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基于ARDL模型的江苏贸易开放、城市化和碳排放关系探讨

发布时间:2018-03-18 16:40

  本文选题:碳排放 切入点:贸易开放 出处:《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S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实证研究了贸易开放、城市化、能源消费、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关系中,能源消费对贸易开放的影响的弹性系数为正,能源消费对碳排放具有负向且显著的影响,碳排放对城市化水平的影响并不显著。在短期关系中,能源消费、经济增长、碳排放各变量对贸易开放的弹性为正,碳排放和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有正向的影响,存在从贸易开放度到城市化到经济增长单向因果关系且存在从能源消费到经济增长的双向因果关系,存在经济增长到城市化双向因果关系。
[Abstract]:This paper empirically studie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rade openness, urbanization, energy consumption, carbon emissions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lasticity coefficient of energy consumption on trade openness is positive in the long run. Energy consumption has a negative and significant impact on carbon emissions, and carbon emissions have no significant impact on urbanization. In the short-term relationship, the elasticity of energy consumption, economic growth and carbon emissions to trade openness is positive. Carbon emissions and urbanization have a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there is a two-way causality from trade openness to urbaniz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and from energy consumption to economic growth. There is a two-way causality between economic growth and urbanization.
【作者单位】: 苏州大学东吴商学院;
【基金】:苏州大学“211”工程资助项目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接轨上海自贸区建设、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对策研究”(编号:2014SJB5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FDI在所嵌入产业集群中的知识转移和溢出效应研究”(编号:71073107)
【分类号】:F224;F752.7;F299.27;F2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朱永彬;王铮;庞丽;王丽娟;邹秀萍;;基于经济模拟的中国能源消费与碳排放高峰预测[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2 叶懿安;朱继业;李升峰;徐秋辉;;长三角城市工业碳排放及其经济增长关联性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年03期

3 靖学青;;城镇化进程与中部地区经济增长——基于1978—2011年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财贸研究;2014年01期

4 徐春祥;韩召龙;彭徽;;城镇化、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以辽宁为例[J];东北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03期

5 方毅;张筱婉;;国际煤价与中国GDP、能源消费的关联关系——兼论我国经济增长的资源约束阶段性假说[J];上海经济研究;2013年12期

6 黄婷;;论城镇化是否一定能够促进经济增长——基于19国面板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2期

7 刘鹏;;出口贸易与能源消费关系的实证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对外经贸;2014年03期

8 张建清;蒋坦;;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理论及中国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绪成;;碳汇技术:当今能源科学的新视角[J];现代农业科技;2009年22期

2 吴静;王铮;朱潜挺;;国际气候保护方案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0年06期

3 黄蕊;王铮;朱永彬;马晓哲;刘晓;刘昌新;;上海、北京和天津碳排放的比较[J];城市环境与城市生态;2012年02期

4 吴彼爱;高建华;;中部六省低碳发展水平测度及发展潜力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S2期

5 简盖元;王灿雄;冯亮明;;二氧化碳排放与福建经济发展的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0年11期

6 王铮;刘晓;朱永彬;黄蕊;;京、津、冀地区的碳排放趋势估计[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1期

7 张乐勤;陈素平;荣慧芳;许信旺;;基于IPAT模型的安徽省不同情景碳排放趋势测度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12年02期

8 张维阳;段学军;;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碳排放相互关系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12年04期

9 张丽君;秦耀辰;张金萍;张艳;;郑汴都市区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变化及机理[J];地理科学;2012年03期

10 王强;伍世代;李婷婷;徐玲琳;;闽台能源消费变化与驱动力对比研究[J];地理科学;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陈震;尤建新;马军杰;卢超;;技术进步对我国碳排放绩效影响动态效应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黄蕊;朱永彬;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的城市能源消费和碳排放高峰预测——以上海市为例[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3 渠慎宁;郭朝先;;基于STIRPAT模型的中国碳排放峰值预测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赵源;;北京市节能减排现状及减排策略分析[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11中国特色低碳生态城市的标准探讨与未来展望[C];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朱永彬;排放控制目标下我国最优经济增长路径、减排路径与碳排放趋势研究及模拟系统开发[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卢娜;土地利用变化碳排放效应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黄建;煤炭清单与减排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4 赵敏;上海碳源碳汇结构变化及其驱动机制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5 刘晓;中国区域碳排放配额控制政策的建模和系统开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6 肖海平;区域产业结构低碳转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7 马卓;吉林省碳排放峰值预测与控制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秦天玲;区域碳水耦合模拟与基于低碳模式的水资源合理配置研究[D];东华大学;2012年

9 陈艳;江西省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2年

10 姜庆国;电煤供应链碳排放过程及测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春杰;基于低碳经济的西安城市发展路径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吴彼爱;河南省低碳发展水平时空差异与碳排放驱动力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3 肖翔;江苏城市15年来碳排放时空变化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4 孙耀华;大关中地区碳排放“隧道”模式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5 余洋;基于碳减排的广东省土地利用调控对策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11年

6 李程;自愿环境协议制度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7 赵倩;上海市温室气体排放清单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8 李翔鹏;基于讨价还价理论的节能效益分享型EPC模式利益分配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9 徐成龙;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山东省低碳情景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

10 马晓哲;中国分省碳排放系统—模型和GIS[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Cointegration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 in 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刘涛;赵志亮;;河南省城镇化与工业化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J];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06期

3 傅鸿源,钟小伟,洪志伟;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增长的中外对比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年01期

4 胡兵;张明;;城市化、贸易开放与地区经济差距变动[J];财经问题研究;2010年05期

5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6 辛章平;张银太;;低碳经济与低碳城市[J];城市发展研究;2008年04期

7 施建刚;王哲;;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关系实证分析[J];城市问题;2011年09期

8 马成文;丛新萍;;城镇化对安徽经济增长影响的效应分析与前景展望[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0年11期

9 蒋南平;王向南;朱琛;;中国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消费的启动——基于地级城市分城乡的数据[J];当代经济研究;2011年03期

10 张雷;;中国一次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区域格局变化[J];地理研究;2006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雪娜;我国能源类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06年

2 施美霞;中国碳排放与经济发展的关联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迟远英;牛东晓;沈滢;刘志;;基于协整的影响我国碳排放因素的模型研究[J];华东电力;2010年05期

2 刘红光;刘卫东;唐志鹏;;中国产业能源消费碳排放结构及其减排敏感性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2010年06期

3 王磊;;英国碳排放征税好处多?[J];中国报道;2010年07期

4 向佳;;新疆参与碳排放贸易现状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3期

5 王家玮;伊藤敏子;;我国碳排放权市场发展路径之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6 莫大喜;常凯;;欧盟碳排放价格波动的动因剖析[J];特区经济;2011年06期

7 李正辉;崔衍安;;中国碳排放演化特征的实证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年11期

8 戚婷婷;;碳排放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J];中国市场;2011年19期

9 田云;李波;张俊飚;;武汉市碳排放的测算及影响因素分解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5期

10 刘晓;朱永彬;彭永明;王铮;;经济平稳增长下中美波三国碳排放趋势的比较[J];资源科学;201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2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3 黄蕊;王铮;刘慧雅;刘晓;翟石艳;马晓哲;;中部六省的碳排放趋势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高扬;张晓明;周茂松;曾栋鸿;;城市居住社区交通碳排放特征及交通碳排放评估模型研究——以广州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5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6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16304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304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fac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