城市规划学会2002年年会论文集[C];2002年
7 李同德;;我国城镇化进展中的城市规模布局的探讨[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8 R塠x;王[x海;;悂向21世}\0的昆明[A];一九九九年第六届海峡两岸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9 吴游;;经营城市与经营土地中若干问题的思考[A];21世纪中国土地科学与经济社会发展——中国土地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10 胡毅;董珂;;资源稀缺背景下的城市发展策略——以重庆市万州区为例[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扬 通讯员 张琳彦;城市规模跨向“大蚌埠时代”[N];蚌埠日报;2012年
2 梁倩;我国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将改[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记者 杨宝迪;塑造一座有灵魂的城市[N];长春日报;2013年
4 早报记者 欧昌梅;城市规模划定标准可能重设[N];东方早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王海霞;“中国应该重新考虑城市规模问题”[N];中国能源报;2013年
6 本报评论员;城市治理 既要看得到更要管得到管得好[N];西安日报;2014年
7 记者 孙振宇;城市规模上档次 长远发展添活力[N];雅安日报;2014年
8 本报记者 王丽娟;个性城市要特色不要克隆[N];中国改革报;2004年
9 中国50城市发展研究课题组;改善环境提升城市竞争力(下)[N];中国环境报;2001年
10 胡双梅;人口、产业和城市集聚在区域经济中的关系[N];中国人口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永亮;城市规模经济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9年
2 李东序;城市综合承载力理论与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3 王胜本;利益分析视角下的城市治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陈Z,
本文编号:11254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1254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