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差序制造与污名构建——再议“杀马特”群体

发布时间:2018-03-10 22:46

  本文选题:杀马特 切入点:城镇化 出处:《中国青年研究》2015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的快速城镇化引起了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青年亚文化的勃兴,它为杀马特群体的生成提供了动力与背景。强势话语借由杀马特与都市精英在身体、职业和社会空间等方面的对比,重新制造了不公正的社会地位差序,以此来实现城乡身份的再生产。这一差序在城乡二元格局、身体消费的可能性以及网络技术普及的推动下,将杀马特彻底转化成了象征性的污名。它不仅起到区隔和贬损的作用,更是通过"土气与洋气"的外形特征再度划分出了"农民与市民"的绝对界限。杀马特青年所承受的差序与污名,仍然复刻了城市管理对于农民工"经济接纳,社会排斥"的陈旧逻辑。当前,我们要破除杀马特的污名,就必须从根源上解决城乡关系和"土客"关系的双重失调,进而真正落实新型城镇化"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
[Abstract]:The rapid urbanization of our country has caused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social structure and the flourishing of the youth subculture, which provides the motive force and background for the formation of the killing Matt group. The comparison between occupation and social space recreates unfair social status difference order to realize the reproduction of urban and rural identity. This difference is promoted by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the possibility of body consumption and the populariza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y. Turning the killing of Matt into a symbolic stigma. It's not only divisive and derogatory, Even more, the absolute boundary between "peasants and citizens" is once again divided by the external characteristics of "earth gas and foreign gas." the difference and stigma suffered by the killing of the young Matt are still engraved again by urban management on the "economic acceptance" of migrant workers. The old logic of social exclusion. At present, if we want to break the stigma of killing Matt, we must solve the dual imbalance between urban and rural relationship and "native-guest" relationship from the root, and then truly implement the new urbanization "people-oriented" value concep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项目号:11&ZD036)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倒城乡二元结构下微观社会基础重构”(项目号:14YJC840008)
【分类号】:F299.21;D432.6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张天潘;;“杀马特”:一个需要被了解的存在[J];南风窗;2013年04期

2 程士强;;网络社会与社会分层:结构转型还是结构再生产?——基于CGSS2010数据的实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3 周晓虹;;再论中国体验:内涵、特征与研究意义[J];社会学评论;2013年01期

4 徐德明;;“乡下人进城”叙事与“城乡意识形态”[J];文艺争鸣;2007年06期

5 张乐;常晓梦;;“杀马特”现象的社会学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文淑;;梦想与现实:新世纪中国乡村叙事中的进城农民形象[J];长城;2012年04期

2 宋凯;;游走在城市边缘的“拾荒者”——浅析贾平凹《高兴》的底层写作[J];当代小说(下半月);2009年05期

3 王永兵;;当代主体的建构与新时期文化图景——论新时期小说中的“新人”形象[J];东南学术;2012年03期

4 郝延斌;;我们时代的衣裳——当代电影中的服装、身份与政治[J];当代电影;2013年08期

5 邓永辉;;转移就业农民的特征和困境分析[J];才智;2013年18期

6 邓永辉;;职业教育是实现新生代农民工需求与政策契合的现实选择[J];成人教育;2013年08期

7 严静;;身体的自我规训与抗争表达——对阿玲就业流动经历的性别解读[J];妇女研究论丛;2014年03期

8 刘磊;;小村之变与中国之变[J];法律和社会科学;2013年01期

9 倪星;原超;;地方政府的运动式治理是如何走向“常规化”的?——基于S市市监局“清无”专项行动的分析[J];公共行政评论;2014年02期

10 周凤梅;;当代大学生微博文化困境及其引导[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孙睿诒;陶双宾;;身体的征用:一项关于体育与现代性的研究[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女性人才发展规律与政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文淑;新世纪中国乡村叙事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2 赖英晓;饥饿叙事的意识形态建构[D];上海大学;2009年

3 陈一军;农民工小说叙事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吴睿;论农民的法定权利及其实现[D];苏州大学;2013年

5 王晓刚;心理疾病内隐污名的评估及其预测因素[D];西南大学;2013年

6 崔彦玲;近二十年女作家小说中的“乡土女性”书写[D];南开大学;2013年

7 袁丹;基于信息诉求的身体语言设计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4年

8 毛毳;20世纪美国现代舞四次转型中对东方文化借鉴研究[D];中国艺术研究院;2014年

9 李华;隐蔽的水分配政治[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10 刘靖;摸着石头越洋:国家资本走出去[D];中国农业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波;“乡下人进城”小说中的“日常生活方式”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金山;国内对农电视现状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李玉杰;新世纪“乡下人进城”叙事的“表述”偏颇[D];郑州大学;2011年

4 胡洪春;论消费文化语境中的底层叙事[D];郑州大学;2011年

5 蒋军;又见“香雪”[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傅翼;双重视角下的城乡叙事[D];江西师范大学;2009年

7 王蕊;1990年代以来“农裔作家”的城市想象[D];福建师范大学;2009年

8 施春艳;苦难叙述与形象建构[D];河南大学;2010年

9 理清丽;论刘庆邦小说中的苦难书写[D];扬州大学;2010年

10 文宽;论毕飞宇小说的城市书写[D];广西师范学院;2012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路路;社会转型与社会分层结构变迁:理论与问题[J];江苏社会科学;2002年02期

2 尹冬华;;幻觉与现实:互联网在中国的民主功能——基于西方文献的述评[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9年01期

3 黄万盛;刘涛;;全球化时代的中国价值[J];开放时代;2009年07期

4 马广海;;贫富差距悬殊也是一种中国体验[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05期

5 谢俊贵;社会信息化过程中的信息分化与信息扶贫[J];情报科学;2003年11期

6 李春玲;当代中国社会的声望分层——职业声望与社会经济地位指数测量[J];社会学研究;2005年02期

7 李路路;;再生产与统治——社会流动机制的再思考[J];社会学研究;2006年02期

8 周晓虹;;中国研究的可能立场与范式重构[J];社会学研究;2010年02期

9 李燕;;网络传播中的社会分层[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8年10期

10 周晓虹;;中国经验与中国体验:理解社会变迁的双重视角[J];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06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小广;小婧;;暮光里的“婚礼”,少年马特和渐冻女孩的永世离别[J];幸福(情爱);2011年05期

2 震周;[法国]马特教授访问我系[J];国际政治研究;1996年02期

3 张天潘;;“杀马特”:一个需要被了解的存在[J];南风窗;2013年04期

4 牛丽莉,丁红;“马特莱法则”在管理中的应用[J];领导科学;2001年16期

5 张乐;常晓梦;;“杀马特”现象的社会学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4年07期

6 张文娟;;天降浪漫,,圣马特奥见证“环保情侣”天长地久[J];爱情婚姻家庭(冷暖人生);2008年01期

7 蒋莉;;俄罗斯“政治女强人”马特维延科[J];国际资料信息;2007年09期

8 惠博;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保护神——临夏回族自治州公安局副局长马特同志的先进事迹[J];发展;1999年10期

9 ;待遇不同[J];政府法制;2010年15期

10 董汉河;;一个罪恶家族的覆灭[J];报告文学;2001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李汉儒;李怡真;;运用“马特莱法则”,开展素质教育[A];全国教育科研“十五”成果论文集(第一卷)[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林山;零售巨头凯马特破产[N];国际金融报;2002年

2 刘仁;珠海炬力与美国矽马特达成和解[N];中国知识产权报;2007年

3 杨步月;隆马特圈钱游戏把自己玩死[N];中国商报;2002年

4 ;凯马特危机越陷越深[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5 本报记者文雪梅;凯马特有望摆脱破产危机 [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6 郎楷淳译自美国《商业周刊》;凯马特:“蓝灯”照我去战斗[N];厂长经理日报;2001年

7 特约撰稿 林树山 记者 李春喜;零售巨子凯马特破产 宏图高科货款打水漂[N];中国经营报;2002年

8 郎楷淳 编译;凯马特:还有最后一个机会[N];厂长经理日报;2002年

9 杨秋艳;凯马特:零售之王倒闭[N];北京科技报;2002年

10 记者 李巍;宏图高科未受“凯马特案”影响[N];中国证券报;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举;对笛卡尔“马特席斯”思想的探索与反思[D];东北师范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954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5954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e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