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农村劳动力流动空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发布时间:2017-11-28 15:08

  本文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流动空间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河南省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农村 劳动力 流动空间 影响因素 河南省


【摘要】:基于河南省25个村庄的流动劳动力调查数据,首先,把劳动力流动空间分为县内、县外市内、市外省内、省外四个尺度,分析流动劳动力在各尺度空间的分布状况,然后以劳动力个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着重分析了个体、家庭、区域因素对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主要流向县内、省外两个空间尺度,而县外市内、市外省内两个尺度上获得的流动劳动力相对较少。个体、家庭、区域因素都会影响劳动力流动空间决策,但影响机制较为复杂,并不是简单地呈现正向或负向的相关关系。基于样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讨论了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公共政策与劳动力流动的关系,认为欠发达地区城镇化战略的重点是增加大中城市吸纳剩余劳动力的能力,并制定与之相对应的公共政策。同时,公共政策的制定要考虑劳动力的个体、家庭与区域因素,使政策细化,政策目标更明确和准确。
【作者单位】: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01177、41271192、41201131)
【分类号】:F323.6;F249.2
【正文快照】: 非农化成为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农村劳动力经济活动发展的普遍趋势,与非农化相伴随的是大规模劳动力空间流动。据统计,2013年我国有26 894万人作为农村劳动力流入城镇1。与此相应,劳动力流入哪里的城镇、什么等级的城镇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问题的解决将为城镇格局规划、人口流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更和;李小建;乔家君;;论中部农区农户打工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以河南省三个样本村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2 樊新生;李小建;高更和;罗庆;;农户活动空间选择的影响因素及其收入效应——河南省农户调查与实证[J];地理科学;2014年08期

3 李小建;经济地理学研究中的尺度问题[J];经济地理;2005年04期

4 高更和;刘清臻;乔家君;李小建;;中部农区农民期望务工距离研究——以河南三个样本村为例[J];经济地理;2010年07期

5 高更和;石磊;高歌;;农民工务工目的地分布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经济地理;2012年05期

6 赵耀辉;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及教育在其中的作用———以四川省为基础的研究[J];经济研究;1997年02期

7 赖德胜;教育、劳动力市场与收入分配[J];经济研究;1998年05期

8 都阳,朴之水;迁移与减贫——来自农户调查的经验证据[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4期

9 丁守海;;农民工工资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一项实证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6年04期

10 黄祖辉;;我国农业劳动力的转移[J];中国社会科学;1992年04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钟笃粮;;教育对我国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及启示[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6期

2 张晓凤;赵建欣;朱璐华;韩彩欣;;农户安全农产品供给的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4期

3 刘玉萍;郭郡郡;;基于“歧视经济学”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收入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6期

4 王宇;;农民工定居转移的影响因素[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5 隋帆;汪雯;栾江;卢禹辰;;职业培训对农村劳动力非农收入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0期

6 王文波;袁田田;高雨婷;林波;;农民工流动影响因素及流动效应的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7 易莹莹;;我国农村就业人口的教育收益率测度——基于半参数计量模型的估计[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15期

8 胡明娣,成定平;个人意愿教育投资额的决定[J];安康师专学报;2002年01期

9 鲍宇;;非农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障碍及对策分析[J];北方经济;2006年14期

10 车士义;郭琳;刘永合;;农村外出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及打工形式对家庭年收入的影响——基于全国百村义务教育调查的相关数据分析[J];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9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森;;自选择、父母外出以及不发达地区留守儿童学习表现——基于倾向分数匹配方法的研究[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上)[C];2011年

2 蒋万胜;张凤珠;;我国农民工收入状况及其成因[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延安经济社会发展新思路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3 贺振华;;农户的外出行为、土地流转与土地配置效率的可能改进[A];2005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精选论文(第一部分)[C];2005年

4 陈其安;肖映红;陈亮;;重庆边远山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5 丁士军;陈风波;陈玉萍;;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6 李哲;丁士军;;江汉平原农户教育收益率分析[A];湖北省人民政府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三农问题与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分论坛论文集[C];2005年

7 丁士军;陈玉萍;陈风波;;农户非农活动及其收入影响因素分析——以江汉平原农户为例[A];第三届湖北科技论坛优秀论文集[C];2005年

8 李哲;丁士军;;农村教育收益率实证分析 以湖北五县为例[A];“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湖北省首届涉农领域青年博士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刘泽云;;中国城镇地区私人教育收益率研究述评:1981-2001年[A];2004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二)[C];2004年

10 杜屏;;大学生的职业期望及其个人影响因素[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2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王佳佳;双转移的影响因素与路径规律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4 刘冰;企业在职培训与农村转移劳动力的人力资本形成[D];浙江大学;2009年

5 尹文静;农村公共投资对农户投资影响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7 孙波;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背景下的农民市民化问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8 燕玉铎;我国高等教育生产率及其增长方式优化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张晓芳;关于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再分配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10 张务伟;中国城乡劳动力市场非均衡问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纯;基于社区发展的农村劳动力教育培训法律问题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4 张文俊;河南省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决策调查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5 蒋春娟;山东省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迁移行为及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吴殿鹏;山东省流动劳动力就业和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苗华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乡协调发展[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8 郭建伟;潍坊市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0年

9 张莹莹;新形势下江西省大学生就业难及其对策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丁秀峰;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中农户就业选择机制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转轨时期中国劳动力迁移的区域特征[J];当代亚太;1998年07期

2 阎建忠;吴莹莹;张镱锂;周绍宾;石玉林;;青藏高原东部样带农牧民生计的多样化[J];地理学报;2009年02期

3 蔡建明;中国省级人口迁移及其对城市化的影响[J];地理研究;1990年02期

4 李玲;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内人口迁移及其研究[J];地理研究;2001年04期

5 高更和;李小建;乔家君;;论中部农区农户打工区位选择影响因素——以河南省三个样本村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6期

6 高强,赵贞;我国农户兼业化八大特征[J];调研世界;2000年04期

7 刘秀梅;田维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1期

8 赵雪雁;;不同生计方式农户的环境影响——以甘南高原为例[J];地理科学;2013年05期

9 黄安余;大陆与台湾农业劳动力转移比较研究[J];江海学刊;2005年02期

10 高更和;粱亚红;李小建;;中部农区农户打工地城镇规模类型——以河南省三个样本村为例[J];经济地理;200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书祥;;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特征、规律与农民增收[J];人口与经济;2006年01期

2 李楠楠;;农村劳动力流动与户籍问题的研究[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年03期

3 乔俊果;金晓宸;;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多因素动态关系分析——基于1983—2009年数据的实证研究[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4 李鑫;胡海婧;;中西部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历史逻辑、趋势及制度变迁契机[J];青岛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5 陈忠卫;析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若干特征[J];浙江统计;1998年02期

6 ;劳动保障部发出《关于印发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重点监控方案的通知》[J];中国培训;1999年11期

7 陈莉;对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原因的分析[J];人口学刊;1999年02期

8 张腊娥;苏南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苏州大学学报;2000年01期

9 ;发挥职能作用 强化服务意识 奋力开拓进取 创造崭新局面——四川省开展农村劳动力流动就业工作的回顾和展望[J];中国就业;2001年09期

10 方子节,李东升;农村劳动力流动中限制性因素及其消极影响分析[J];西北人口;2001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喜;;农村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究[A];第二届湖湘三农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李芝倩;;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07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李恒;;农村劳动力流动与黄河沿岸地区农耕经济的结构变迁[A];黄河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第1卷第2期)[C];2008年

4 郭玲;黄亚平;潘爱丰;;中部六省城镇化政策比较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颖;实现农村劳动力的有序流动[N];光明日报;2007年

2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若干趋势[N];中国人口报;2006年

3 吴红宇;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发展趋势[N];农民日报;2006年

4 记者白天亮;农村劳动力流动要确保安全有序[N];人民日报;2003年

5 吕晓宇;山西将在全省街道、乡镇设立劳动保障事务所[N];中国社会报;2007年

6 盛来运;农村劳动力流动推动了现代农业发展[N];中国信息报;2007年

7 执笔 杨朝中 余毅;农村劳动力流动路径分析与建议[N];湖北日报;2012年

8 本报记者郑勇;觅岗与防非,一个不能少[N];工人日报;2003年

9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 马雪松;从“盲流”到产业工人[N];社会科学报;2008年

10 记者 崔荣慧;对农民工不能简单地“疏堵打”[N];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罗华荣;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权益保护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莉;吉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系统分析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3 李文安;中国现代化视野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D];华中师范大学;2005年

4 孙晓军;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政治经济学分析[D];福建师范大学;2005年

5 田富强;陕西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6 梁阳;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和迁移的影响因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凤先;贵州农村劳动力流动下的社会资本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2 仇海燕;我国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及对策[D];中国政法大学;2008年

3 袁方;农村劳动力流动对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4 沈公韬;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规制制度变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易红涛;我国转轨时期劳动力市场多重分割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06年

6 邓发旺;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7 吕娜;社会资本视角下的农村劳动力流动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8 王勇胜;农村劳动力流动路径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年

9 徐海波;云南省农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2年

10 谢秦华;产业转型背景下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农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343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2343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e3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