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经济管理论文 >

劳动力流动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效应的影响——以重庆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8-03-24 21:40

  本文选题:劳动力流动 切入点:流入劳动力 出处:《经济问题探索》2015年08期


【摘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劳动力流动的规模和比例不断扩大和上升。本文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拓展模型,实证检验了劳动力流入和流出对西部地区超大人口城市重庆的经济增长影响,从劳动力流动的角度探讨重庆经济发展的深层次原因。结果发现,重庆经济呈现规模报酬递减的趋势,物质资本、有效本地劳动力资本、有效流入劳动力资本以及有效流出劳动力资本都对重庆经济增长有显著的影响作用。其中,物质资本、本地劳动力和流出劳动力都显著地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劳动力的流入却对重庆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负面作用,从而导致劳动力流动对重庆经济增长的效应只存在"弱正效应"。
[Abstract]:With the deepening of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cale and proportion of labor mobility in China is expanding and rising. This paper uses the extended model of Cobb-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This paper empirically examines the impact of labor force inflow and outflow on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ongqing, a super-population city in the western region, and probes into the deep-seated causes of Chongqing's economic developmen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abor mobility. Chongqing economy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of returns on scale. Material capital, effective local labor capital, effective inflow of labor capital and effective outflow of labor capital all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Chongqing's economic growth. Both the local labor force and the outflow labor force have significantly promoted the economic growth of Chongqing, but at the same time, the inflow of labor force has had a significant negative effect on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Chongqing. As a result, the effect of labor mobility on Chongqing's economic growth is only weak positive effect.
【作者单位】: 南京邮电大学;
【基金】:重庆市人口与计划生育委员会研究项目“人口迁移流动对重庆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13ZJ003),主持人:凌迎兵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对策和路径研究”(2012SJD790011),主持人:易莹莹
【分类号】:F249.21;F124.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姚林如;李莉;;劳动力转移、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2 范剑勇,王立军,沈林洁;产业集聚与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J];管理世界;2004年04期

3 樊士德;;劳动力流动对中国经济增长贡献显著吗——基于区域递归视角的经验验证[J];财经科学;2014年01期

4 彭连清;;区际劳动力流动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J];宏观经济研究;2008年12期

5 谭永生;;农村劳动力流动与中国经济增长——基于人力资本角度的实证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4期

6 李治国,唐国兴;资本形成路径与资本存量调整模型——基于中国转型时期的分析[J];经济研究;2003年02期

7 张军,章元;对中国资本存量K的再估计[J];经济研究;2003年07期

8 杨云彦,徐映梅,向书坚;就业替代与劳动力流动:一个新的分析框架[J];经济研究;2003年08期

9 王小鲁,樊纲;中国地区差距的变动趋势和影响因素[J];经济研究;2004年01期

10 李扬,殷剑峰;劳动力转移过程中的高储蓄、高投资和中国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5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刚;贾威;潘浩敏;;地区差异、收敛路径和经济政策[J];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2 孙致陆;周加来;;城乡统筹与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安徽省的协整检验与脉冲响应分析[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01期

3 蒋波;邱长生;吴鸣;;中国农村经济发展健康水平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8期

4 曾国平;王正攀;曹跃群;;对农业资本存量K估算的文献综述[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5期

5 温丽;;农村劳动力流动影响农产品价格的实证研究——基于VEC模型的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33期

6 姚海琴;;休闲观光农业从业劳动力现状分析——以浙江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7 孔庆洋;余妙志;;工业深化、技术进步与金融发展[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年03期

8 田艳争;赵春雨;苗恩标;李飞;;安徽省人口与经济分布的不平衡性探讨[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9 何颖;齐亚伟;;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演化与政府调控[J];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10 郭永昌;;安徽省内跨市流动人口空间分选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10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藕香;;我国农村劳动力外流组织化管理效应分析[A];现代农业理论与实践——安徽现代农业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2 胡凯;吴清;;制度质量与省际资本流动[A];第十一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汇编(下)[C];2011年

3 史晋川;林锦;王婷;;跨国采购合约、供应商准则与劳工法律移植——富士康事件后的一种反思[A];2011年(第九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沈琴琴;张艳华;郭宇强;;人力资本对城乡经济增长的贡献分析[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陈涛;李廉水;;江苏省不同区域间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收入差距分析——以无锡市、泰州市、连云港市三个典型城市为例[A];区域人才开发的理论与实践——港澳台大陆人才论坛暨2008年中华人力资源研究会年会论文集[C];2008年

6 文雁兵;张旭昆;;制度变迁、政府行为与经济空间聚集:基于Hall and Jones“社会基础设施”的C-P-I空间模型[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肖志光;;中国保险市场地区差距:1989——2006[A];金融危机:监管与发展——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09[C];2009年

8 段誉;;中国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的地区差异分析[A];保险、金融与经济周期——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0[C];2010年

9 赖景生;;新时期西部农村贫困特征与反贫困对策[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王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宏观经济的总体特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3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4 蒋欣;金融自由化、资产市场波动与经济危机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5 杨光;哈罗德模型难题的破解及其对中国内需结构演变规律的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6 冯菲;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分析[D];南开大学;2010年

7 马元;货币量值的经济周期波动模型[D];南开大学;2010年

8 魏下海;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与人力资本效应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迟诚;我国贸易与环境问题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10 范兆斌;跨国移民、人力资本结构和经济增长[D];暨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戴伦阜;营口市鲅鱼圈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蒲婷婷;陇南市农村劳务经济发展问题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3 童芳;FDI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4 曾鸿志;中国高企业储蓄原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D];湘潭大学;2010年

5 杨嵘;我国公共投资对私人投资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6 宋委倩;诸城市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7 李虔;淄博高新区的人才集聚驱动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8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9 胡益鸣;企业家创业和创新精神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10 唐成伟;中国制造业区域分工:水平及演进[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维佳;;中国农民工问题调查[J];数据;2006年02期

2 姚林如;李莉;;劳动力转移、产业集聚与地区差距[J];财经研究;2006年08期

3 肖红叶,郝枫;资本永续盘存法及其国内应用[J];财贸经济;2005年03期

4 顾乃华;;我国服务业、工业增长效率对比及其政策内涵[J];财贸经济;2006年07期

5 王文娟;朱丽丽;;安徽省经济增长要素分析[J];科技和产业;2011年09期

6 夏兴园;赵明岚;;农村潜在劳动力剩余规模的评估及解决就业问题的理念和战略[J];财经政法资讯;2004年05期

7 魏婕;任保平;;中国经济规模报酬测算及影响因素分析[J];当代财经;2011年04期

8 张广婷;江静;陈勇;;中国劳动力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0年10期

9 范剑勇,朱国林;中国地区差距演变及其结构分解[J];管理世界;2002年07期

10 袁志刚,范剑勇;1978年以来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及其地区差异分析[J];管理世界;2003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蔡f ,都阳;经济转型过程中的劳动力流动——长期性、效应和政策[J];学术研究;2004年06期

2 Kenneth Roberts;王冉;;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形势及其变化——从历时最久的流动中得到的启示[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6期

3 陆铭;;用经济学书写中国劳动力流动的历史——评《中国劳动力流动与“三农”问题》[J];中国人口科学;2005年06期

4 黎育松;;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特点和规律[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06期

5 刘强;翟印礼;;小城镇建设中的劳动力流动网络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综合版);2006年06期

6 侯晓莉;;当东西欧相遇——欧洲劳动力流动状况[J];国外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08期

7 龚莉;;中国的劳动力流动状况分析[J];当代经理人;2006年19期

8 张利萍;邸敏学;燕晓飞;;国外劳动力流动与教育互动及其启示——以英国、美国和德国为例[J];理论探索;2008年01期

9 姚旦杰;;劳动力流动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05期

10 刘晓英;;我国广义劳动力流动的两种形态[J];现代经济探讨;2008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诗达;陈凌;;浙江省劳动力流动[A];浙江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学会成立二十周年论文集暨2004浙江就业报告[C];2004年

2 周重阳;;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扩大的悖论——基于两种劳动生产率差异的分析[A];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第九次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焦斌龙;孙晓芳;;自主性流动:我国劳动力流动新阶段[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4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10年会暨“政府管理创新”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5 王小鲁;;区域收入差距与劳动力流动[A];政府转型与统筹协调发展——2004中国改革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孙博;;劳动力流动城乡统筹研究[A];市场经济与城市化发展:兼论经济特区30周年——广东经济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何一鸣;李萍;;劳动力流动与二元经济收入差距变迁——一个动态化模型及其在中国的检验与修正[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吴克明;;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城镇教育收益率上升[A];2006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年会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李燕凌;;新农村建设中的劳动力流动解释——基于35个村庄截面数据的实证研究[A];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公共服务研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10 田玉军;李秀彬;郝海广;;农业劳动力流动对农地撂荒的影响——一以宁夏南部山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童玉芬 王红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人口经济研究所 新疆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劳动力流动的经济社会影响[N];中国人口报;2011年

2 余桔云;促进劳动力流动必须完美社会保障[N];经理日报;2004年

3 高岩辉 刘科伟 张晓露 西北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劳动力流动迁移理论的主要流派[N];中国人口报;2009年

4 肖卫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劳动力流动是经济增长的基本动力[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

5 记者 张小溪;美国劳动力流动规模逐年减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

6 本报特约评论员;做好人力资源开发这篇大文章[N];甘肃日报;2005年

7 张镝 作者单位 鞍钢党校;劳动力流动分析[N];鞍山日报 ;2005年

8 本报记者 裴建素;探求劳动力流动新趋向[N];石家庄日报;2011年

9 本报记者  祝振强;劳动力流动呼唤就业质量提高[N];中国劳动保障报;2006年

10 宋蕾邋王羚;劳动力流动是解决城乡收入差距的根本出路[N];第一财经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利萍;教育与劳动力流动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2 朱云章;我国城乡劳动力流动与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厦门大学;2008年

3 马少晔;基于劳动力流动视角的城乡收入差距及影响因素再检验[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4 李丽辉;技术进步对劳动力流动的效应分析[D];西北大学;2007年

5 黄敦平;劳动力流动对经济发展差距影响实证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6 李琴;临时劳动力流动全球性法律制度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7 姜乾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地区发展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3年

8 宋瑜;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及影响因素研究[D];浙江大学;2008年

9 王东平;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女性劳动力流动转移问题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10年

10 张爱婷;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劳动力流动的增长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斗星;我国区域劳动力流动的原因及其对收入差距的影响[D];重庆理工大学;2009年

2 肖振兴;我国劳动力流动与城乡收入差距关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3 马辉;劳动力流动的社会经济效应[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4 饶e,

本文编号:16601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601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8c5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