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观光农业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效应分析——以陕西汉中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6 18:03

  本文关键词: 观光农业 城乡一体化 互动效应 协整检验 格兰杰因果检验 出处:《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清晰界定了观光农业和城乡一体化概念的前提下,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观光农业与城乡一体化的互动机理;然后运用2001—2013年陕西汉中市城乡发展与观光农业的相关数据实证考查了二者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发现:观光农业与城乡一体化之间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并且观光农业和城乡一体化互为因果,这就证明观光农业的发展是生态资源丰富的落后地区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有效途径;据此,提出了汉中市进一步发展观光农业、促进城乡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Abstract]:On the premise of clearly defining the concept of tourism agriculture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interaction mechanism of tourism agriculture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analyzed theoretically. Then using the data of urban and rural development and tourism agriculture in Hanzhong City of Shaanxi Province from 2001 to 2013, the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long-term equilibrium relationship between tourism agriculture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nd tourism agriculture and urban-rural integration are causality. This proves that the development of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is an effective way to narrow the gap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areas and realize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with rich ecological resources. Based on this,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developing sightseeing agriculture and promoting the integration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 Hanzhong City.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0XJA630004) 陕西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3D016)
【分类号】:F323.4;F299.21
【正文快照】: 城乡差距一直是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主要障碍,解决城乡差距问题也是今后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地指出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实现城乡一体化[1]。那么,怎样才能实现城乡一体化、形成城乡互动的局面呢?20世纪70年代,国外学者普林斯顿(Pr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应瑞瑶,褚保金;“旅游农业”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社会科学家;200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2 景冰琦;刘琨;;简析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3 孙群郎;美国现代城市郊区化原因再探[J];安徽大学学报;2004年04期

4 黄竹喧;;论《明日的田园城市》与中国土地制度改革[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6期

5 朱春艳;张戎;;农田与城市景观的自然融合探析——以宁波北仑农业观光园景观设计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9期

6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7 刘静怡;;基于城乡统筹的生态住区理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8 顾馨梅;苏君阳;;城乡一体化进程中推动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制度创新[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2期

9 卢依川;段建南;;绿心地区土地管理模式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9期

10 童培浩;;对城市绿心的探讨[J];现代农业科技;2011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高伟;海洋空间资源性资产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夏桂平;基于现代性理念的岭南建筑适应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秦伟江;城市化进程中的民族区域自治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代俊兰;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及当代价值[D];南开大学;2010年

6 李玉峰;新遗产城市[D];中央美术学院;2010年

7 董菲;武汉现代城市规划历史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8 戴美琪;休闲农业旅游对农村社区居民的影响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9 傅晓珊;城市土地利用与产业结构均衡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郑皓;北京新城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包雄伟;我国大都市区新城规划的实施模式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2 王树欣;长三角船舶工业布局特征与发展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3 郑涛;杭州市山水格局背景下的绿地系统构建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刘金璇;山东半岛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高晓停;土地利用规划的法制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付建新;基于分形理论的青海省城镇体系结构研究[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7 张春彦;邯郸市城市住区更新研究[D];河北工程大学;2010年

8 唐蓉;傅家边农村科技投入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9 段艳;论休谟史学[D];淮北师范大学;2010年

10 王丹;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及其在资源环境约束下合理性测度[D];南昌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刘营军,于永献,高贤伟;生态旅游农业的特点及其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02期

2 赵树枫,张强;都市农业的意义及其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J];农业经济问题;1998年04期

3 方志权;;上海与日本的都市农业[J];上海经济;1997年05期

4 刘达华;略论旅游农业[J];特区经济;1989年06期

5 范子文;试论观光农业[J];农业区划;1993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金国龙;推进城乡一体化初探[J];农村财政与财务;2004年05期

2 冯顺桥;“五轮”驱动:朝着城乡一体化[J];求是;2004年11期

3 张松泉,翁明;关于推进城乡一体化及进程监测的思考[J];浙江统计;2004年08期

4 王玉林;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促进城乡经济协调发展[J];天府新论;2004年S1期

5 黄萌;探索统筹新路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J];今日浙江;2004年08期

6 ;浙江嘉兴率先建立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39期

7 朱家良;;统筹城乡发展 推进城乡一体化——关于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若干问题探讨[J];浙江经济;2004年23期

8 曹荣庆;;浙江城乡一体化的实践模式[J];浙江经济;2004年23期

9 彭穗宁;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失地农民的再社会化[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年09期

10 王春光;推进城乡一体化要注意的问题及建议[J];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5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洪跃;张雄;;湖北省城乡一体化评价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段小梅;张耀华;赵旭;邓晓娜;;成都市城乡一体化水平的实证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3 刘志仁;;关于扎实推进首都城乡一体化的若干思考[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4 张文茂;;北京市城乡一体化与农村城镇化转型[A];当代北京研究(2010年第1期)[C];2009年

5 杨玉民;;推动汕头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代研究[A];2011广东社会科学学术年会——地方政府职能与社会公共管理论文集[C];2011年

6 刘岩;;浅谈如何实现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7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专辑上册[C];2009年

8 杨玉民;;推动汕头迈向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时代研究[A];地方政府发展研究(第七辑2011)[C];2012年

9 吴强;张乃文;;首都城乡一体化的新选择:经验、问题与新路径[A];城乡一体化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2首都论坛文集[C];2012年

10 张祖群;邓阳;;试论国内外城乡一体化的经验、误区以及对北京的借鉴[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吴丹 蒲兰;“推进城乡一体化见成效”成为昨日市民推荐最热点[N];成都日报;2007年

2 本报评论员;必须坚持完善体制机制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N];成都日报;2007年

3 姚庚荣 虞圣强;城乡一体化建设之探[N];常州日报;2007年

4 本报记者 顾海洋;积极推进城乡一体化[N];贵阳日报;2007年

5 本报记者 顾海洋;切实做好城乡一体化推进工作[N];贵阳日报;2007年

6 记者  马国军;我市加速形成城乡一体化格局[N];济南日报;2007年

7 李伟;6个专项规划推进城乡一体化[N];莱芜日报;2007年

8 周玲艳;提高“四种能力” 推进城乡一体化[N];唐山劳动日报;2007年

9 晓红;涪陵区推出城乡一体化医疗救助新政策[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7年

10 武平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加快农民进城步伐[N];洛阳日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晖;信息化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李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韩立红;哈尔滨都市圈内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张军;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完世伟;区域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江敦涛;山东半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汤芷萍;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城乡一体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汤卫东;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史小红;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理与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黄国胜;西咸大都市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平;鄂尔多斯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胡兰芳;县域城乡一体化实践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3 韩强;城乡一体化实现路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吴红兵;河南省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5 郎海蕾;中心镇推进城乡一体化模式与路径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

6 李静;大连市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崔凤;新疆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3年

8 高增芹;基于城市化质量的武汉市城乡一体化及其时空变化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4年

9 刘聃;政府与市场协调推进城乡一体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4年

10 杨剑宇;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农村社区建设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4662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4662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e64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