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传染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2-29 20:07

  本文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传染的实证研究 出处:《湖南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金融危机 Copula 传染 VAR模型


【摘要】: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导致世界经济的剧烈倒退。美国的金融危机使得中国出现股票市场大幅下跌、出口大幅减少、物价大幅波动、汇率不断上升、通货膨胀严重等一系列的经济问题。考察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严重影响,借鉴、运用相关金融危机理论,通过实证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进而提出针对金融危防范的政策建议,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首先,梳理国内外金融危机理论研究和金融危机实证的研究现状,进而提出了研究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传染的内容及方法。此外,对金融危机传染相关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从贸易渠道、货币政策渠道、汇率渠道以及物价渠道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 其次,在详细阐述金融危机传染检验的原理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变结构Copula函数对上证指数与道琼斯指数的结构变点进行检验,从而检验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通过结构变点的检验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资本市场产生了传染,传染开始时间是2007年5月11日,传染结束时间是2009年2月23日,从而确定2007年5月11日到2009年2月23为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的传染期间。 再次,在确定了金融危机对中国传染期间的基础上,采用VAR模型研究美国金融危机通过贸易渠道、货币政策渠道、汇率渠道以及物价渠道对中国的传染。实证结果表明美国金融危机通过各渠道对中国产生了传染,且各渠道的传染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贸易渠道、汇率渠道、物价渠道和货币政策渠道。 最后,,针对研究结果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有利于中国更好地防范金融危机,进而为中国的快速发展提供一个稳定的国内外宏观经济环境。 基于上述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一是美国金融危机对中国产生了传染。二是金融危机通过金融市场对中国进行传染时间点要早于宏观经济渠道对中国的传染。三是美国金融危机通过各渠道对中国的传染强度由强到弱依次为:贸易渠道、汇率渠道、物价渠道和货币政策渠道。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24;F832;F837.1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志波;齐中英;;基于全球经济大系统的金融危机传染机制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13期

2 潘敏;郭厦;;基于投资者行为的金融危机传染理论述评[J];财经科学;2010年11期

3 范恒森,李连三;论金融危机传染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J];财经研究;2001年11期

4 韩勇,耿中元,张超;论金融危机传染与发展中国家的防御对策[J];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2期

5 韦艳华;齐树天;;亚洲新兴市场金融危机传染问题研究——基于Copula理论的检验方法[J];国际金融研究;2008年09期

6 游家兴;;经济一体化进程会放大金融危机传染效应吗?——以中国为样本[J];国际金融研究;2010年01期

7 张志波,齐中英;基于VAR模型的金融危机传染效应检验方法与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5年03期

8 王廷惠;金融危机:原因、演化与国际传递[J];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2年04期

9 杜晓蓉;;1997年和2008年金融危机对东亚的传染性比较研究[J];经济经纬;2009年03期

10 严兵;国际金融危机传递机制初探[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0年01期



本文编号:13516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516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50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