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的行业差异和影响因素
本文关键词:北京市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的行业差异和影响因素
更多相关文章: 居住分布 就业分布 空间错位 行业差异 北京市
【摘要】:北京不同行业人口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存在明显差异,空间错位程度较低的是制造业和教育,较高的是金融业,采矿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就业郊区化迟缓是造成北京居住—就业空间错位的重要原因,行业就业郊区化程度越低、居住郊区化程度越高,则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越严重。但相比于郊区化,人口和就业的集聚程度对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有更强的解释力。在郊区化过程中就业倾向于保持较高的集聚程度,而居住则相对分散化,这会进一步加剧居住—就业的空间错位。此外,行业的"去单位化"程度、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平均单位规模以及就业增速等非空间因素对各行业居住—就业空间错位也有显著的影响。
【作者单位】: 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005,41001069) 北京市支持中央高校共建项目(青年英才计划)
【分类号】:C913.2;F249.2
【正文快照】: 1引言近年来,对中国特大城市内部居住—就业空间关系的研究得到广泛关注。已有研究普遍认为,伴随中国城市的制度改革与快速扩张,城市空间发展正经历剧烈的变动,而其中随着单位制度的解体、城市住房与土地市场的建立,居住的郊区化和产业空间布局调整正使得城市内部的职住分离变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孟繁瑜;房文斌;;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2 郑思齐;曹洋;;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的决定机理和影响因素——对北京市通勤时间和通勤流量的实证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3 徐涛;宋金平;方琳娜;张宁;;北京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错位研究[J];地理科学;2009年02期
4 宋金平;王恩儒;张文新;彭萍;;北京住宅郊区化与就业空间错位[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5 柴彦威;张艳;刘志林;;职住分离的空间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地理学报;2011年02期
6 孙铁山;王兰兰;李国平;;北京都市区人口—就业分布与空间结构演化[J];地理学报;2012年06期
7 张艳;柴彦威;;基于居住区比较的北京城市通勤研究[J];地理研究;2009年05期
8 刘霄泉;孙铁山;李国平;;北京市就业密度分布的空间特征[J];地理研究;2011年07期
9 张纯;柴彦威;;中国城市单位社区的残留现象及其影响因素[J];国际城市规划;2009年05期
10 孟斌;于慧丽;郑丽敏;;北京大型居住区居民通勤行为对比研究——以望京居住区和天通苑居住区为例[J];地理研究;2012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杰;吕瑞钰;刘晓文;郭盼盼;;兰州市城市边缘区发展现状研究——以兰州市西固区新城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6期
2 杨励雅;邵春福;李霞;;城市居民出行方式选择的结构方程分析[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孟斌;于慧丽;郑丽敏;么贵芬;;抽样方法比较研究——以北京市居民通勤时间调查为例[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1期
4 邴燕萍;耿慧志;;居住与就业平衡对大城市交通体系的影响——以日本东京为例[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1期
5 江雯婧;原卉;;北京市女性居民通勤特征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27期
6 孟繁瑜;房文斌;;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7 刘志林;张艳;柴彦威;;中国大城市职住分离现象及其特征——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9期
8 王德起;许菲菲;;基于问卷调查的北京市居民通勤状况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2期
9 郑思齐;刘可婧;孙伟增;;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性指数的设计与应用——以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10 姚永玲;;郊区化过程中职住迁移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吕陈;;保障性社区居民的居住—就业变迁与空间匹配性——基于南京市西善花苑小区的调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贺中辉;;深圳高新科技园区就业-居住空间特征及其规划影响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柴彦威;肖作鹏;张艳;;中国城市空间组织高碳化的形成、特征及调控路径[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4 何小东;郑元同;;“双化”联动背景下西部中小城市建设低碳城市的思考[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0分会场-生态文明视域中的城市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5 ;The Pattern of Residential Suburbanization:A Case Study Of Wuhan City[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6 许炎;;苏州工业园区职住分离问题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6.住房建设与社区规划)[C];2012年
7 王宏;牟振华;张志伟;赵林胜;;大城市功能外迁中双向通勤现象探析[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5.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2年
8 吕斌;张纯;陈天鸣;;城市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可达性变化研究:以北京为例[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9 张璞玉;;交通出行影响因素与出行行为选择的耦合——以上海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C];2013年
10 刘笑;白鹏;;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重庆城市拓展区职住平衡规划策略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丹;制度变迁背景下上海居住空间结构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吴庆华;城市空间类隔离[D];吉林大学;2011年
3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王朝红;城市住区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与评价[D];天津大学;2010年
5 刘勇;旧住宅区更新改造中居民意愿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6 郭永昌;上海社会阶层空间错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保森;社会空间视角下的广州大学城和谐发展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8 徐建;社会排斥视角的城市更新与弱势群体[D];复旦大学;2008年
9 陈和;交通方式对城市郊区化模式的作用机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10 李霞;城市通勤交通与居住就业空间分布关系——模型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许吉黎;成熟型煤炭资源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功能、转型与重构[D];安徽师范大学;2014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卢淑华 ,韦鲁英;生活质量与人口特征关系的比较研究——北京、西安、扬州三市部分地区调查[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03期
2 丽凌;北京市城区危旧房改造的沿革及政策建议[J];北京房地产;2000年12期
3 李国平;刘霄泉;孙铁山;;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朱晓青;;北京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及其核心产业群探讨[J];北京社会科学;2007年04期
5 刘春成;白旭飞;侯汉坡;;浅析北京工业空间布局演变路径[J];北京社会科学;2008年04期
6 曾怀恩;黄声享;;基于Kriging方法的空间数据插值研究[J];测绘工程;2007年05期
7 曹广忠;刘涛;;北京市制造业就业分布重心变动研究——基于基本单位普查数据的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8 孟繁瑜;房文斌;;城市居住与就业的空间配合研究——以北京市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6期
9 张艳;柴彦威;颜亚宁;;城市社区周边商业环境的特征与评价——基于北京市内7个社区的调查[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6期
10 孟晓晨;吴静;沈凡卜;;职住平衡的研究回顾及观点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季珏;高晓路;张超;;基于公共交通可达性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评价[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先来;;拓展就业空间 提高就业能力[J];政策;2009年11期
2 笪尚平;周学义;;拓宽就业空间是农民最现实的选择[J];劳动世界;1995年01期
3 河汉;直面失业,拓展就业空间——来自香港的职场调查[J];今日中国(中文版);2002年12期
4 桂芳;;进一步拓展小企业就业空间[J];学理论;2003年05期
5 ;我国的就业空间有多大[J];劳动保障世界;2003年02期
6 刘中会;;多方位拓展农村劳动力就业空间[J];农村工作通讯;2004年11期
7 ;五专业就业空间减小[J];劳动保障世界;2006年07期
8 郑功成;;松绑编制释放就业空间[J];中国人大;2010年01期
9 ;绿色产业拓展就业空间[J];云南农业;2010年01期
10 林耿;;广东省就业空间的性别化及权力特征[J];地理学报;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壮;;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民工城市就业空间思考[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2 杨玮玲;;中小企业需要政府更多的扶持和帮助[A];探索 创新 发展[C];2000年
3 赵西君;宋金平;何燕;;北京市居住与就业空间错位现象及形成机制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黄潇仪;吴晓;;南京市流动人口职住空间的差异性评估[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居住区规划)[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通讯员 陈青 钟进;宾川借技能培训拓展就业空间[N];大理日报(汉);2007年
2 张大鹏;库伦旗多渠道创造再就业空间[N];内蒙古日报(汉);2007年
3 本报记者 张丹 郭芷延;要拓展更多的就业空间[N];六盘水日报;2009年
4 记者 王静;拓展农村劳动力本地就业空间[N];石家庄日报;2009年
5 张亚芬 王娜;李桥“一二三四”模式提升就业空间[N];中国现代企业报;2009年
6 广元市劳动保障局局长 李在扬;正视问题 把握机遇 努力拓展就业空间[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9年
7 邹凤岭;拓展小企业再就业空间[N];发展导报;2003年
8 开言;降低就业门槛 扩大就业空间[N];光明日报;2002年
9 通讯员张金山 王建雄;霍城拓展劳动力转移就业空间[N];伊犁日报(汉);2011年
10 本报记者 孙兴伟;提升就业质量 拓展就业空间[N];中国劳动保障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敏;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于慧丽;北京市就业空间结构变化及其对职住关系的影响[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林静;沈阳市居住与就业空间不匹配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汤鹏飞;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就业空间行为模式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543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1543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