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鄱阳湖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变动——基于距离、规模、创新扩散的解释
本文关键词:环鄱阳湖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变动——基于距离、规模、创新扩散的解释
更多相关文章: 环鄱阳湖城市群 城市规模 城市间的距离 创新扩散 创新流强度
【摘要】:在城市规模结构理论的基础上,对环鄱阳湖城市间距离、城市规模、创新扩散与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变动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一个城市的规模可由规模大于它且距离它最近的城市的规模以及两城市间的距离解释,两者都对此城市的规模产生正向影响,其中城市间距离的影响更大。然而,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的位序差异对城市间距离差异没有明显的解释作用,即环鄱阳湖城市体系中城市间距离和距离位序之间不存在明显的与城镇位序规律相一致的内在定量关系。此外,为进一步发现环湖城市体系内城市的创新扩散是否影响稳定的城市位序—规模体系,引入创新扩散因素分析了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创新扩散的特征以及创新扩散与城市规模、城市位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环鄱阳湖城市体系各城市的创新流强度等级与各城市规模等级基本对应,其创新扩散主要呈现出由大城市扩散到次级规模城市再扩散到小城市的等级扩散模式。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大学计量经济研究会;南昌大学理学院;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61009、41261037、41210104055、41110104005、41310104007)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NCET-12-0750) 江西省主要学科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计划项目(20142BCB22002) 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KJLD13016)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210403004、201310403004) 江西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01310403011、201310403012) 南昌大学大学生创新训练重点项目(2012024)
【分类号】:F299.2
【正文快照】: 城市规模结构理论是城市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在一个区域或国家,因各城市所处的内外条件不同,从而形成城市间不同的职能分工,同时也就造就了不同的城市规模[1]。因此,城市规模分布和结构理论一直是城市体系的重要研究内容。近几年来,城市地理学家热衷于运用经济基础理论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永涛;冯长春;;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09年05期
2 刘耀彬;王鑫磊;刘玲;;基于“湖泊效应”的城市经济影响区空间分异模型及应用——以环鄱阳湖区为例[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3 王茂军;;山东省城市人口规模的职能效应分析[J];地理学报;2007年02期
4 谈明洪,范存会;Zipf维数和城市规模分布的分维值的关系探讨[J];地理研究;2004年02期
5 王茂军;曹广忠;赵群毅;杨雪春;;基于距离与规模的中国城市体系规模结构[J];地理研究;2010年07期
6 单正英;;中心城市对非中心城镇规模影响的定量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3年01期
7 姜博;修春亮;陈才;;辽中南城市群城市流分析与模型阐释[J];经济地理;2008年05期
8 陈群元;宋玉祥;;基于城市流视角的环长株潭城市群空间联系分析[J];经济地理;2011年11期
9 陈良文;杨开忠;;集聚与分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与城市内部空间结构、外部规模经济效应的整合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8年01期
10 程开明;;城市体系中创新扩散的空间特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冉江;柯长青;;连云港城市扩展及其驱动力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3期
2 孙静;;对重庆市推进城镇建设的思考[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6期
3 赵常兴;霍艾湘;;区域性城镇化的中外比较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4 李长坡;李青雨;;半城市化地区城乡一体化动力机制与发展模式研究——以许昌市城乡一体化推进区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7期
5 姚新春;钟太洋;严长清;马其芳;;基于粮食安全的江苏省耕地保有量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6 钟春艳;王敬华;周连第;;城镇化对土地利用的影响及对策分析——以密云县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6期
7 牟凤云;范氏梅;林云彦;;基于遥感的江苏省城市规模分布定量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2期
8 杨志平;;江苏沿海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以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3期
9 陈桂枝;;湖北省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聚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9期
10 刘静怡;;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住区理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安;;基于STIRPAT模型的沿黄省份城市化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A];黄河流域资源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交流材料[C];2011年
2 周晓;;湖北省城郊镇城镇化发展策略研究[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曹跃群;刘培森;;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及影响因素动态分析[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程英男;金春燕;张博;翟剑辉;;长春市都市圈的空间界定与划分[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滨;周琼;郭玉娟;;北京市区域功能定位评价体系研究[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7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8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9 郭岚;;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机制与对策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10 洪业应;;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结构变迁[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6分会场-绿色经济与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2 赵聚军;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理论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朱妍;劳动力流动、产业转移与城市发展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王咏丽;跨国企业选址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何东;论自觉误读[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6 李艳红;综合运输通道客运结构优化理论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0年
7 李爱民;基于遥感影像的城市建成区扩张与用地规模研究[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年
8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9 肖英;基于“两型”城市构建的长沙城市森林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0年
10 葛宝琴;城市化、集聚增长与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D];浙江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作人;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及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分析[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邴迪;哈大齐工业走廊不同类型城市空间扩展过程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3 朱士鹏;广西城镇体系空间结构测度与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学院;2010年
4 于洋;科学发展观统领下的当代中国城市成长管理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和强;新泰市城镇化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唐慧权;黑龙江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综合评价[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7 马轶秋;基于公路网络的城市腹地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谭少平;高速公路对城镇体系的影响分析[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体江;城镇体系与公路网络的分形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10 李欣燃;我国城市化与区域二元经济结构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彦光;;空间相互作用模型的形式、量纲和局域性问题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2 马占山;张强;秦琰琰;;三峡水库对区域气候影响的数值模拟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9期
3 王长城;论城市化与劳动就业[J];财贸经济;2002年09期
4 周一星,于海波;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结构的重构(一)[J];城市规划;2004年06期
5 周一星;城市体系规模结构分析的两个误区[J];城市规划;1995年02期
6 周一星;主要经济联系方向论[J];城市规划;1998年02期
7 刘耀彬,陈志 ,杨益明;中国省区城市化水平差异原因分析[J];城市问题;2005年01期
8 雷菁;郑林;陈晨;;利用城市流强度划分中心城市规模等级体系——以江西省为例[J];城市问题;2006年01期
9 秦永东;欧向军;甄峰;;基于熵值法的人居环境质量评价研究——以徐州市为例[J];城市问题;2008年10期
10 闫永涛;冯长春;;中国城市规模分布实证研究[J];城市问题;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官建成,张西武;创新扩散的概念及其研究方法[J];化工技术经济;1996年01期
2 黄玮强;庄新田;;网络结构与创新扩散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年05期
3 林略;周力全;;小世界网络下用户创新扩散效果分析[J];技术经济;2009年07期
4 陈锟;;种子顾客的网络分布对创新扩散的影响[J];管理科学;2010年01期
5 官建成;创新扩散中的采纳者行为与扩散策略分析[J];化工技术经济;1997年01期
6 朱恒源;杨艳;吴贵生;;市场成长过程的国际比较:创新扩散的视角[J];科学学研究;2007年02期
7 庄新田;黄玮强;;基于消费者网络的金融创新扩散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徐建敏;任荣明;全林;;集群中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创新扩散及补偿机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12期
9 牛耘;杨s,
本文编号:1195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195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