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效应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环境污染效应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空间计量分析 出处:《产经评论》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劳动力异质性 劳动力流动 环境污染 空间效应
【摘要】:伴随粗放式经济高速增长而来的环境污染恶化问题正给我国新时期国民经济发展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环境污染不仅影响经济增长质量和产业结构优化,而且会影响劳动力供给和跨区域流动。基于2003-2012年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方法实证分析了环境污染对异质性劳动力流动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环境污染对劳动力流动具有显著影响;在环境污染的空间效应影响下,我国劳动力流动使得受教育程度低的劳动力呈现空间分散特征,受教育程度高的劳动力呈现空间集聚特征;环境污染效应使得异质性劳动力流动呈现"U"型规律。据此,提出控制环境污染、引导劳动力合理流动的政策建议。
[Abstract]:The problem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worsening with the rapid growth of extensive economy is bringing a series of negative effects to the 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new period of China.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not only affects the quality of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but also affects the supply of labor and cross regional flow. 2003-2012 Chinese 31 provinces (municipalities and autonomous regions) based on the panel data, analyzes the influence of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on the heterogeneous labor migration using spatial econometric methods shows that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labor mobility; influence of space effect on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hina's labor mobility in the education the low level of labor has spatial dispersion characteristics, highly educated labor force presents the spatial agglomeration characteristic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effect makes the heterogeneous labor migration has the rule of "U". Accordingly, the policy suggestions of controlling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guiding the rational flow of labor force are put forward.
【作者单位】: 南京审计学院公共经济学院;南京审计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农田水利改革中农户参与灌溉管理行为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项目编号:71103091,主持人:孟德锋)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土地流转视野下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构造发展研究”(项目编号:10YJCZ021,主持人:楚永生) 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PAPD)
【分类号】:X24;F249.21
【正文快照】: 一引言传统的粗放式经济高速增长,同时使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费剧增,带来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张庆丰等(2013)[1]指出,“在中国最大的500个城市中,只有不到1%的城市达到了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空气质量标准。”美国经济学家Grossman和Krueger(1991)[2]首次实证研究了经济增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李晓春;;劳动力转移和工业污染——在现行户籍制度下的经济分析[J];管理世界;2005年06期
2 刘坤;刘贤赵;常文静;;烟台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实证研究——基于VAR计量技术的检验分析[J];环境科学学报;2007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燕秋;陈佳;李松;;重庆市经济增长和污染排放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28期
2 谢孟军;姬宇;;基于FDI视角下的烟台生态城市建设[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9年03期
3 马轶群;史安娜;;经济增长—环境污染传导效应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1年06期
4 胡玉莹;;中国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经济可持续增长[J];当代财经;2010年02期
5 王西琴;何芬;张兵;;丽江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水平的关系[J];地理研究;2010年05期
6 杜宇;黄沈发;王敏;黄宇驰;吴健;;上海市闵行区城市发展与COD排放关系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0年S2期
7 周亚敏;黄苏萍;;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以北京市为例基于区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01期
8 李威;张静;;甘肃省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甘肃科技;2012年08期
9 吴宗杰;董会忠;;水资源利用与经济增长时序变量动态关系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东岳论丛;2013年07期
10 陈建军;袁凯;陈国亮;;基于企业异质性的产业空间分布演化新动力[J];财贸研究;2013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夏艳清;中国环境与经济增长的定量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万建香;环境政策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传导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3 刘冠生;中国农业富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4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5 孟莹莹;中国消费税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6 张金英;低碳经济政策就业效应的理论解析与实证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7 周亚雄;基础设施、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差距的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袁凯;企业异质性、选择效应与产业空间分布[D];浙江大学;2013年
9 覃一冬;集聚、增长与福利:理论和实证[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10 杨飞;人力资本异质性与区域产业升级:劳动力市场分割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D];浙江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杜宇;总量控制下区域污染物排放量预测方法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2 姜松;重庆市城乡统筹发展制约因素及推进路径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3 欧阳春辉;湖南省环境与经济关系的实证分析[D];中南大学;2008年
4 徐胜;对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途径的思考[D];厦门大学;2008年
5 孙志娜;经济增长、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D];厦门大学;2009年
6 夏娟;产业结构演变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分析[D];南京大学;2013年
7 刘真;A县财政部门内部监督体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8 张海萍;环境变化对广东省渔业经济影响的实证研究[D];广东海洋大学;2013年
9 孟琳琳;基于制度性减税的我国税制优化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年
10 周来军;基于异质性视角的企业空间选择行为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周亚;李克强;;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2期
2 胡明秀,胡辉,王立兵;武汉市工业“三废”污染状况计量模型研究——基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特征[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5年04期
3 廖泉文 ,宋培林;论异质型人力资本的形成机理[J];中国人才;2002年03期
4 李春生;王翊;庄大昌;穆桂松;;经济发达城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分析——以广州市经济增长与废水排放关系为例[J];系统工程;2006年03期
5 李晓春,马轶群;我国户籍制度下的劳动力转移[J];管理世界;2004年11期
6 张燕萍;李晋芬;张志琴;;太原市颗粒物空气污染与居民每日门诊率的暴露-反应关系[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8年06期
7 李宁;彭晓武;张本延;殷文军;余素君;;大气污染与呼吸系统疾病日门诊量的时间序列分析[J];环境与健康杂志;2009年12期
8 魏翔;;基于闲暇时间—效用函数的居民消费研究——对中国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6年04期
9 包群;彭水军;;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面板数据的联立方程估计[J];世界经济;2006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窦晨彬;空气污染健康效应的经济学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孙晓芳;;劳动力流动理论的思路变迁与路径探索[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11期
2 李宾;马九杰;;劳动力流动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生命周期视角[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11期
3 张乐萍;朱杭;;核—幔区域劳动力流动动力模型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4 邓成超;唐德祥;;重庆市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建议[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1期
5 孙晓芳;;劳动力流动的人口结构与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2年09期
6 逢建;董新菊;;浅析劳动力在流动中存在的问题与成因[J];新疆石油科技;2001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流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2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焦斌龙;孙晓芳;;自主性流动:我国劳动力流动新阶段[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4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一鸣;李萍;;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收入差距变迁——一个动态化模型及其在中国的检验与修正[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燕凌;;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流动解释——基于35个村庄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田玉军;李秀彬;郝海广;;农业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撂荒的影响——一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玉芬 王红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1年
2 余桔云;促进劳动力流动必须完美社会保障[N];经理日报;2004年
3 高岩辉 刘科伟 张晓露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劳动力流动迁移理论的主要流派[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肖卫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劳动力流动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张小溪;美国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减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N];甘肃日报;2005年
7 张镝 作者单位 鞍钢党校;劳动力流动分析[N];鞍山日报 ;2005年
8 本报记者 裴建素;探求劳动力流动新趋向[N];石家庄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祝振强;劳动力流动呼唤就业质量提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宋蕾邋王羚;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马少晔;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再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丽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5 黄敦平;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差距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6 李琴;临时劳动力流动全球性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乾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地区发展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东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转移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斗星;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09年
2 肖振兴;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马辉;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4 饶e,
本文编号:134124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41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