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欠发达地区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6 15:55

  本文关键词:欠发达地区低碳城市建设水平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出处:《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低碳城市 DPSIR模型 评估指标体系 欠发达地区


【摘要】:从我国欠发达地区建设低碳城市面临的挑战出发,运用DPSIR模型,从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以及响应5个方面构建了一套由23项指标组成的评估体系,并应用该指标体系对典型低碳试点城市贵阳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2008-2012年贵阳的低碳城市建设水平呈上升趋势。未来欠发达地区可以从加强"碳中和"、统筹低碳城市规划、加大低碳生活理念宣传力度等方面推进低碳城市建设。
[Abstract]:From our country faced in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y in developed areas of the challenges, the use of DPSIR model, from the 5 aspects of driving force, pressure, state, impact and response to construct a set consisting of 23 indicators of evaluation system, an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index system of typical low carbon pilot city of Guiyang was calcul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nstruction level of low carbon cities in Guiyang is on the rise in the past 2008-2012 years. In the future, the underdeveloped areas can promote the construction of low carbon cities from the aspects of strengthening the "carbon neutralization", planning the low carbon urban planning, and increasing the publicity of the low carbon life concept.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院;贵州财经大学国际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4CJL032) 贵州省教育厅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YT10021) 贵州省社科规划项目(14GZQN32) 贵州省教育厅创新计划项目(201410671005)
【分类号】:F299.2;X32
【正文快照】: 0引言全球正经历一场以气候变暖为特征的显著变化,而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源就是以CO2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简称IPCC)研究发现,CO2排放量主要来自城市(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的八成)[1]。因此,建设低碳城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刘军;;国外低碳城市的建设经验及对我国城市化的启示[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2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丹娃;赵淑芳;董骁勇;;以环境要素为主导条件的厂址合理性分析[J];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7年03期

2 张翠萍;李笃武;胡善菊;;层次分析法在护理人员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中的应用[J];护理学杂志;2010年13期

3 石福丽;许永平;吴红;;基于改进ANP的军事通信保障能力评估方法[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1期

4 汪菁,苏炜;层次分析法中考虑专家水平的权向量[J];河南科学;2004年06期

5 杨旭辉;于学亮;杨美松;曹亚宏;;“节能减排”背景下中小型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调查研究——以山东德州为例[J];河南科学;2012年04期

6 冯婉婉;张学雷;段金龙;;豫南水耕地土壤肥力评价及其与水稻产量相关分析[J];河南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7 袁峰;秦东晨;王太勇;;机械产品设计方案评价决策方法[J];机床与液压;2007年08期

8 连玉明;;中国大城市低碳发展水平评估与实证分析[J];经济学家;2012年05期

9 李继军;潘亚;;群体决策和AHP法结合确定指标权重[J];基建优化;2006年06期

10 蒋献忠;;英国生态城市建设的经验与借鉴[J];江苏城市规划;2011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钟骅;;低碳城市实践模式对郊区新城交通建设的启示[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游海林;曹永强;马静;;改进的AHP在省界缓冲区水资源保护方案评价中的应用[A];变化环境下的水资源响应与可持续利用——中国水利学会水资源专业委员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吴逊;杨帆;米红;席斌;;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民经济动员定量评价模型研究[A];科学发展观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十四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贺勇;;AHP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指标权重确定中的应用[A];农业经济问题(2010年增刊)[C];2010年

5 李琳;吴威;;河北省低碳城市发展水平和建设路径研究[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9-绿色生态与低碳规划)[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少军;基于多信息源的台风灾害实时评估系统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2 何旭东;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工程项目主体行为风险管理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3 王勇;财政支持江西新农村建设的效应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4 浦军;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效益评价体系理论与方法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5年

5 谢鹏扬;区域农业产业化非均一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6 张光鹏;我国卫生监督职能落实的焦点问题与策略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7 相震;城市环境复合承载力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8 曾向阳;土地储备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6年

9 袁峰;面向需求的机械产品原理方案创新设计关键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10 刘仁义;高校教师科技绩效评价问题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焕娟;寿险公司经营状况综合评价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王霄;信息化条件下制造业企业工艺创新支持体系及评价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0年

3 鄢华士;层次分析法在南方国际石化仓储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4 姜睿清;江西省创新型企业创新绩效评价[D];南昌大学;2010年

5 吴慧;中小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梁承刚;上海港危险货物码头环境应急能力评估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7 王平;食品企业管理人员的培训效果评估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陶玉;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产业园区选址研究[D];东华大学;2010年

9 李贵美;山东桃园土壤养分状况评价与需肥特性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10 黄薇;基于F-AHP的网络性能评价分析系统的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靖,张金锁;综合评价中确定权重向量的几种方法比较[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1年02期

2 王应明;判断矩阵排序方法综述[J];决策与决策支持系统;1995年03期

3 倪外;曾刚;;低碳经济视角下的城市发展新路径研究——以上海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0年05期

4 王家庭;;基于低碳经济视角的我国城市发展模式研究[J];江西社会科学;2010年03期

5 郭万达;刘艺娉;;政府在低碳城市发展中的作用——国际经验及对中国的启示[J];开放导报;2009年06期

6 王可达;;建设低碳城市路径研究[J];开放导报;2010年02期

7 谭富;;发展低碳经济建设低碳城市[J];科技信息;2010年05期

8 汤小明;;发达国家碳金融发展现状[J];企业导报;2009年11期

9 黄维忠;基于熵权的层次分析法及在船舶投资决策中的应用[J];上海海运学院学报;2000年01期

10 张芳;郭艳丽;丁海军;;低碳城市建设中的金融支撑体系研究初探[J];生态经济;2008年08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甄健;欠发达地区围绕经济建设搞好服务的几点体会[J];中国环境管理;1996年04期

2 叶德跃;;欠发达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路径选择[J];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3 鲁立中;;经济欠发达地区:重压下的妥协[J];环境保护;2009年15期

4 李云;;欠发达地区会计专业现状研究——以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年04期

5 万加连;谈经济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工作的基本思路[J];中国环境管理;1994年05期

6 黄学良;一个欠发达地区人才状况的实证分析[J];南方冶金学院学报;1999年02期

7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我省经济欠发达地区有“三大机遇”[J];山东环境;2001年05期

8 赖云;;浅议粤北经济欠发达地区公路建设的对策[J];工程设计与建设;2005年06期

9 董洪运;;资源型欠发达地区环境保护的思考[J];环境保护;2007年15期

10 徐秀玉;陈忠暖;;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区位非优分析及发展探讨——以山东省阳信县为例[J];云南地理环境研究;2008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钱素华;;创新政府管理,维护经济欠发达地区社会稳定[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2 《欠发达地区投资战略研究》课题组;刘佩勇;郭居珍;李秀昆;张雪峰;;我国经济欠发达地区投资战略研究[A];中国投资学会获奖科研课题评奖会论文集(1994年度)[C];1994年

3 李泽民;;基于中国国情的产业转移动力机制探究——兼论我国欠发达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对策[A];坚持科学承接产业转移 促进广西又好又快发展——“广西承接产业转移理论研讨会”优秀论文集[C];2007年

4 冯家臻;常平阳;吴刚;;欠发达地区农村社区建设探讨——以陕西为例[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优秀论文集[C];2008年

5 马国民;;欠发达地区需加大民营经济的发展力度[A];黑龙江省生产力学会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7年

6 韦广雄;;村域社会基础秩序建构与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A];“村民自治暨合寨村村民委员会成立30周年”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7 王晓驰;;经济欠发达地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必须强化“三个意识”[A];讨论“三个代表”哲学思考研讨会论文集[C];2003年

8 吴其凯;;经济欠发达地区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考[A];群众文化论丛(18辑)[C];2004年

9 邓大可;;略论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底蕴和积淀[A];湖南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2007年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曾会杰;;求真务实,推进经济欠发达地区体育信息化[A];2007广东省体育科学研究论文选[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早报首席评论员 李巨微;让更多财政资金注入农村和欠发达地区[N];东方早报;2005年

2 陈超然;欠发达地区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N];农民日报;2005年

3 记者 施扬;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推动欠发达地区更快更好地发展[N];浙江日报;2003年

4 记者 周咏南;进一步推动欠发达地区加快发展[N];浙江日报;2005年

5 本报记者 田新元;欠发达地区如何建设新农村[N];中国改革报;2006年

6 本报记者 孙t;推3美元软件 盖茨欲“播种”欠发达地区[N];第一财经日报;2007年

7 宋波;欠发达地区更应增强创新理念[N];大众科技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郑昭 周琳;出台欠发达地区创新人才工程办法[N];福建日报;2007年

9 刘爱;欠发达地区更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N];贵州日报;2006年

10 张良斌 崔向科;浙江省大力实施山海协作工程[N];国际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奎;中国欠发达地区经济市场化研究[D];武汉大学;2002年

2 马江;中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循环经济的探析与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3 晏磊;欠发达地区支农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4 魏勇;我国欠发达省域竞争力提升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5 刘淑华;欠发达地区生产性服务业影响因素与发展战略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1年

6 吴丹;欠发达地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及其效应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庆滨;欠发达地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与培育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8 贾丽萍;欠发达地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重建[D];吉林大学;2008年

9 肖慈方;中外欠发达地区经济开发的比较研究[D];四川大学;2003年

10 赖应辉;发达省份欠发达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爱云;山东省欠发达地区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9年

2 黄韵;我国欠发达地区发展对外贸易研究[D];安徽大学;2012年

3 胡晓;欠发达地区环境公平问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2年

4 王莹;支持环首都欠发达地区发展的金融对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4年

5 覃剑;广东欠发达地区承接产业转移与承担生态屏障的矛盾及其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6 许鲜苗;欠发达地区城乡统筹路径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7 张丽娅;欠发达地区政府准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研究[D];贵州大学;2006年

8 凡艳芳;高新技术长入欠发达地区的文化环境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周盈;欠发达地区农村教师隐性流失问题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1年

10 崔晓岗;中部欠发达地区村干部激励机制构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3378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378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a7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