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12-27 18:25

  本文关键词:城市外来务工人员住房支付能力及其影响因素——以上海市为例 出处:《城市问题》2015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来沪务工人员 CHNS调查 住房支付能力 住房保障


【摘要】:基于"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数据,按住房消费模式分层次地探讨了来沪务工人员的住房消费特征,并量化测度了代表其住房支付水平的MIR及RIR指标。结果表明:来沪务工人员无论在购房还是租房方面均存在住房支付困难。在此基础上,从住房保障制度构架的视角探讨了导致来沪务工人员住房支付能力不足的制度性因素,并提出了多元化的住房保障制度的创新建议,以期推进城乡住房保障体系的有效对接,增强住房保障制度的民生性。
[Abstract]: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CHNS) based on the data, according to the housing consumption pattern gradually discuss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ousing consumption to Shanghai workers, and measured the MIR and RIR payment on behalf of the housing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hanghai workers have to pay the housing difficulties both in the purchase or rental terms. On this basis, explores the institutional factors to Shanghai workers lack of housing affordability from the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architecture perspective, and puts forward the housing guarantee system of diversified innovative suggestions to promote effective docking, the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enhance the people's livelihood housing security system.
【作者单位】: 华东政法大学商学院;
【基金】: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青年项目(2012EGL002)——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研究之阶段成果
【分类号】:F299.23
【正文快照】: 2015-06-23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区域间经济发展资源的不均衡促成了我国大规模的持续的人口跨区域流动。据相关统计数据,截至2014年末,上海市外来常住人口已达到996.4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量的41%。来沪务工人员广泛分布在建筑、制造、餐饮服务、家政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贾康;刘军民;;优化与强化政府职能 建立和完善分层次住房保障体系[J];财贸经济;2008年01期

2 郑尚元;;居住权保障与住房保障立法之展开——兼谈《住房保障法》起草过程中的诸多疑难问题[J];法治研究;2010年04期

3 王人扬;仇兵奎;;宁波市外来务工人员适度住房保障水平研究[J];中国房地产;2014年10期

4 郎启贵;施勤俭;陈健全;吴步昶;;我国公共租赁房租金支付能力研究——基于20个主要城市的实证分析[J];中国房地产;2014年22期

5 高波;;房价波动、住房保障与消费扩张[J];理论月刊;2010年07期

6 吕萍;甄辉;丁富军;;差异化农民工住房政策的构建设想[J];经济地理;2012年10期

7 周仁;郝前进;陈杰;;剩余收入法、供需不匹配性与住房可支付能力的衡量——基于上海的考察[J];世界经济文汇;2010年0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章喜;翟敏如;;关于住房保障影响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12年06期

2 陈健;邹琳华;;扩大内需下保障房的最优供给区间研究——基于财富效应的分析视角[J];财贸经济;2012年01期

3 潘爱民;韩正龙;;经济适用房、土地价格与住宅价格——基于我国29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12年02期

4 李辉婕;;住房保障的政府干预[J];城市问题;2009年05期

5 葛怀志;张金隆;侯淅珉;马辉民;;国内外住房保障研究述评[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6 高波;王辉龙;;长三角房地产价格波动与居民消费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1期

7 陈苇;;婚姻家庭住房权的优先保护[J];法学;2010年12期

8 陈法;;离婚时夫妻一方婚前按揭购买婚后共同还贷房屋性质的认定与分割——兼评《婚姻法解释(三)》(征求意见稿)第11条[J];辽宁公安司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04期

9 关长坤;唐焱;黄美均;;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研究态势评述[J];中国房地产;2011年20期

10 薛川;;上海市住房保障政策体系研究[J];经营管理者;2009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陈章喜;;住房保障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的数量与结构?——基于中国东部1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2 陈章喜;;住房保障如何影响居民消费的数量与结构?——基于中国东部15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分析[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建伟;涉地农民住房权与生存权保障实证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2 吴志宇;住房置业担保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3 程益群;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09年

4 黄忠华;信贷约束、房地产价格与宏观经济的互动机理与实证分析[D];浙江大学;2009年

5 洪轶男;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对城镇居民储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09年

6 张传勇;中国房价波动的收入分配效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李洪侠;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2年

8 路立营;县级政府社会建设职能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9 王志铭;中国住房市场分层次调控体系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10 廖希飞;我国公共住房保障法律制度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林;我国城镇住房保障中的政府角色定位[D];南京大学;2011年

2 靳春雨;我国城市住房保障的财税政策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1年

3 邹锐文;北京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4 杨锐睿;我国公共租赁住房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1年

5 应泺;特定群体的住房购买能力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6 谭泽凡;住房保障体系准入制度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丁峗;婚前按揭房产分割问题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匡树岑;房价波动影响居民消费的机理及调控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1年

9 祝端丹;现阶段政府抑制高房价政策的效果评估[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10 曹剑锋;房地产价格与居民消费的关联性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吕萍;周滔;;农民工住房保障问题认识与对策研究——基于成本-效益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3期

2 杨赞;易成栋;张慧;;基于“剩余收入法”的北京市居民住房可支付能力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3 郑思齐;刘可婧;孙伟增;;住房与交通综合可支付性指数的设计与应用——以北京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2期

4 贾康;赵全厚;余小平;韩晓明;张立承;;改进完善土地利用:财政体制与政策方面的建议[J];财政研究;2006年08期

5 贾康;刘军民;;我国住房改革与住房保障问题研究[J];财政研究;2007年07期

6 谢必如;;关于建设农民公寓的几点建议[J];中国地产市场;2006年Z1期

7 喻桂华,张春煜;中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问题[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5期

8 贾康;;中国房地产税费改革的基本设想[J];中国发展观察;2006年08期

9 魏立华;阎小培;;中国经济发达地区城市非正式移民聚居区——“城中村”的形成与演进——以珠江三角洲诸城市为例[J];管理世界;2005年08期

10 宋国恺;城乡结合部研究综述[J];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云卿;;浅析我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J];现代商业;2008年17期

2 夏刚;任宏;杨莉琼;;城市不同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研究[J];建筑经济;2008年08期

3 余凌志;屠梅曾;;基于收入余额指标的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支付能力评价模型[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8年09期

4 张智;;住房支付能力的概念辨析[J];住宅产业;2009年04期

5 黄顺英;;我国居民住房支付能力与住房问题研究[J];建筑经济;2009年10期

6 汤腊梅;;基于住房支付能力的住房保障对象的界定[J];城市发展研究;2010年10期

7 汤腊梅;;基于收入增长的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分析[J];求索;2010年11期

8 毛丰付;潘加顺;邹琳华;;职业背景、户籍制度与城市新移民住房支付能力——来自杭州的调查[J];城市发展研究;2013年10期

9 刘朝马;;国际住房支付能力现状启示与我国的政策选择[J];统计研究;2007年10期

10 戚文举;叶荣德;;基于不同视角的国外住房支付能力测度研究述评[J];华东经济管理;2009年10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钟园;求解中国住房支付能力[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2 证券时报记者 孙玉;居民住房支付能力指标为何束之高阁?[N];证券时报;2011年

3 魏文彪;降房价是没信心还是没决心[N];中华工商时报;2011年

4 周婷玉 马嘉骊;北京住房支付能力最弱[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5 康华 贺永禄;城镇可支配收入增长速度 应与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相适应[N];中华建筑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汪晓霞;10.4% 房价控制,手段比目标更重要[N];新华日报;2011年

7 伊杰;谁来主导“三位一体”房价控制?[N];证券日报;2011年

8 蔡晓辉;各地“房价控制目标”何以五花八门?[N];西部时报;2011年

9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综合研究部部长 杨红旭;房价控制目标应充分听取民意[N];中国证券报;2011年

10 新华社记者 刘敏 叶锋 石志勇;楼市“限价”怎么变成了“限涨”[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夏刚;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魏艳;城市新移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2年

2 马赛男;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湖南大学;2008年

3 张丽;我国城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4 邹锐文;北京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5 李莎;北京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杨阳;武汉市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7 曹涛;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张慧;我国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评价[D];北京工业大学;2012年

9 靳玉超;中国城镇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10 刘兵;武汉市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34268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4268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9e4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