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土地转出行为调查与分析
本文关键词:农户土地转出行为调查与分析 出处:《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农地转出行为 收入效应 回归模型 成渝城乡统筹区
【摘要】:以成渝城乡统筹区农地转出户为研究对象,根据农地转出率的大小将农户分为完全转出户、高度转出户和基本转出户,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OLS回归模型对农户农地转出行为的影响因素及收入效应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成渝城乡统筹区农地转出户的农地转出率不尽相同,完全转出户、高度转出户和一般转出户并存,农地转出方式和转出对象虽然存在多样性,但农地仍以小规模分散转出为主;稳定的非农收入、政府的积极推动以及合理的农地转出价格促进了农户农地转出率的提高,而土地细碎化和较多的家庭常年务农人口数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户农地转出行为;农户农地转出是一种理性决策行为,农地转出率越高,农户的收入效应就越明显,收入由多至少依次为完全转出户、高度转出户和一般转出户。
[Abstract]:In Chengdu area of farmland transfer farmer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ccording to the size of farmland transfer rate will be divided into completely out of peasant households, households and households to turn out highly basic, by analyzing the effect of multiple linear regression model and OLS regression model on Farmers' behavior of farmland transfer factors and the income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Chengdu Chongqing urban and rural land overall area of out door farmland transfer rate is not the same, completely out of households, households and households generally turn out highly coexist, and out of farmland transfer object although there is diversity, but the land is still on a small scale scattered out; non-agricultural income stability, and actively promote the government and reasonable price to promote farmland transfer farmers to improve the farmland transfer rate, while the number of family farming population of perennial land fragmentation and more to some extent hindered the rural land transfer; farmers land Transfer is a rational decision making behavior. The higher the farmland transfer rate is, the more obvious the farmers' income effect is. The income is at least in the order of fully transferred households, highly transferred households and general transferred households.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重庆蓝德国土资源研究开发中心;
【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13BAJ11B02)
【分类号】:F321.1;F224
【正文快照】: 0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镇化、工业化进程的深入推进为扩大农民就业空间和收入来源提供了新的契机[1-2]。近年来,受农业比较效益的影响,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速度和规模都在不断地增加[3-5]。突出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现象无疑对传统农业生产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和排斥,诸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任辉;吴群;;外部利润、产权界定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成都市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解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3期
2 杜培华;欧名豪;;农户土地流转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8年01期
3 漆世兰;杨锦秀;石川;;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生产的负面效应分析——基于西南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状况的调查[J];农村经济;2009年10期
4 卞琦娟;周曙东;葛继红;;发达地区农地流转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农户样本数据[J];农业技术经济;2010年06期
5 翟研宁;梁丹辉;;传统农区农户土地转出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3期
6 马育军;黄贤金;许妙苗;;上海市郊区农业土地流转类型与土地利用变化响应差异性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6年05期
7 何萍;张文秀;;城乡统筹试验区农户农地流转意愿研究——基于成都市296户农户调查[J];资源与产业;2010年05期
8 黄祖辉;王朋;;农村土地流转:现状、问题及对策——兼论土地流转对现代农业发展的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2期
9 钟涨宝,汪萍;农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户行为分析——湖北、浙江等地的农户问卷调查[J];中国农村观察;2003年06期
10 叶剑平;蒋妍;丰雷;;中国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调查研究——基于2005年17省调查的分析和建议[J];中国农村观察;2006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浙;李静;;土地流转对发展现代农业的作用分析(英文)[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09年10期
2 ;Willingness of Rural Households in Mountainous Areas towards Land Transfer——A Case of Beiliang Village, Wuxiang County, Shanxi Province[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0年12期
3 ;Influencing Factors of Householders' Transferring out Cultivated Land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4 郭继;;家庭土地承包经营权设立模式的立法选择——以法经济学和法社会学交叉为视角[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5 王世杰;原东方;;新时期农村土地流转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山东农业科学;2010年08期
6 董娅;;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的“国田模式”主要做法与思考[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09年09期
7 朱广其;;我国农地市场化流转的问题与对策[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8 詹和平;;农村土地流转问题实证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9 胡俊峰;张娟;;农地流转新动向的经济学分析——以江苏南通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0期
10 武剑;;农地市场流转管理机制的构建——以法国土地治理和乡村建设组织为鉴[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广辉;;农民土地流出意愿研究——基于辽宁西部三市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度(第八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下册)[C];2010年
2 王海燕;濮励杰;;土地细碎化问题研究浅析[A];发挥资源科技优势 保障西部创新发展——中国自然资源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3 赵晓霞;;基于乡村规划转型的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个案研究——以乡域政治研究《小镇喧嚣》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4 赵晓霞;杨宇振;;基于农村土地产权制度的乡村规划初步研究——以乡域政治研究《小镇喧嚣》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吴彩虹;;欠发达地区农村土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分析——以遵义市100个村的农户为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6 李家祥;崔丽娟;;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土地制度创新理论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7 詹晨晖;颜峥;;农村土地流转意愿度模型的构建与应用——以重庆市为例[A];自主创新与持续增长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3)[C];2009年
8 谢小蓉;傅晨;;近年来中国农地使用权流转问题研究综述(2000—2008)[A];纪念农村改革30周年学术论文集[C];2008年
9 谭丹;黄贤金;;农村非农就业与农村土地流转的关系研究——以江苏省宝应县农户调研为例[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田帅;王晨罡;李军信;房凯;;大陆农地流转的现状与分析[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黎义;劳动力外出务工对农户农业生产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1年
2 周江梅;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3 黄河;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制保障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蒋满霖;中国农村金融生态优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5 王跃梅;农村劳动力外流与粮食安全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张世勇;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返乡农民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王敬贤;现阶段农村劳动力流动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张益丰;三农问题视阈中企业领办农业综合性合作社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9 滕海峰;欠发达地区土地要素对农户生产行为的影响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杨向飞;西部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发展问题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熊成喜;水库移民安置区土地流转规模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李进军;库区移民安置中农地补偿价格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胡柳;农户耕地经营规模及其绩效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韩超;浙江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5 高淦;枣庄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6 刘勇;甘肃省典型地区农户土地流转行为与意愿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7 陈玲艳;福州市农村土地流转现状与对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相焕伟;集体土地流转的冷思考[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9 吴小花;现阶段我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的探讨[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晓安;农村土地制度变革中农民利益保护的研究[D];苏州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谢晓鸣;;农村耕地撂荒的成因与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06年03期
2 张文秀,李冬梅,邢殊媛,张颖聪;农户土地流转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3 樊小钢;土地的保障功能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创新[J];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2003年04期
4 王鹏,田亚平,张兆干,黄贤金;湘南红壤丘陵区农户经济行为对土地退化的影响——以祁东县紫云村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4期
5 梁流涛;曲福田;王春华;;基于DEA方法的耕地利用效率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8年02期
6 詹和平;张林秀;;家庭保障、劳动力结构与农户土地流转——基于江苏省142户农户的实证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7期
7 刘传江;徐建玲;;“民工潮”与“民工荒”——农民工劳动供给行为视角的经济学分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05期
8 朱莉芬;骆东奇;李颖慧;;重庆市统筹城乡进程中农民对土地流转的意愿分析[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2009年01期
9 孔祥斌,张凤荣,齐伟;基于农户利用目标的集约化农区土地利用驱动机制分析——以河北省曲周县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4年03期
10 谭永忠,吴次芳,牟永铭;20世纪90年代浙江省耕地非农化过程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1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韩俊;[N];人民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杨晓艳;土地开发整理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年
2 王瑷玲;区域土地整理时空配置及其项目后评价研究与应用[D];山东农业大学;2006年
3 付光辉;土地整理生态风险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7年
4 雷广海;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星;发挥税收的收入效应调节收入差距[J];理论导刊;2003年08期
2 孙巍;谢淑萍;朱嫒玲;林国怀;;收入效应说与现阶段轿车市场需求的规律性——基于2004-2006年21种典型轿车月度数据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8年08期
3 陈东;;我国农民自我就业的收入效应及其影响因素[J];财贸研究;2009年01期
4 苏中兴;曾湘泉;;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工人技能水平和收入效应——来自5家制造型企业21个生产车间的经验证据[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1年06期
5 文乐;麻学锋;;乡村旅游对农民的收入效应及其机制探究——以凤凰县为例[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8期
6 王文成;周津宇;;农村不同收入群体借贷的收入效应分析——基于农村东北地区的农户调查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2年05期
7 卢锋;今年应当实施棉花收购价支持政策——棉花改革的棉农收入效应与供求过度调节问题[J];中国经贸导刊;1999年21期
8 张改清;;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下农户储售粮行为响应及其收入效应[J];农业经济问题;2014年07期
9 杜苗苗;刘超;;中国居民储蓄租金效应与收入效应的动态分析[J];上海金融;2006年07期
10 吴艳;;我国储蓄利率与收入效应分析[J];西部金融;2007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陈东;;我国农民自我就业的收入效应及其影响因素[A];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挑战·机遇·对策——山东省社会科学界2009年学术年会文集(2)[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周炳林;需重视消费不足中的“收入效应”[N];21世纪经济报道;2007年
2 记者 过国忠;无锡多项经济指标有新突破[N];科技日报;2010年
3 周印东 强殿英;如何评价企业战略成败(二)[N];海峡财经导报;2005年
4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赖德胜;人力资源的“99°+1°论”[N];北京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张粼粼;扩农民需求,着眼生产需求更佳[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6 深圳大学国际金融研究所所长 国世平;论自然环境对消费的影响[N];消费日报;2004年
7 牧科;我国生猪市场高位波动还能维持多久[N];中国畜牧报;2005年
8 李仁君;价低为何买者众[N];海南日报;2007年
9 本报评论员;最需要理解的是企业家[N];湖北日报;2002年
10 记者 潘晟;安倍“第三支箭”恐难中靶心[N];上海金融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李树森;中国农村居民健康收入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广慧;人力资本投资收入效应的经验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丽丽;培训的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D];吉林大学;2012年
2 张璐璐;湖南承接产业转移的收入效应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3年
3 邓香林;FDI在中国城市的就业效应和收入效应[D];湖南大学;2010年
4 周微;我国城镇化发展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4年
5 张阳;对外贸易与环境污染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0年
6 谭烨;基于农业经济资本化的微型金融收入效应研究[D];湖南大学;2011年
7 吴庆源;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12年
8 王晓飞;新生代劳工的流动与工资收入研究[D];河南大学;2014年
9 李志飞;基于参缴者收入效应的我国住房公积金利益补偿问题探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4年
10 崔如慧;知识经济时代资本有机构成变动及其收入效应[D];山东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3798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3798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