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技术扩散为何制约了TFP增长
本文关键词:国际技术扩散为何制约了TFP增长 出处:《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知识的创造、吸收和应用为主线,在考虑国际贸易和FDI之间内在联系的条件下,对国际技术扩散制约TFP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国际技术扩散通过外部知识增量以及与自主研发的交互效应影响TFP增长。中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方式导致国际技术扩散的直接效应为负。国际技术扩散通过锁定效应和挤出效应弱化了自主研发对TFP的正面影响。技术差距对TFP的影响因国际技术扩散的形式而异,随着自主研发能力的增强而提高。
【作者单位】: 三江学院文化产业与旅游管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我国私人消费不足困境的形成机理及突破路径:基于政府支出的视角”(项目编号:12YJC790187)
【分类号】:F752;F832.6;F2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经济总量增长迅速,名义GDP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12年的516282.1亿元,增长了141.63倍,但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仍主要是要素投入,而不是TFP的提高(郭庆旺,2005)。[1]环境承载能力下降以及由要素价格上升所导致的国际贸易中价格比较优势逐步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兵;张明;;加工贸易出口是否促进了生产率增长——基于Malmquist指数和动态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科学;2011年01期
2 任永菊;我国进口与出口间的关系检验[J];当代经济科学;2003年04期
3 卢福财;胡平波;;全球价值网络下中国企业低端锁定的博弈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4 刘秉镰;武鹏;刘玉海;;交通基础设施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03期
5 张宇;;FDI与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基于DEA与协整分析的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05期
6 张海洋;R&D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5期
7 樊纲;关志雄;姚枝仲;;国际贸易结构分析:贸易品的技术分布[J];经济研究;2006年08期
8 刘渝琳;陈天伍;;国内R&D、对外开放技术外溢与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差距[J];科技管理研究;2011年02期
9 高静;黄繁华;;进口贸易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基于进口研发溢出的视角[J];世界经济研究;2013年11期
10 刘志彪;;国际外包视角下我国产业升级问题的思考[J];中国经济问题;2009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苏飞;;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出口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汇率风险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2 张格杰;陈红;;西藏经济增长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11期
3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4 杨天荣;;基于博弈外资种业的国内种业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3期
5 郭东旭;;河南省农村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36期
6 胡晓鹏;三次产业速度、结构的分化与中国经济增长[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1期
7 王磊;郭义民;;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北方经济;2009年18期
8 张敏;;基于向量自回归模型的全要素生产率在我国经济增长中长期效应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9 邹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对国内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李瑞娟;孙琳琳;;中国省际资本使用效率测算:1981~2005[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邱瑞;对外贸易对黑龙江省经济发展影响机理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2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3 王文妮;老挝对外贸易影响经济增长的经验分析[D];湖南大学;2010年
4 潘塞梅;老挝工业化进程中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李红兵;基于中国能源利用现状探讨劳动量损失模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张伟;经济福利测度:理论分析与中国经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杨永华;国际分割生产与中国制造业出口发展的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李伟;结构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何新城;中国装备制造业FDI技术溢出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10年
2 杨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FDI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包晓东;世界金融危机与中国区域出口贸易模式的转变[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4 南洋;外资企业所得课税调整对我国产出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5 张红宝;中国石油行业政府管制福利效应研究[D];浙江财经学院;2011年
6 张辉;中国贸易结构优化路径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7 巨岩;中国服务贸易结构与竞争力[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一诺;“金砖四国”贸易结构比较:基于技术附加值视角的分析[D];天津财经大学;2010年
9 赵锦春;安徽省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效率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10 熊杰;中国出口产品质量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颜光华,沈磊,蒋士成;基于资产专有性的企业控制权配置[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5年02期
2 张学良;;中国交通基础设施与经济增长的区域比较分析[J];财经研究;2007年08期
3 卢福财,胡平波,黄晓红;交易成本、交易收益与网络组织效率[J];财贸经济;2005年09期
4 刘渝琳;陈天伍;;外贸依存度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区域差异性——基于我国省际数据[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年01期
5 张杰;刘志彪;;套利行为、技术溢出介质与我国地方产业集群的升级困境与突破[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6 冉茂盛,张宗益,冯军;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关系检验[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7 范爱军;中国各类出口产业比较优势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2期
8 张辉;全球价值链理论与我国产业发展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4年05期
9 王伟;基于企业基因重组理论的价值网络构建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2期
10 卢福财;胡平波;;网络租金及其形成机理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亚静,雷海章;农业技术扩散的趋势及国际经验[J];世界农业;2004年04期
2 张惠,贾肖鹏;技术扩散中政府行为模式研究及对河南省的启示[J];河南社会科学;2005年02期
3 王文岩;孙灵燕;;网络经济对国际技术扩散的影响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4期
4 余作斌;;农业技术扩散国际化的经济学分析[J];特区经济;2007年07期
5 张铁山;杨进国;齐园;;高技术扩散的基本特征及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08年03期
6 李菁;米薇;;农业龙头企业在技术扩散中的作用与模式分析[J];现代化农业;2009年09期
7 刘青海;;国际技术扩散渠道:一个文献综述[J];经济前沿;2009年12期
8 张广凤;;论社会资本对技术扩散的影响[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27期
9 刘新艳;秦政强;;基于技术扩散的企业后动优势的形成分析[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10 张震;苏慧文;;技术扩散的博弈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1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李胜兰;张昀;冯锐;;技术扩散与创新绩效的动态博弈分析——以中国汽车产业为例[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2年第1期)[C];2012年
2 邓正华;杨新荣;;环境友好型农业技术扩散中农户参与动机的研究[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3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C];2008年
4 杨冬梅;李昭君;;技术扩散与山东区域经济增长——基于技术扩散模型的一个实证分析[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5 贺京同;李峰;;中国地区间互作、人力资本、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08年第1期)[C];2008年
6 段伟;陈琳;;企业创新专利技术扩散分析方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姚华锋;常向阳;;影响农业技术扩散的因素简析[A];促进农民增收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4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鲁晨光;从技术扩散看各国经济兴衰[N];中国财经报;2010年
2 特约评论员 陈永杰;发展中国家应如何实现技术扩散?[N];21世纪经济报道;2008年
3 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 李平 解超朋;技术扩散关乎国家创新能力[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4 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副主任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 刘鹤;中国信息化之路如何走(上)[N];网络世界;2002年
5 记者 郭伟 见习记者 谷晓哲;我省认定38家中小企业创新平台[N];河北日报;2011年
6 杜吟;世界银行发布报告展望2008年全球经济[N];中国质量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纪爱玲;中关村技术扩散 助力区域经济转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林兰;技术扩散与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区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2 张婷婷;技术扩散绩效的跨国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李志青;互动、社会资本与可持续发展中的技术扩散[D];复旦大学;2003年
4 张海洋;外资技术扩散与中国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04年
5 夏万军;技术扩散与我国区域经济收敛性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8年
6 旷浩源;农业技术扩散中社会网络的作用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卢锡超;产业技术扩散的知识重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王江;产业技术扩散理论与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9 区毅勇;产业集群中的技术扩散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09年
10 符宁;中国进口贸易、技术扩散与技术进步[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慧珍;邻近技术扩散的效应与评价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2 焦秀焕;京沪技术扩散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3 闻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对技术扩散的影响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张建东;跨国公司技术扩散与我国技术进步研究[D];天津财经学院;2004年
5 李勇坚;产业转移、产业组织对技术扩散的影响[D];北京工业大学;2000年
6 户娇;基于产业集群的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研究[D];西安工程大学;2013年
7 区日成;环保技术扩散影响因素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8 孙灵燕;国际技术扩散对我国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及绩效分析[D];山东理工大学;2008年
9 宋海燕;杨凌大棚技术扩散的影响因素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刘景东;技术扩散的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32569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256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