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江苏省乡村性的县域差异时空分析

发布时间:2018-02-26 01:30

  本文关键词: 乡村性 熵值法 县域差异 江苏省 出处:《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5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基于城乡一体化的思想构建乡村性指数(RI),运用熵值法确定2001~2012年乡村性指数的权重,以乡村性指数为变量,运用差异系数对江苏省乡村性县域差异的演变过程与空间格局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江苏省乡村性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呈现不断减弱的趋势,县域乡村性在2001~2007~2012年表现为总体缩小基础上的先缩小后扩大的演变格局。县域乡村性各子系统发展不平衡,主要表现为土地利用差异,人口发展、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差异相对较小。在空间上,县域乡村性呈现由苏北苏中地区向环太湖和宁镇地区不断极化的过程。其中苏南地区以向下收敛为主;苏北地区以向上收敛为主;苏中地区以向上发散为主。
[Abstract]:Based on the idea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the ruralness index is constructed, and the weight of ruralness index from 2001 to 2012 is determined by entropy method, and the ruralness index is taken as variable. This paper makes a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evolution process and spatial pattern of the rural county area difference in Jiangsu Province by using the coefficient of difference.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2001, the rural nature of Jiangsu Province has been weakening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urbanization level. From 2001 to 2012, the rural area of the county showed the evolution pattern of first shrinking and then expanding on the basis of the overall reduc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ub-systems of the county rural was unbalanced, mainly manifested in the difference of land us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opulation.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infrastructure is relatively small. In space, the rural area in the county area shows a process of continuous polarization from the central area of northern Jiangsu to the areas around Taihu Lake and Ningzhen, in which the south of Jiangsu mainly converges downward; The northern part of Jiangsu is mainly convergent upward, while the central part of Jiangsu is dominated by upward divergence.
【作者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071114) 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项目(CXZZ13_0400)
【分类号】:F327;F299.27;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欧名豪,李武艳,刘向南,谌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2 龙花楼;刘彦随;邹健;;中国东部沿海地区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J];地理学报;2009年04期

3 张小林;乡村概念辨析[J];地理学报;1998年04期

4 李雪梅;张小雷;杜宏茹;;新疆塔河流域城镇化空间格局演变及驱动因素[J];地理研究;2011年02期

5 郑文升;王晓芳;李诚固;;1997年以来中国副省级城市区域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空间差异[J];经济地理;2007年02期

6 孟欢欢;李同f;于正松;李飞;;安徽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4期

7 李孝坤;李媛;成国积;翁才银;;重庆三峡库区县域乡村性评价[J];经济地理;2013年06期

8 周玉玉;马晓冬;赵彤;;徐州市镇域乡村发展类型及其乡村性评价[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3年06期

9 余华;张小林;黄飞飞;崔开俊;王丽莉;;江苏省县域城市性发展差异的BP神经网络测定[J];人文地理;2009年04期

10 欧向军;甄峰;叶磊;杨恒;顾秋芸;;江苏省城市化质量的区域差异时空分析[J];人文地理;2012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晓华,华波,周显祥,张婷;中国乡村社区地理学研究概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5年04期

2 门可佩;周萍;;我国东部十大城市生态环境评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17期

3 徐秋艳;;城市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4 门可佩;周丽;;江苏区域经济的熵值评价和灰色预测[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9期

5 门可佩;周丽;鲜丽华;;江苏粮食安全分析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2期

6 黄强;陆迁;赵学平;;榆林地区生态经济综合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8期

7 汤澍;陈智博;丁蕾;周章;;基于乡村旅游多元影响效应的花卉旅游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3期

8 许颜杰;马维鸽;;民国以来的乡村发展理论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33期

9 武玉艳;葛兆帅;蒲英磊;刘光启;;基于熵值法的农业洪涝灾害脆弱性评价——以江苏省盐城市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04期

10 才春红;王健;;河北省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及对策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裴玉龙;付川云;;城市冰雪路面交通运行安全评价[A];科技创新 绿色交通——第十一次全国城市道路交通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2 王华萍;;一种指标合成方法的改进及其在县域信息化测评中的应用[A];2007年河北省电子学会、河北省计算机学会、河北省自动化学会、河北省人工智能学会、河北省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会、河北省软件行业协会联合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王亚力;彭保发;;新世纪中国四大区域城市化进程及其综合效益的对比分析[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会第六届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吴小根;陈智博;宋福临;;关于乡村旅游若干问题的探讨[A];江苏省旅游学会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于新莲;;基于熵理论的新疆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A];中国企业运筹学[C];2009年

6 杜国明;郭翔宇;刘燕;;黑龙江近三十年来耕地集约利用的历史考察[A];节约集约用地及城乡统筹发展——2009年海峡两岸土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武艳;;城市化与耕地利用水平的空间差异研究——以珠江三角洲为例[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8 张瑞龙;张玮;;主成分分析与熵权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模型及应用[A];江苏省现场统计研究会第11次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9 王晖;;近5年国内高等师范院校档案学研究论文定量分析[A];回顾与展望:2010年全国档案工作者年会论文集(上)[C];2010年

10 王军;振楼;远;丽娜;春娟;;长江口滨岸湿地环境信息系统(TWEIS)的建立与应用[A];全国地图学与GIS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董战峰;国家水污染物排放总量分配方法研究[D];南京大学;2010年

2 王庆松;山东城市化发展战略对大气环境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3 王亚力;基于复合生态系统理论的生态型城市化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

4 边振兴;沈阳经济区核心地带村庄用地转型与调控研究[D];沈阳农业大学;2010年

5 何磊;中国乡村—城镇转型的经济学分析[D];西北大学;2011年

6 于东明;鲁中山区乡村景观演变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1年

7 张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金沙江攀西河段水系形态及泥石流危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8 鲁凤;生态足迹变化的动力机制及生态足迹模型改进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张强;欠发达地区城乡过渡带主动城市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10 张延平;区域人才结构动态适配区域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天宝;中国地级以上城市城市化质量特征及空间差异分析[D];辽宁师范大学;2010年

2 梁超;海洋开发对沿海地区城市化进程的影响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王晓玲;我国风暴潮灾害经济风险区划[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宋磊;我国开发性金融机构经营绩效评价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于婷婷;山东省金融增长极的选择与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王玮;“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株洲新农村景观规划设计研究[D];湖南工业大学;2010年

7 唐燕萍;基于熵理论的企业财务危机预警研究[D];江南大学;2010年

8 王雪如;杭州双桥区块乡村“整体统一·自主建造”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林敏;就地城镇化视角下福建省县域城镇化地区差异及其影响因素[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10 丁可武;乡村公园旅游开发条件评价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麻永建;;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江苏省小城镇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05期

2 朱玉春;黄增健;;陕西省农村经济发展地区差距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07期

3 张荣天;张小林;;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4 薛东辉,窦贻俭;仪征市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1998年01期

5 王合生,李昌峰;长江沿江区域空间结构系统调控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0年03期

6 欧名豪,李武艳,刘向南,谌明;区域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度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5期

7 刘盛和;中国城市化水平省际差异的成因探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4年06期

8 沈立人;全面理解和整体推进城市化[J];财经问题研究;2001年03期

9 王家庭;唐袁;;我国城市化质量测度的实证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9年12期

10 李孝坤;韦杰;;资源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的退耦分析——以重庆都市区为例[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周丽萍;中国人口城市化质量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绮清;;基于县域尺度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乡村性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04期

2 张荣天;张小林;;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3 冯淑华;沙润;;乡村旅游的乡村性测评模型——以江西婺源为例[J];地理研究;2007年03期

4 孟欢欢;李同f;于正松;李飞;;安徽省乡村发展类型及乡村性空间分异研究[J];经济地理;2013年04期

5 ;[J];;年期



本文编号:15359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359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384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