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中国人口流动迁移对城市化进程影响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1-04 11:17

  本文关键词:中国人口流动迁移对城市化进程影响的实证分析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流入人口 净迁移人口 城市化 空间效应


【摘要】:人口流动迁移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变迁和城市化中出现的一个重要现象。基于我国30个省域2002-2012年的空间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静态与动态模型实证分析了人口流动迁移对城市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我国城市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整体上有着明显的空间扩散效应;流入人口和流入人口人力资本对我国城市化的影响都很突出,流入人口带来人力资本集聚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要大于简单人口数据的集聚;净迁移人口和净迁移人口人力资本对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影响不是很显著,与我国的户籍制度存在着一定关系,当前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居民的迁徙,对城市化发展起着阻碍作用;经济力量仍是我国城市化水平提高的重要驱动力。因此,在推动城市化进程中,除继续发挥经济力量的核心驱动力作用外,更需重视流动迁移人口对城市化的作用。
[Abstract]:Population mobility and migration is an important phenomenon in China'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and urbanization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Based on the spatial panel data from 2002 to 2012 in 30 provinces of China.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spatial static and dynamic models,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impact of population migration o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urbanization level in China. On the whole, there are obvious spatial diffusion effects; The impact of inflow and inflow of human capital on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very prominent.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agglomeration on urbanization level is greater than that of simple population data. The influence of net migration population and net migration population human capital on China's urbanization level is not very significant, and there is a certain relationship with the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of our country, the current household registration system limits the migration of residents. It hinders the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Economic power is still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refore, in the process of promoting urbanization, in addition to continue to play the role of the core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power. More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role of floating and migrating population in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兰州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不同功能区域定位下甘肃省人口分布、流动迁移与城镇化发展研究”(编号:14LZUJBWYJ002)
【分类号】:C924.24;F299.21
【正文快照】: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人口流动表现出巨大的规模和不断增加的趋势。2000年我国流动人口为1.21亿,到2013年流动人口总量达到2.45亿。伴随着人口流动数量的增加,我国城市化进程也快速提高,城市化水平从2000年的36.2%快速提高到当前的53.7%(2013年),人口流动构成了我国城市化水平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2条

1 白南生;李靖;;城市化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4期

2 王桂新;黄祖宇;;中国城市人口增长来源构成及其对城市化的贡献:1991~2010[J];中国人口科学;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Incom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sidents in Guangxi on the Impact of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马新成;李世平;;基于空间经济学视角下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9期

3 刘松竹;赵子健;吴定伟;;广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4 陈柳钦;;基于产业视角的城市功能研究[J];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5 尹恒;王文斌;沈拓彬;;中国县级地区财力差距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6期

6 王彦智;;提高胶东半岛区域经济收入的对策[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8年03期

7 陈柳钦;黄坡;;产业集群与城市化分析——基于外部性视角[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8 陈柳钦;;基于产业视角的城市功能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1期

9 蒋若凡,赵万江;成都市金牛区外来人口空间集聚特点、形成机制及其调控对策[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5年05期

10 矫霞;谷丽萍;胡长明;;基于BP神经网络的轨道交通对房地产价格影响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史晋川;吴兴杰;;我国流动人口与刑事犯罪率的实证研究:1997-2007[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贾小玫;向波;袁凤华;;陕西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协整分析[A];陕西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0年年会“西部大开发10年”专题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3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沈坤荣;蒋锐;;中国城市化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实证研究[A];2006中国城市可持续发展高层论坛暨第七届江苏城市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6年

5 张鹏;张安录;;城市边界土地增值收益之经济学分析——兼论土地征收中的农民利益保护[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6 陈展图;杨庆媛;张丽;焦庆东;孙小群;;统筹城乡发展背景下城市边缘区农地流转模式探析——以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为例[A];2008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7 陈柳钦;;以产业集群引导城市功能优化[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王耀武;由宗兴;;金融产业布局中城市规划的作用机制[A];和谐城市规划——200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崔凯;;农业劳动力转移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四川省宣汉县为例[A];农业经济问题(2009年增刊)[C];2009年

10 郑秉文;;养老保险关系转续的深远意义与深层思考[A];激辩“新养老策论”[C];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阳;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关系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郑占;基于CA模型的城市用地扩张模拟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范碧霞;农产品物流中心选址决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戴雪;南昌会展品牌战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朱正龙;汉长昌三大城市群空间结构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代秀梅;影响江苏人口生育率的因素探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7 浦承嵩;基于FEEEP的我国适度人口问题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8 唐桂庆;1990年代末人口流动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胡静;芜湖市居住与就业空间关系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10 徐丹丹;农村青年群体婚姻观念变迁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书荣;我国城市化现状、问题及发展前景[J];城市问题;2000年01期

2 邓宇鹏;中国的隐性超城市化[J];当代财经;1999年06期

3 沈建法;1982年以来中国省级区域城市化水平趋势[J];地理学报;2005年04期

4 蔡f ;王美艳;曲s,

本文编号:13782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782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78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