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能源异质性及其与资本替代的非对称效应研究

发布时间:2018-03-21 00:18

  本文选题:成本函数 切入点:资本—能源替代 出处:《经济问题》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以超越对数成本函数及弹性分析模型为基础,对1995~2013年中国制造业分行业典型能源消费与资本的替代弹性和替代特征进行分析,发现煤炭、电力、石油与资本之间的替代强度及方向存在显著差异。并运用MES弹性模型分析表明,受控于要素价格变化触发的来源不同,制造业整体表现出资本替代能源、能源互补资本的反向非对称特征,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与劳动密集型行业中替代的方向与大小亦存在显著的非对称性。这种替代非对称效应表明,中国现阶段实现制造业整体节能及推动节能技术使用的路径适用性上,可以考虑借力于资本替代能源的视角。但是,在综合各类能源研究工业能源政策时,必须充分考虑行业能源消费类型不同及与资本替代的异质性差异和非对称效应的存在,才能使得产业能源政策制定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above logarithmic cost function and elastic analysis mode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substitution elasticity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ypical energy consumption and capital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from 1995 to 2013, and finds out the coal and electricity. There a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tensity and direction of substitution between oil and capital, and the analysis of MES elastic model shows that under the control of factor price change trigger of different sources, the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s a whole shows capital alternative energy. The direction and size of substitution in capital-intensive and labor-intensive industries also have significant asymmetries in the reverse asymmetric characteristics of energy complementary capital. In view of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path to realize the overall energy saving in China'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and to promote the use of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at this stage, we can consider using capital as a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However, in synthesizing all kinds of energy sources to study industrial energy policies, In order to make the industrial energy policy effective, we must take into account the different types of energy consumption and the heterogeneity and asymmetric effect of capital substitution.
【作者单位】: 吉林大学数量经济研究中心;山西财经大学;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0JJD790032) 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4YJC790138)
【分类号】:F426.2;F22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蒙英华;黄宁;;中美服务贸易与制造业效率——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考察[J];财贸经济;2010年12期

2 单豪杰;师博;;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1978-2006[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3 孙巍;唐绍祥;李何;;市场化进程对地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作用机理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5年11期

4 鲁成军;周端明;;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替代研究——基于对ALLEN替代弹性模型的修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5 陶小马;邢建武;黄鑫;周雯;;中国工业部门的能源价格扭曲与要素替代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年11期

6 国涓;郭崇慧;凌煜;;中国工业部门能源反弹效应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小军;;河南国际旅游收入与经济增长因果关系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2 邓萍萍;;我国能源强度影响因子的经验研究[J];中国城市经济;2010年12期

3 王素凤;;中国省域能源价格与碳强度协整研究:基于1995~2009年的面板数据[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8期

4 李眺;;生产要素投入、电价规制改革与火电企业的效率——来自A股上市公司的随机前沿证据[J];财经研究;2009年04期

5 李世祥;成金华;;中国工业行业的能源效率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非参数前沿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9年07期

6 于左;孔宪丽;;产业结构、经济增长与中国煤炭资源可持续利用问题[J];财贸经济;2011年06期

7 刘冰;马宇;;产业政策演变、政策效力与产业发展——基于我国煤炭产业的实证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5期

8 余泳泽;杜晓芬;;技术进步、产业结构与能源效率——基于省域数据的空间面板计量分析[J];产业经济评论;2011年04期

9 孙涵;付晓灵;张先锋;;基于支持向量回归机的中国煤炭长期需求预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10 章贵军;王晓艳;;中国经济增长与煤炭消费需求关系实证研究[J];法制与社会;2009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维国;潘祺志;;价格扭曲、要素替代、相对效率与工业节能路径选择——基于我国制造业行业数据的实证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2 姜春海;;煤电价格联动政策:基于火电行业和特定企业双层视角的分析[A];2010年中国产业组织前沿论坛会议文集[C];2010年

3 董锋;谭清美;周德群;李晓晖;;技术进步、产业结构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中国能源消费量的影响[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9年

4 武斐婕;;构建山西资源推动型的优态经济发展模式——发挥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中的“流通促进”作用[A];第五届中国中部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1年

5 白重恩;王鑫;钟笑寒;;规制与产权:关井政策对煤矿安全的影响分析[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总第41期)[C];2011年

6 周葵;戴小文;;中国城市化进程与碳排放量关系的实证研究[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7 王鑫;钟笑寒;;关井政策对煤炭行业的影响:理论与实证[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8 白重恩;王鑫;钟笑寒;;规制与产权:关井政策对煤矿安全的影响分析[A];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研究报告汇编[C];2013年

9 万坚;;基于变参数模型的贵州能源红利实证研究[A];数量经济学视野下经济管理与贵州发展研究[C];201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潘祺志;我国工业能耗强度变动与节能路径选择[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2 郭天配;中国环境质量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叶青海;利益协调视阈下不可再生资源优化配置的制度分析[D];吉林大学;2011年

4 吴明明;中国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林春山;新政治经济学视角下的中国贸易政策调整与转型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李虹檠;多重二元结构与中国货币政策差异效应[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7 任晓红;交通基础设施、要素流动与制造业区位[D];重庆大学;2010年

8 宋辉;我国可再生能源供给的市场特征与激励机制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1年

9 朱福林;中国服务贸易外溢效应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11年

10 邢小军;区域发展中的能源约束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巧生;成金华;;中国工业化中的能源消耗强度变动及因素分析——基于分解模型的实证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6期

2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3 董利;;我国能源效率变化趋势的影响因素分析[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1期

4 单豪杰;师博;;中国工业部门的资本回报率:1978-2006[J];产业经济研究;2008年06期

5 杨中东;;对我国制造业的能源替代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7年03期

6 刘培林;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的损失[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04期

7 史红亮;陈凯;闫波;;我国钢铁行业能源-资本-劳动的替代弹性分析——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J];工业技术经济;2010年11期

8 荆全忠,苏同营;基于灰色理论的煤炭需求预测模型研究[J];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1期

9 孙琳琳;任若恩;;中国资本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算[J];世界经济;2005年12期

10 张晓,郑玉歆,裴兰思;生产率研究中的资本投入替代度量[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1995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刘平养;自然资本的替代性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陆贤伟;董大勇;纪春霞;;债市和股市波动非对称性[J];系统工程;2009年09期

2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分析[J];商业研究;2011年07期

3 史美景;;信息的非对称效应及对上证综指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6年01期

4 王维安;王丹;;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述评[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5 黄世达;张欣;;汇率变动对出口价格传递的非对称效应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6 张细松;;国外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述评[J];上海金融;2011年11期

7 张细松;;我国货币政策多重非对称效应实证检验[J];金融教育研究;2012年05期

8 孙俊;;货币政策转向与非对称效应研究[J];金融研究;2013年06期

9 谢启超;彭浩东;;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下住房价格的实证研究——基于江苏、安徽两地的比较[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5期

10 陈南方;陶云霞;;我国商业银行股价非对称反应的实证检验[J];中国证券期货;2012年1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5条

1 石磊;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2008)[C];2008年

2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产业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基于中国1978~2005年数据的实证分析[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9)[C];2009年

3 周蓓;齐中英;;我国期货市场波动性的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A];第九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曹永琴;李泽祥;;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基于价格传导机制的视角[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8)[C];2009年

5 曹永琴;;贫困是非对称货币政策的副产品吗?——理论及基于中国1952—2006的实证检验[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07)[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曹永琴;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形成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2 宋金奇;我国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3 李村璞;我国货币政策产业效应的非对称性:一个非线性观点[D];西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江虹;利率政策对房价影响的非对称性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2年

2 张昕;中国货币政策行业效应的非对称性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3 白雪莲;基于“阀值效应”的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4 陈超;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的实证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5 薛冰;油价波动对我国经济非对称性影响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年

6 刘俊杰;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的实证分析[D];山东大学;2013年

7 董旭;基于平滑开关回归模型的货币政策效果非对称性研究[D];东北大学;2009年

8 张小宇;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性的计量检验[D];吉林大学;2007年

9 舒爽;我国货币政策区域非对称效应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11年

10 张希寒;中国货币政策非对称效应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6414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414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c77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