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的途径——基于公共就业服务视角
本文关键词:提升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的途径——基于公共就业服务视角 出处:《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5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通过对近5年我国农业转移人口与城镇就业人员就业质量的测算与对比,发现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较差,存在社会保险参保率、劳动合同签订率均较低,工作时间长而就业报酬不高等问题。从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公共就业服务的角度看,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共就业服务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不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法律法规监管机制不完善、公共就业服务财政投入不合理,以及公共就业服务体系不健全等。为此,应推进公共就业服务法制化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监察机制、优化公共就业财政投入、加快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确保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公共就业服务,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质量。
[Abstract]:Through the measurement and comparison of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and the urban employment personnel in recent five years, it is found that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in China is poor, the social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rate and the labor contract signing rate are all relatively low.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the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enjoy urban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The main reasons for the poor employment qu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in China are: the system of laws and regulations related to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is not perfect, and the regulatory mechanism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is not perfect. The financial input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is unreasonable, and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is not perfect. Therefore, we should promote the legal construction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and perfect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We should optimize the public employment financial input, speed up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 system, ensure that the agricultural transfer population enjoys urban public employment services, and improve the employment quality of the agricultural migrant population.
【作者单位】: 四川大学;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机制与监测体系研究”(14ZDA030)(姜晓萍)之子课题“农业转移人口享有城镇基本公共服务的实现机制与政策创新”(蒲晓红)
【分类号】:F323.6;F249.2
【正文快照】: 一、引言农业转移人口,已经成为我国现代产业工人主体,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然而,通过对我国农业转移人口的调查发现,他们的就业质量堪忧,难以享有与城镇职工同等的城镇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麻宝斌;董晓倩;;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2 刘明慧;安然;;政府间财政职能划分:理论适应性与改革思路[J];财政研究;2015年02期
3 尹蔚民;;加强职业教育培训 培养亿万高素质劳动者[J];中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2014年09期
4 刘素华;董凯静;;再论就业质量[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5 宋玉军;;农民工公共就业服务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定位与思考[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2年06期
6 杜丙辰;;着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J];农业经济;2014年05期
7 王阳;;我国就业质量水平评价研究——兼析实现更高质量就业的政策取向[J];经济体制改革;2014年05期
8 尹蔚民;;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 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J];劳动保障世界;2013年01期
9 陈宪;黄健柏;;劳动力市场分割对农民工就业影响的机理分析[J];生产力研究;2009年20期
10 陈建刚;完善我国就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几点建议[J];中国行政管理;2005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南锐;王新民;李会欣;;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评价[J];财经科学;2010年12期
2 麻宝斌;董晓倩;;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3 吕红;金喜在;;实现“体面劳动”的意义及制度性障碍[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3期
4 王飞鹏;;我国实现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2期
5 肖微;方X;;高校毕业生公平就业视角下的政府公共服务优化研究[J];湖北社会科学;2008年07期
6 张林;昂永生;;着力提升新生代产业工人就业质量的思考[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7 陈斌;陈福集;;交易费用理论视角下公共就业服务外部购买适用范围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年11期
8 朱建春;;市场化程度对农户劳动交换形式结构的影响[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23期
9 朱金生;杨丽;杨超;;新经济时代的就业理论:一个广义虚拟经济的视角[J];当代经济;2013年11期
10 蒋利龙;;测绘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现状及趋势分析[J];测绘通报;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君甫;;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城乡公共就业服务体系的探索[A];2007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7年
2 陈斌;楚俊峰;陈福集;;基于直觉模糊多属性决策的政府购买公共就业服务供应商选择研究[A];第十四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沈熙;中国公共就业服务多元提供体制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2 张晓杰;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严明明;论公共服务公平性[D];吉林大学;2012年
4 王飞鹏;我国公共就业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2年
5 徐莉;非政府组织与社会支持体系的构建[D];武汉大学;2009年
6 谭学良;我国县域公共就业服务的碎片化及其整体性治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7 曾保根;公平正义取向下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2年
8 李清贤;理工科硕士生就业质量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晗峰;跨学科视角下公共就业服务NPO途径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韩春佳;大学生就业公共服务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3 樊婷;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视角下的杭州市公共就业服务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宋先龙;我国西部地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5 白杨;民族地区扶贫政府与社会组织合作关系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6 张宇航;我国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1年
7 高雪利;基于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8 张婷;地方政府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安徽大学;2011年
9 陈曦;大学生初次就业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10 赵鹏举;构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途径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魏艳春;;我国人才就业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构成要素初探[J];中国人才;2008年07期
2 陈建辉;孙一平;;我国人才就业公共服务管理现状、困境与出路[J];中国人才;2008年13期
3 谌新民;;新生代农民工进城有赖政府提供均等化的公共服务[J];中国人才;2010年05期
4 安体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逐步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3期
5 吴碧英;吴晓琪;;失业者再就业行为差异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3期
6 许经勇,曾芬钰;竞争性的劳动力市场与劳动力市场分割[J];当代财经;2000年08期
7 贾康;中国财政改革:政府层级、事权、支出与税收安排的思路[J];地方财政研究;2004年01期
8 董再平;;财政分权理论述评[J];当代经济管理;2009年09期
9 陈明星;陆大道;张华;;中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及其动力因子分析[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10 宋玉军;;中国劳动就业制度改革发展动因及趋向的考察[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全国总工会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课题组;[N];工人日报;2010年
2 张国庆;[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3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滕瀚;黄洪雷;;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的社会融入——基于环境心理的视角[J];江淮论坛;2014年01期
2 姜波;;宁波市农业转移人口“城镇化”调查分析[J];统计科学与实践;2014年01期
3 程姝;杨钧天;韩学平;;中外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障比较研究[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2期
4 唐献玲;;激活农业转移人口:破解城乡发展难题的关键[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程业炳;周彬;张德化;;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探索;2014年03期
6 赵继颖;周利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社会保障问题研究[J];学习与探索;2013年11期
7 杜淑芳;;多伦县吸纳转移人口就业现状调查与对策建议[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8 仝尧;;我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路径探讨[J];行政与法;2014年02期
9 孙蚌珠;王乾宇;;在全面改革中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J];山东社会科学;2014年01期
10 李永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道德建设的价值取向探究[J];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2014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盛英斌;;推进城镇化过程中的“逆城镇化”现象探析[A];贵州实施城镇化带动战略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2 官锡强;;基于马斯洛需求理论视角的新型城镇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3 黄双华;;论四川城市化建设的重点[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下册)[C];2002年
4 赵青宇;崔曙平;;转型期关于推进农民就地城镇化的思考[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加快我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N];黑龙江日报;2014年
2 梁月;广东1300万转移人口落户城镇 巨型镇升为市[N];中国县域经济报;2014年
3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 王克忠;让更多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市民[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4 市委党校教授 张道航;“房价不要再涨”城镇化才有希望[N];大连日报;2013年
5 广西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 曹玉娟;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主要路径[N];广西日报;2014年
6 刘晓荣 王秀俊 崔霞;杭锦旗加强转移人口职业技能培训[N];鄂尔多斯日报;2009年
7 咸阳市委党校 王敏鸽;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制约因素及对策[N];陕西日报;2013年
8 政协全国委员会提案委员会;以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核心 积极推动城镇化健康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4年
9 记者 林仪;政府主导 多方参与 成本共担 协同推进[N];人民政协报;2014年
10 王宾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N];农民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协嵩;重点镇吸纳农业转移人口实证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李洪亮;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2 史蒂;农村转移人口社区教育需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3年
3 万子昂;农业转移人口居住现状及住房设计探讨[D];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2014年
4 胡成宇;盘锦市大洼县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状况调查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5 李苗苗;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过程中自愿退出农村的障碍和对策[D];信阳师范学院;2015年
6 林祝琼;基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测算分析[D];浙江财经大学;2015年
7 张欣;黑龙江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14年
8 李婧;农业转移人口子女语言选择及身份构建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9 陈天佑;统筹城乡发展视角下的大理州“农转城”问题研究[D];大理学院;2013年
本文编号:13681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681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