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5 05:02

  本文关键词: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评价——基于计量经济学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城市土地 集约利用 计量经济学 广东省


【摘要】:在分析城市土地扩张机制的基础上,建立了用以评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计量经济学模型,定量测度了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区域差异及其演变特征,并与传统的指标权重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1论文构建的计量经济学模型能够较好地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水平进行测度。从各社会经济变量弹性系数的大小来看,城市土地的扩张主要受城市人口增加与居民收入增长的驱动,经济增长与固定资产投资的拉动作用并不明显,土地价格的上升与提高土地管理水平可以有效抑制城市土地的无序扩张。2 2003—2012年间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提升,但城市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差距较为明显,部分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从整体的演变来看,珠三角7市与东西翼7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下降,而山区7市的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有所上升。3传统指标权重法可能更适用于诸如工业用地以及开发区用地等生产性用地的评价,如果使用其对全部城市土地进行综合性的评价时,会夸大投入产出对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4由于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存在,高投入高产出的土地利用方式并不一定就是经济有效的,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研究结果表明,以高投入换取高产出的土地利用方式未必就是集约利用。
【作者单位】: 广东财经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广东省哲学社科“十二五”规划学科共建项目(GD14XGL47) 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大攻关项目(2012ZGXM-0009) 广东省普通高校青年人才创新项目(2014KQNCX151;2014WQNCX109)
【分类号】:F299.23;F224
【正文快照】: 20世纪以来城市化进程席卷全球,据联合国人居署报道,2007年全球已有一半人口居住在城市,未来全球95%的城市化都发生在发展中国家,但这些国家却缺乏足够的能力应对迅速的城市化[1]。城市扩张占用的土地多为优质的耕地,进一步加剧了耕地供需矛盾,威胁着粮食安全,由此引起的土地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秀彬;朱会义;谈明洪;辛良杰;;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测度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8年06期

2 班茂盛;方创琳;刘晓丽;刘海燕;;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区土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J];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3 中国人民银行佛山市中心支行课题组;彭化非;;房地产市场泡沫测度:珠三角实证[J];南方金融;2009年10期

4 郑敏;陈健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差异分析——以广东省21个地级市为例[J];广东农业科学;2010年03期

5 高娟;戴兰;陈锐;张怡然;王海军;;三种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比较分析[J];测绘地理信息;2014年03期

6 谈明洪,李秀彬,吕昌河;我国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分析[J];经济地理;2003年05期

7 朱一中;曹裕;;基于PSR模型的广东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08期

8 杨树海;;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1期

9 王雷;李丛丛;应清;程晓;王晓f3;李雪艳;胡娈运;梁璐;俞乐;黄华兵;宫鹏;;中国1990~2010年城市扩张卫星遥感制图[J];科学通报;2012年16期

10 范辉;王立;周晋;;基于主成分分析和物元模型的河南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比研究[J];水土保持通报;201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潘邦龙;;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BP神经网络模型研究与应用[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2 曲晨晓;李昕;张红星;;统筹区域城乡用地的驱动机制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07年14期

3 宫少燕;;临沂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3期

4 许婧婧;刁承泰;何丹;李养兵;孙秀峰;;我国特大城市用地的影响因子变化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2期

5 刘敏;;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分析与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6 陈琳;;1995~2006年重庆市城市土地扩张与驱动因子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7 赵映慧;郭珍洁;齐艳红;;哈尔滨市“十五”时期县域土地集约利用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8期

8 徐丽莉;宋成舜;;西宁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评价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1期

9 方方;;江苏省经济发展与土地非农化耦合关系分析与测度[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2期

10 储佩佩;董雪;高琨;付梅臣;;中国城市土地扩张研究与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明;李新阳;;近几年我国城镇建设用地扩张特点研究——基于117个案例城市的实证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林坚;;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的技术体系与思路[A];科学发展:文化软实力与民族复兴——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论文集(下卷)[C];2009年

3 鲁春阳;文枫;杨庆媛;张鹏飞;藏波;;基于改进TOPSIS法的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及障碍因子诊断——以重庆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4 孔凡文;;土地集约利用内涵演变与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5 曲衍波;张凤荣;;北京市农村居民点用地集约度的区域差异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6 谢芒芒;赵敏娟;;陕西省城镇土地效率评价[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四卷)[C];2010年

7 梅卓华;;基于TM影像的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评价[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卷)[C];2009年

8 范辉;;河南省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等级差异变动特征分析[A];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新时期河南土地供需态势与城乡统筹发展”论坛文集[C];2008年

9 王予杰;陈常优;秦志峰;秦明周;;第十三章 中原城市群耕地保护[A];中原城市群科学发展研究[C];2008年

10 秦明周;秦志峰;;城市扩张区耕地保护的困境与规划的出路[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瑞芳;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宅基地集约利用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2 苏斌;GIS支持下的城市地价空间分布与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4 韩璐;基于数据挖掘的土地利用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钱铭杰;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模式与评价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汤怀志;公路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7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8 刘国凤;中国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肖轶;重庆市土地利用平衡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10 鲁春阳;城市用地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演变的关联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超;武汉市耕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孟祥旭;柳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潜力与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骆向洁;铜川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吴壮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5 侯洪升;基于SPOT5高分辨率影像的城市新增建设用地监测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09年

6 李澜涛;辽宁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影响因素 利用效益[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王礼志;广东省高速公路建设节约集约用地效果评价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杨蕾蕾;乌鲁木齐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胡方芳;基于宅基地集约利用的流转问题探讨[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陈丹丹;小城镇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新茂;何宏伟;柯新利;;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湖北省钟祥市为例(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10期

2 吴壮金;周兴;左志莉;;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内涵及其评价体系的构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3期

3 李国华;王志宪;;青岛市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特征分析及空气质量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7期

4 汪波;郑家响;;我国大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5 刘娜;艾南山;方艳;易成波;;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模型在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6 吴郁玲;曲福田;;江苏省开发区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年06期

7 陈雷;周敬宣;李湘梅;;基于耗散结构理论的城市生态水平评价研究——以武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6期

8 雷广海;刘友兆;陆效平;;江苏省13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异及驱动因素[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1期

9 聂尊贤;周志跃;;重庆市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时空动态变异分析[J];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5期

10 王俊松;贺灿飞;;转型期中国城市土地空间扩张问题研究——基于Muth-Mill模型的实证检验[J];城市发展研究;2009年03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园;抓住机遇 经营城市土地[J];国土经济;2003年02期

2 朱有法;谢德体;骆云中;;城市土地优化配置与集约利用评价模型剖析[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3 徐霞;;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对城市土地供求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6期

4 黎孔清;陈银蓉;;一座垂直的天空城市——香港的城市土地多元集约利用[J];中国土地;2009年12期

5 丁兆民;城市土地的管理和使用[J];城市问题;1988年03期

6 张彦博;我国城市土地的可持续利用与规划管理[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0年S1期

7 安旭东;试论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的内涵开发利用[J];现代城市研究;2000年03期

8 武斌;浅议城市土地经济特征[J];当代建设;2001年04期

9 明杰,姚宏善;城市建设资金渠道的创新: 城市土地证券化[J];中国房地产金融;2001年10期

10 杨钢桥,毛泓;我国城市土地价格形成过程与形成机制[J];中外房地产导报;200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束伟星;;关于城市土地经营的思考[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二个全国“土地日”:建设规范的土地市场论文集[C];2002年

2 王辉;;城市化中土地合理利用的几个问题初探[A];新世纪土地问题研究[C];2002年

3 马欣;黄安永;;扭曲的城市土地供应[A];中国科协2005年学术年会第38分会场、科学发展与土地资源节约和集约利用论文集[C];2005年

4 杨重光;;论城市土地制度的二次改革[A];2008学术前沿论坛·科学发展:社会秩序与价值建构——纪念改革开放30年论文集(下卷)[C];2008年

5 王文革;;论城市土地节约利用强制性制度存在问题及对策[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6 曲士军;;必须重视内陆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问题[A];中国土地学会625论坛-第十七个全国“土地日”:节约集约用地,,坚守耕地红线论文集[C];2007年

7 孙辉;;试论城市土地的利用与管理[A];中国土地问题研究——中国土地学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庆祝学会成立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0年

8 高尚德;陈若凝;;论对城市土地的集约利用[A];节约集约用地 促进可持续发展[C];2005年

9 原玉廷;;城市土地“三权分离”理论依据及相关问题思考[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10 罗璇;赵小敏;李芳颢;乐丽红;;小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评价研究——以浙江省桐乡市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各城市土地周出让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2 首席记者 杨应奇;城市土地咋成了“压寨夫人”?[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3 朱少东;如何经营好城市土地[N];兵团日报(汉);2004年

4 王南桂;集约利用土地不断提高城市土地运营水平[N];中国企业报;2004年

5 艾梅;科学运营城市土地企业政府各司其职[N];广东建设报;2004年

6 记者  苏天瑞;全市经营城市土地工作会议召开[N];商丘日报;2006年

7 主讲人 王文革;城市土地节约利用法律制度解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8 ;各城市土地周成交情况一览表[N];中国房地产报;2009年

9 蒙毅 程本初 黄茂军(作者单位:重庆市土地房屋管理局);城市土地证券化 投资开发模式初探[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10 蔡永飞;农民对城市土地也拥有所有权[N];南方周末;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艾建国;中国城市土地制度经济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0年

2 孟星;城市土地的政府管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3 李学明;城市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理论与实践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黄绿筠;中国城市土地供给管理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5年

5 张小铁;转轨中的中国城市土地经济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1994年

6 李新刚;城市土地综合承载力研究[D];天津大学;2014年

7 马安胜;基于产业发展的城市土地协调利用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8 丛屹;城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的改革与实践[D];东北财经大学;2001年

9 徐霞;我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经济学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10 任平;城市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绩效评价与机制构建[D];西南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朴森;延吉市城市土地空间演变特征研究[D];延边大学;2010年

2 哈晨路;合肥市城市土地政策研究[D];安徽大学;2010年

3 梁颖;城市土地供应制度对房地产价格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叶X晖;城市土地多中心结构优化模型理论探索[D];重庆大学;2004年

5 鲁慧;城市土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6 郭妙卿;关于我国城市土地经营问题的思考[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7 崔浩然;我国城市土地供应机制绩效及优化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8 潘捷;城市土地租税费体系协同改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6年

9 孙丽梅;构建我国城市土地精明增长利用机制探析[D];厦门大学;2006年

10 卫勇;城市土地经营问题探讨[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2年



本文编号:1188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188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f1e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