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开放和技术进步是否导致区域就业不平衡——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本文关键词:贸易开放和技术进步是否导致区域就业不平衡——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 出处:《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贸易开放 技术进步 区域就业份额 空间面板模型
【摘要】:本文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方法研究了中国1978-2012年贸易开放、技术进步与区域就业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的区域就业份额具有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贸易开放对区域就业份额起促进作用,而技术进步对其起抑制作用。国有经济比重、产业结构、银行部门扩张及人力资本在空间上表现出了对区域就业份额的积极作用,而外商投资和资本产出比对区域就业份额表现为负向影响。进一步的空间溢出效应检验结果表明,贸易开放与技术进步在空间上对区域就业份额具有显著的溢出效应。
[Abstract]: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de opening of China from 1978 to 2012 by using the spatial panel measurement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ina's regional employment share has a significant spatial correlation, and the opening of trade plays a role in promoting regional employment share. The proportion of state-owned economy,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ansion of banking sector and human capital play a positive role in regional employment share. Foreign investment and capital output rati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hare of regional employment. Further spatial spillover effect test results show that. Trade open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gress have significant spillover effects on regional employment share.
【作者单位】: 山东师范大学;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对城市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12CJL041) 山东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项目(人文社会科学类)“微观视角下中国贸易开放影响性别工资差距的机制、效应与政策研究”(项目编号:14SQR016)
【分类号】:F249.2
【正文快照】: 1在各省区的就业份额中,就业份额前三位的省区如广东、江苏、山东等均为东部地区省份,中部地区的如安徽等省份就业份额处于全国的中等水平,而就业份额后几位的西藏、新疆等省份均为西部地区省份。2朱金生.FDI与区域就业转移: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国际贸易问题,2005,6:114-119.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魏燕;龚新蜀;;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升级与区域就业差异——基于我国四大经济区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2年04期
2 张车伟,蔡f ;试论加入WTO对中国就业结构的影响[J];当代经济科学;2002年03期
3 朱金生;FDI与区域就业转移: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06期
4 阚大学;;我国贸易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0年10期
5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6 唐东波;;垂直专业化贸易如何影响了中国的就业结构?[J];经济研究;2012年08期
7 姚先国,周礼,来君;技术进步、技能需求与就业结构——基于制造业微观数据的技能偏态假说检验[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2 谭洁;张瑞萍;赵杨;;我国城镇单位人员就业增长与行业结构变迁关系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3 宋静;;资本积累和就业问题文献综述[J];商业研究;2011年01期
4 王云平;;改革以来教育在经济领域中是否存在公平效率的改进[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5 徐云鹏;张旭昆;;中国经济潜在增长率的再估算[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6 王玉;;对外贸易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9期
7 陈飞翔;黎开颜;刘佳;;“Lock-in Effect” to Be Blamed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Imbalances[J];China Economist;2008年03期
8 郝琳琳;李林;;河北省资本存量的估计[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7期
9 刘涛;;固定资产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分析——以山东省为例[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10 石东伟;何永芳;;产业专业化、产业多样化与城市经济增长[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曲兆鹏;姜晓华;;二元性劳动力市场政策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证据(讨论稿)[A];2005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毕先萍;;技术进步的技能取向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A];“十一五”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二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06)[C];2006年
3 汪阳洁;姜志德;王继军;;中国耕地保护制度发挥效力了吗?[A];2010年“海右”全国博士生论坛(公共经济学)“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公共政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刘宪;;技术进步与制度变迁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干春晖;郑若谷;;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演进与生产率增长研究——对中国1978~2007年“结构红利假说”的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6 刘宪;;劳动者报酬下降、技术进步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7 胡永刚;;体制变革中的中国经济增长模型与实证分析[A];2004年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科学发展观与中国的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8 薛占栋;;深圳物质资本存量估算[A];2010中国经济特区论坛:纪念中国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9 曹林峰;刘黄金;;苏北经济发展中的人力资本分析[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10 王燕武;;财政政策、有效供给能力与经济波动——基于RBC模型的实证研究[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袁晖光;中国高校扩招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和工资调整研究[D];辽宁大学;2010年
3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4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5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6 张宏霞;中国地方政府投资效应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7 周明海;中国劳动收入份额变动的测度与机理分析[D];浙江大学;2011年
8 汤向俊;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投资消费结构转变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9 廖立国;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10 郭凤鸣;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中性别工资差异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嵘;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2 徐丹;对外直接投资促进技术创新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宫昊天;FDI与经济增长[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4 张瑞军;中国电力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李薇;不安全感、预防性储蓄与我国居民消费不足的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6 袁赢;外商直接投资对上海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刘春燕;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8 戎梅;我国物流效率的贸易效应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1年
9 周铭;上海市服务业FDI就业效应研究[D];东华大学;2011年
10 李亚峰;我国中部地区公共投资结构优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利;王振兴;;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基于中国数据的经验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5期
2 吴江;封晓庆;;四川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动态关系[J];财经科学;2006年07期
3 胡昭玲;刘旭;;中国工业品贸易的就业效应——基于32个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7年08期
4 杨玉华;;工业品贸易对工业就业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06年06期
5 曾艳;;需求结构与服务业增长的关系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6 张浩然;衣保中;;产业结构调整的就业效应:来自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的证据[J];产业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7 徐德云;;产业结构升级形态决定、测度的一个理论解释及验证[J];财政研究;2008年01期
8 许统生;涂远芬;;贸易开放度的就业贡献率比较——基于1995-2006年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当代财经;2009年05期
9 穆智蕊;杨翠红;;出口结构及其变动对国民经济影响的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2期
10 张长春;我国要素密集型行业划分与优势区分布[J];中国工业经济研究;1994年07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朱轶;技术进步、资本深化与就业变动:中国实证与区域比较[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卢爱华;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探讨[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3年10期
2 齐建国;彭绪庶;;技术进步与就业论[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4年10期
3 罗润东;;当代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6年04期
4 曹前满;;技术进步带给我们的是休闲还是失业[J];产业与科技论坛;2008年04期
5 何颖媛;;技术进步的就业总量效应分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6 刘小兵;;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探究[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7 贾海霞;于任游;;技术进步影响就业的机制分析[J];北方经贸;2010年05期
8 刘强;;技术进步对于我国就业增长的影响[J];金融经济;2011年18期
9 薛营;王林辉;;技术进步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前沿领域述评[J];社会科学辑刊;2011年06期
10 梁凯轩;振兴经济 依靠技术进步[J];江西社会科学;198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黄家骅;;试论我国技术进步的社会化和产业化[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2 孙文英;;依靠技术进步促进企业发展[A];1999年晋冀鲁豫鄂蒙六省区机械工程学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河南分册)[C];1999年
3 张永光;;技术进步的统计评估[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4 王有贵;方福康;;技术进步的经济含义及其动力学机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5卷[C];1999年
5 雷明;冯珊;;技术进步评价系统研究[A];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论文集(第2卷)[C];1993年
6 陈艳莹;张国峰;;技术进步的内生性与可持续发展[A];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研究新进展——第6届全国青年管理科学与系统科学学术会议暨中国科协第4届青年学术年会卫星会议论文集[C];2001年
7 雷明;;评价技术进步的投入产出分析方法研究[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8 蔡伟毅;;全球化条件下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研究[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9 王艾敏;;外商投资对房地产技术进步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河南省的数据[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10 靳卫东;吴向鹏;;实现技术进步型经济增长的路径和策略研究[A];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与经济规律[C];2010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胡江 作者单位:金沙县沙土镇安监站;浅析完善企业安全生产长效机制[N];经济信息时报;2008年
2 魏海田;依靠技术进步反腐败?[N];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
3 记者 罗晖;反垄断法保护技术进步[N];科技日报;2007年
4 王玉平;技术的作用及应用的双重性[N];学习时报;2009年
5 记者 彤宇 通讯员 柳志;技术进步和创新促进吉林工业增长[N];科技日报;2000年
6 本报记者 仝晓波;以技术进步促能源产业破茧前行[N];中国能源报;2014年
7 ;市场须为技术进步服务[N];经济日报;2005年
8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范伯元;深入宣传贯彻《北京市技术市场条例》开创北京技术市场工作的新局面[N];北京科技报;2002年
9 东言;宜从技术进步上找出路[N];中国纺织报;2001年
10 记者 王心见;技术进步是全球贸易重要推动力[N];科技日报;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闫宏秀;技术进步与价值选择[D];复旦大学;2003年
2 赵利;技术进步对劳动就业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3 张育明;促进技术进步的税收理论与政策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郭建万;中国金融发展与技术进步:理论和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5 檀勤良;技术进步视角下中国就业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5年
6 邢宏建;网络技术进步与网络标准竞争[D];山东大学;2008年
7 肖六亿;技术进步的就业效应[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8 张红芳;经济增长与发展中的技术进步[D];西北大学;2001年
9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10 潘伟志;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心城市产业演化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范玉杰;浅析1988-2004年我国技术进步对就业总量的相关效应[D];山东大学;2008年
2 粟熙;技术进步对中国就业的影响[D];湖南师范大学;2009年
3 黄珍;国际贸易对我国技术进步的作用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4 田晓芳;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的溢出效应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5 钱茜;外商直接投资和我国技术进步关系的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6 陈娟;山东省技术进步路径与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7 王晓松;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中国技术进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8 陆晓佳;我国技术进步的测度[D];中南财经政法大学;2007年
9 李蓓;市场化与技术进步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包江山;技术进步对碳减排作用路径的实证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6477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647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