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宏观经济运行相关性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02 08:24
本文关键词: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宏观经济运行相关性实证研究 出处:《西南财经大学》2014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股票市场 资源配置效率 宏观经济 因子分析 VAR模型
【摘要】:股票市场是现代金融的核心,它是股票发行和交易的场所,其具有积聚资本、转让资本、转化资本等功能,其本质上则是优化资源配置。股票市场最早出现在美国,其资源配置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西方经济的发展。而我国股票市场起步较晚。我国第一个证券交易柜台于1986年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正式开始了股票交易。深圳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都于1990年成立。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需要大量资金,而股票市场正好在其中发挥了它积聚资本的重要作用。因此,在我国兴起的这近30年时间里,我国股票市场有了很大发展:截止2013年4月29日,沪市、深市、港市上市公司共4050家,总市值超过了45万亿元,根据2012年GDP计算,证券化率超过了80%,这说明我国股票市场已具有相当规模。然而,大多数人都只关注了股票市场的规模,资金筹集的规模,却忽略了股票市场相当重要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 虽然我国股票市场发展迅速,积聚的资金数额巨大,但却存在制度、结构上的缺陷,而这最终导致的便是我国股票市场信息和效用的缺陷,因此,虽然我国股票市场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却不能够使其得到最优的配置,发挥最大的效用。总之,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使用这些集中的既定资源,获得最大的产出,使得宏观经济能够更好更稳定的运行,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金融业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愈加明显。在股票市场发展的初期,其主要通过金融资源总量的增加来促进经济增长。但目前我国的股票市场已发展到一定规模,仅仅在量上扩大并不能满足宏观经济发展的需求,因此,从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可行的。然而,我国股票市场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缺陷极大地阻碍了股票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如我国股票市场充斥了很多经过改装的国有企业,与政府关系密切,虽然我国股市的已初具规模,但规范制度不完善,监管体制不健全,违规操作频繁。因此,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应如何界定,其在优化资源配置方面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作用,如何影响了宏观经济的运行,其与宏观经济指标之间是否存在联动性等相关研究,对规范我国股票市场,完善金融制度,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不同于西方发达国家,对于我国这样一个金融业起步较晚的国家,股票市场金融资源总量与配置效率是不协调的,然而我国对于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起步较晚,且更多倾向于单方面研究,很少与宏观经济运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因此,本文将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并从全国层面来分析其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 本文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该研究背景和意义,以及国内外学者对股票市场与经济发展相关问题研究的文献综述。 第二部分为实证分析。此部分主要包括变量选取,并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分析,建立计量模型、进行统计检验,并对建模结果进行分析。在实证部分中,主要包括因子分析和VAR模型两个方面。 在因子分析部分又分为两步,第一步本文采用上市公司IPO之后的年度财务指标的变化对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刻画。这不同于传统对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测算。文中选取了偿债能力资本、盈利指标、运营指标等具有代表性的财务指标进行研究。具体为流动比率、运营资本配置比率、流动负债率、资产负债率、营业利润率、资产报酬率、净资产收益率流动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率等9个财务指标,并对其年度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在选取数据时,本文采用了2000年进行IPO上市的128家上市公司财务指标为基础进行筛选,去除中止上市以及财务指标无法得到的部分,收集了其中114家上市公司从2001年到2012年的年度财务指标。选择2000年进行IPO上市公司的的原因在于,在2000年以后我国上市制度有所变化,从依据各省市、各部门的名额配给的“指标制”,变为“通道制”。且这一改变也使得上市公司更重视信息披露,其财务指标的的真实性也更加可靠。通过效度检验、因子载荷矩阵等分析,最终计算综合因子得分,对2001年-2012年各年度的资源配置效率进行综合评价。 第二步因子分析是为后文建立VAR打下基础。由于VAR模型中含有滞后变量,对数据长度要求较高,沿用上文中选取年度财务指标的方法进行分析,这样很可能会造成结果不显著或甚至不能估计出结果。因此在研究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宏观经济变量的相关性部分时,本文采用季度数据进行分析。财务指标仍旧采用了研究股市资源配置效率时所用的9个财务指标。在进行VAR模型的建模分析之前,仍旧对季度财务指标进行因子分析,并对9个财务指标进行整合,即提取公共因子,并通过因子载荷数对各指标进行加权,最终整合成为5个变量,即短期偿债因子、运营影子、资产收益率、资产负债率、流动负债率。因此通过因子分析将9个财务指标综合成为5个大大减少了变量的个数。 在建立VAR模型部分,根据对季度财务指标的因子分析整合成的5个变量,与宏观变量LNGDP和CPI结合起来进行建模分析。在建立VAR模型之前,对各变量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结果表明短期偿债指标、盈利指标、运营指标为平稳序列,而CPI、LNGDP、流动负债比率为一阶差分平稳序列,但这个变量系统具有协整关系,可以建立VAR模型。建立模型的结构较好,拟合优度较高,同时通过了AR根检验,说明文中VAR模型具有稳定性。然后对各变量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各变量间存在一些格兰杰因果关系。此后对变量进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发现各变量对其他变量的冲击后的反映。最后进行方差分解,对每个变量的变化分解成为其他各变量的影响程度。 第三部分,结论和政策建议。根据计量模型的估计结果,对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对宏观经济运行的影响做出详细分析,并给出相应的建议。 总体来说我国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并不高,上市公司在IPO初期时运用资金的效率较高,但其持续时间太短。我国上市公司在短期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这两方面较好,但长期偿债能力、运营能力等方面相对较弱,这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长期发展方面缺乏宏观的控制性,比较注重短期利益。我国上市公司对长远发展缺乏较为体统的规划,缺乏整体的改进意识,对内部控制和资源的分配方面还存在很大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即是企业有大量的资金,也不能充分发挥效用。因此,我国在对IPO制度的改革上应该严把质量关,将更多更好的企业放到股票市场上,并加大监管力度,对其资金的使用做出严格的规定。而从2014年,我国IPO停滞一年多以来终于重启,目标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目前,证监会发起了推进新股发行的体制改革,相信在新的IPO政策下,能够有更多高质量的企业进入到投资者的视线中,推动我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增强资源配置效率。 我国宏观经济变量与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存在一定联系。从VAR模型中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与上市公司财务指标的变化并不同步,有时还存在负面影响。 我国的经济增长对上市公司的运营能力影响较为明显,但长期来看,我国宏观经济的增长并没有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我国的上市公司在经营管理方面存在很大缺陷,缺乏完整的绩效管理和内部人力、生产资源分配体系,不能够与经济发展同步。因此我国应该加强对上市公司的内部治理理念的普及,提高公司的运作效率,使投资者的资金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能够与宏观经济的增长相辅相成。此外,在长期来看,我国GDP的增长并没有使企业的盈利能力有所提高,反而有明显的降低,这说明我国的经济结构并不均衡,总体经济的增长并不能弥补金融市场上的缺陷,企业的盈利能力还存在问题。 我国经济结构不均衡,股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变化与经济增长并不同步,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没有很好地反应到经济增长中去。我国的经济结构有待改善,经济增长方式需要转变。同时,应大力发展我国的股票市场,使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能够增加,这才能促进市场经济更好地发展。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F224;F832.51;F1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余希;;浅析股指期货与证券市场有效性[J];科技创业月刊;2006年10期
2 张培源;;中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波动溢出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2013年03期
3 王锦慧;王倩;;中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与经济增长[J];生产力研究;2010年02期
4 谭志强;;关于中国经济增长与股票市场发展关系的再检测:2001—2007[J];世界经济情况;2008年10期
5 林海明;;因子分析模型的改进与应用[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9年06期
6 李国欣,郭彩琴,郭璐;中国股票市场的效率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5年16期
7 白雪梅;吴德q,
本文编号:13684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68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