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研发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机制研究
本文选题:国际研发城市 切入点:形成机制 出处:《城市发展研究》2015年08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国际研发城市是知识经济时代伴随研发全球化过程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空间形态与城市功能,亟需重点关注。综合运用新经济增长、全球价值链以及城市创新系统等理论工具,尝试搭建国际研发城市形成与发展机制的理论解释框架。研究表明,国际研发城市的形成根植于知识经济时代的深刻背景。在新经济下,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研发网络的空间扩张与地方镶嵌改变了全球价值链中研发与设计环节的集聚程度与趋势,构成国际研发城市崛起的外部动力条件;同时,凝结于城市中的基于自身研发资源禀赋的地方竞争优势与研发系统的完善程度是推动国际研发城市形成与发展的内生基础。在未来,应当通过融入全球研发网络与优化城市研发系统内外两方面相协调的路径来整合全球力量与本地资源,进而推动国际研发城市的形成与持续发展。
[Abstract]:International R & D city is a new spatial form and urban function which appears along with the globalization of R & D in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It is urgent to pay attention to the new economic growth, global value chain, urban innovation system and other theoretical tool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ormation of international R & D cities is rooted in the profound background of the era of knowledge economy. The spatial expansion and local mosaic of the global R & D network dominated by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change the degree and trend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R & D and design links in the global value chain, and constitute the external dynamic conditions for the rise of international R & D cities. The loc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based on its own R & D resource endowment and the degree of perfection of R & D system are the endogenous basis for the 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 & D cities. We should integrate global forces and local resources by integrating global R & D network and optimizing urban R & D system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ternational R & D cities.
【作者单位】: 上海社会科学院部门经济研究所;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全球生产网络、地方产业升级与中国高科技城市发展(41001106)
【分类号】:F299.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王铮;杨念;何琼;姚梓璇;;IT产业研发枢纽形成条件研究及其应用[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2 张幼文;知识经济的生产要素及其国际分布[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8期
3 黄亮;王馨竹;杜德斌;盛垒;;国际研发城市:概念、特征与功能内涵[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章琴;刘志迎;;基于产业链的自主创新系统分析[J];安徽科技;2011年09期
2 武洪玲;;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因子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3 姜海银,邓光庆;发展区域性竞技体育对加快城市发展之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5年02期
4 徐斌;李燕芳;;生产要素理论的主要学派与最新发展[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5 张晓华;丁苏苗;;跨国公司R&D全球化的新视角[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6 段利忠,刘思峰;技术扩散场技术扩散状态模型的理论研究[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2期
7 段利忠,刘思峰;灰色聚类分析法评价城市创新能力[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8 李洁;跨国公司在中国R&D投资区位选择的实证分析[J];商业研究;2005年08期
9 施冬健;张黎;;城市的集聚与扩散效应[J];商业研究;2006年05期
10 顾瑜婷;梅强;;城市创新能力的模糊综合评审研究[J];商业研究;2006年0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刘伟,盖文启;从区域创新环境视角看北京市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力[J];北京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2 周一星;;城市研究的第一科学问题是基本概念的正确性[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3 王铮;杨念;何琼;姚梓璇;;IT产业研发枢纽形成条件研究及其应用[J];地理研究;2007年04期
4 刘燕华,李秀彬;国家创新系统研究中地理学的视角[J];地理研究;1998年03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寿航涛;;智慧城市的网络建设与分析[J];信息通信;2012年01期
2 高邦仁;;2013智慧城市的背后[J];互联网周刊;2013年Z1期
3 芦效峰;程大章;;智慧城市与社会及经济信息化[J];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13年04期
4 邹庆国;王明慧;;建设智慧城市的路径与对策研究——以哈尔滨市为例[J];学理论;2013年19期
5 简永福;;武汉城市圈的发展态势[J];学习与实践;2003年12期
6 倪鹏飞;;北京:城市环境与城市竞争力[J];中国流通经济;2009年08期
7 国家信息中心课题组;厉以宁;蒙代尔;蒲宇飞;;成都与国内城市的比较分析[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15期
8 文伯;;“智慧城市”需要“智慧企业”[J];上海企业;2012年07期
9 高俊艳;徐宏;张晓欢;王大成;;智慧城市是基于新一轮信息技术的深度化城市社会革命[J];中国信息界;2013年12期
10 周宏仁;;不要乱贴技术标签[J];中国经济和信息化;201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王茂军;杨雪春;;民国时期山东省城市网络的拓扑特征分析——基于土货和洋货流通的讨论[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汤伟;;城市嵌入全球治理的机制及其意义[A];全球治理:新认识与新实践——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十届学术年会文集(2012年度)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卷[C];2012年
3 王聪;;生产性服务业视角下的城市网络特征分析——以长三角两省一市为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0-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3年
4 刘效龙;张小平;;基于百度指数和3S框架的城市网络探索性分析——以山东省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4城市规划新技术应用)[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谢涛);智能城市:渐进式的信息化[N];电脑商报;2010年
2 中共哈尔滨市委宣传部 房佳财 于晓黎;“智慧城市”将带来哪些变化[N];哈尔滨日报;2013年
3 本报记者 王春华;专家认为城市快速发展后遗症亟须根治[N];中国改革报;2007年
4 深圳特区报记者 孙锦;易于交往的城市才是国际化城市[N];深圳特区报;2011年
5 熊月之 上海社会科学院研究员 复旦大学特聘教授 上海市文史馆馆员 上海市历史学会会长;上海城市性格是怎样炼成的[N];解放日报;2013年
6 刘辰;北京、上海可能成为紧随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级城市[N];中国房地产报;2006年
7 孔繁来;泰勒:上海、香港、台北和北京在世界城市网络中的定位、趋势和前景[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8 广州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 杨再高;智慧城市:推进广州新型城市化重要引擎[N];南方日报;2012年
9 本报特派记者 张骏;打造一座具有设计远见的前瞻城市[N];解放日报;2014年
10 本报记者 王英 施艳燕;城市化进程中的健康战略[N];苏州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弥;城市网络体系的经济学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陈立民;支持城市新一代生产力发展的技术框架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2 冷炳荣;从网络研究到城市网络[D];兰州大学;2011年
3 龙祖坤;数字化时代的城市网络[D];云南师范大学;2001年
4 高岩;当代中国城市转角住宅的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5 田丽英;山东省城市网络的全网结构特征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6 徐艳;基于新浪微博视角的重庆市主城区城市网络空间分布规律研究[D];西南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2206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220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