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文明背景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之路——城市社会学视角的审思
本文选题:生态文明 切入点:新型城镇化 出处:《湖北社会科学》2015年07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城镇化是实现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依托,是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新型城镇化作为未来长期指导国内城乡建设及各行业领域发展的整套完备战略系统,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形成唇齿相依、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才能实现两者的双赢;否则,经济社会将陷入发展的"陷阱"。
[Abstract]:Urbanization is the only way to realize industrialization and modernization, and it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to break down the dual structure of urban and rural areas. It is a powerful engine for accelerat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he industrial structure and maintaining the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economy. As a complete strategic system for guiding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urban and rural construc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various industries in the future, the new type of urbanization is a complete strategic system. If the concept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s integrated into the process of new urbanization, a good situation of depending on each other and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can be realized. Otherwise, the economy and society will fall into the "trap" of development.
【作者单位】: 华中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城市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问题研究”(11&ZD036)的阶段成果
【分类号】:F299.21;X2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郇庆治;;城市可持续性与生态文明:以英国为例[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8年02期
2 郑杭生;;城乡一体化与同城化齐举并进[J];红旗文稿;2013年20期
3 文军;;回到“人”的城市化:城市化的战略转型与意义重建[J];探索与争鸣;2013年01期
4 张鸿雁;;东西方古代城市发展的不同道路、进程及原因新论——与古希腊罗马城市比较研究之一[J];学术月刊;1992年09期
5 于文秀;;生态后现代主义:一种崭新的生态世界观[J];学术月刊;2007年06期
6 郑杭生,杨敏;社会互构论的提出——对社会学学术传统的审视和快速转型期经验现实的反思[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年04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文君;杜学元;;从羌族民俗文化透视羌族女性社会地位的变迁[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3期
2 赵秀花;;邓小平的发展思想研究[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3 张巍;王一平;;街道的意义——城市住区模式的演进[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0年05期
4 何丽;刘管平;巫丛;;海外对华城市史研究综述[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1年02期
5 景冰琦;刘琨;;简析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1期
6 于忠龙;陈乃新;;论竞争法只调整竞争关系[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6年01期
7 孙晋;;产融结合及其主要法律形式论析[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8 谢青松;;《物权法》的伦理审视[J];安徽大学法律评论;2009年01期
9 周德海;;论马克思经济学的价值概念体系[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10 包仕国;;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多重向度[J];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怀涛;;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新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2 赵春明;;改革: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A];中国道路:理论与实践——第三届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学者论坛(2009)论文集[C];2009年
3 王涛;皮明建;高鹏;;农用地价格研究[A];河南地球科学通报2009年卷(下册)[C];2009年
4 李杨;;具体性的追寻——读马尔库塞《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5 马尔库塞;李杨;;历史唯物主义现象学论稿[A];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评论(9)[C];2011年
6 邱国良;郑延恒;;论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的民主沟通[A];2009年全国高校学生工作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高峰;;社会秩序何以可能?——基于存在论的研究视角[A];2010年中国社会学年会——“社会稳定与危机预警预控管理系统研究”论坛论文集[C];2010年
8 彭希义;;少数民族农民工城市文化适应问题研究——基于贵阳花溪区彝族农民工群体的调查[A];2011年贵州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琳;;马克思政治伦理思想三题论略[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10 邹平林;杜早华;;在私人道德与制度伦理之间——“小悦悦事件”带来的伦理反思[A];“第二届中国伦理学青年论坛”暨“首届中国伦理学十大杰出青年学者颁奖大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郝文斌;高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实证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2 夏菲;论英国警察权的变迁[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3 秦曼;海洋渔业资源资产的产权效率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余正琨;论科学发展观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与发展[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5 王员;建国初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基本经验[D];江西师范大学;2010年
6 赵一强;知识社会价值的道德分析[D];苏州大学;2010年
7 杨玲;文化交往论[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宇辉;高等教育视角下的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增长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9 周旋;“公私财物”之内涵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0年
10 刘建国;新疆国有资产管理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余晓玲;以农地为依托构建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徐本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任士春;巢湖市城镇化进程中农村中小学体育现状与发展对策[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4 李静;大学生大爱精神培育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5 郭云英;统筹城乡视域中的农村城镇化问题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0年
6 苏焕菊;我国农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7 宋浩;民族性与比较科学哲学[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8 姚士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9 李国娇;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视阈中的民生问题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10 胡警月;马克思与阿尔都塞意识形态比较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汉斯·托尔·安德森;拉斯·穆勒-杰森;斯丹·恩格斯德夫;陈丁力;;城市化之终结——新型城市理念与城市化的反思[J];城市观察;2012年03期
2 张鸿雁;;中国城市化理论的反思与重构[J];城市问题;2010年12期
3 关春玲;西方生态女权主义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1996年02期
4 C.斯普瑞特奈克,张妮妮;生态女权主义哲学中的彻底的非二元论[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5 C.斯普瑞特奈克,秦喜清;生态女权主义建设性的重大贡献[J];国外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6 文军;;农民市民化[J];开放时代;2009年08期
7 潘岳;;社会主义生态文明[J];绿叶;2007年09期
8 方创琳;;中国城市化进程亚健康的反思与警示[J];现代城市研究;2011年08期
9 阎炎;;政府主导的城市化反思——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守英[J];中国土地;2009年11期
10 J.B.科布 ,李际;基督教能对后现代世界做出贡献吗?[J];世界哲学;2002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本刊讯;;2017年底深圳坪山新区将初步建成“智慧”新型城区[J];中国公共安全;2013年17期
2 侯永志;;助力未来10年 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丛书总序言[J];环境与生活;2013年Z1期
3 张洁云;;城乡一体视野下的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为例[J];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4 孙晓冰;;山东省低碳生态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2期
5 林文俏;;新型城镇化:中国经济发展新引擎[J];四川水泥;2012年S1期
6 祁绍平;肖强;;水泥行业:“新型城镇化”提振信心 市场预期不断升温[J];中国建材;2013年01期
7 李迅;;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在做好顶层设计[J];环境保护;2013年02期
8 李发生;张俊丽;姜林;胡华龙;;新型城镇化应高度关注污染场地再利用风险管控[J];环境保护;2013年07期
9 任重;;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J];今日浙江;2013年10期
10 ;新型城镇化之环保产业将成自动化市场的哪道菜[J];可编程控制器与工厂自动化;2013年07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青军;;探索石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2 汤品森;曾鹏;;湖南新型城镇化之我见[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3 王发曾;;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任宗哲;;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5 孙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学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韦成功;胡翠萍;;新型城镇化下群众工作方法之探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军华;;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玫晓;郭心;;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莉;;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变[N];郑州日报;2011年
2 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解静怡;省社科院调研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N];鹤壁日报;2011年
4 记者 沙星海;省委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5 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郝二有;宣传工作如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鼓与呼[N];许昌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倾心倾力有声有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N];许昌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张通要求 强力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出台[N];湖北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N];益阳日报;2012年
10 本报评论员;努力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N];哈密日报(汉);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王恺;中国新型城镇化的金融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2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3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4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胡波;推进广东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政策研究[D];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4年
5 赵文忠;基于参与主体视角的丽水莲都区新型城镇化路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6 于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支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梁前广;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8 付渊博;鹤壁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9 卫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10 黄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探索[D];南京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6297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297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