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一体化水平测度与进程比较——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
本文选题:城乡发展一体化 切入点:评价指标体系 出处:《经济问题》2015年08期
【摘要】:在考虑指标具有代表性、数据易得性等原则下选择了9对既可地区比较也能进行进程监测的比值指标评价体系,对2013年全国各省市区城乡一体化水平进行了比较排序,并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2008~2013年间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进行了监测。结果发现,从2008~2013年间京津冀与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水平呈波浪式上升态势。尤其2011年以来,3省3市城乡一体化水平整体呈收敛趋势,表明我国城乡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城乡一体化水平不断提升。研究表明:我国城乡一体化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阶段性特征,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3省3市城乡一体化江苏表现最好,城乡一体化水平呈现较为缓慢的上升态势;而河北发展速度相对较慢,与其他3市2省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且这种差距并无缩小的态势。
[Abstract]:Based on the principles of representativeness of indicators and easy availability of data, 9 pairs of ratio index evaluation systems, which can be compared between regions and processes, are selected, and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between provinces and municipalities in 2013 is compared and sorted. The process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between 2008 and 2013 in three provinces and three cities in Beijing, Tianjin, Hebei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been monitored. From 2008 to 2013,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between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has been rising in a wave-like fashion. Especially since 2011,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three provinces and three cities has shown a convergent trend, indicating that the urban-rural gap is gradually narrowing in China.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China has obvious regional and stage characteristics, and Jiangsu is the best in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n three provinces and three cities in the three provinces of Beijing, Tianjin, Hebei and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level of urban-rural integration is rising slowly, while Hebei is relatively slow, and there is still a big gap compared with the other three cities and two provinces, and this gap has not narrowed.
【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常熟理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基金】:教育部2010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0YJAZH115) 2014年度全国统计科学研究项目(2014LY054)
【分类号】:F299.27;F3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杨荣南;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城市研究;1997年02期
2 焦必方;林娣;彭婧妮;;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全新构建及其应用——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3 马军伟;张国平;;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与测评的研究综述[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年01期
4 张国平;籍艳丽;;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的评价与分析——基于江苏的实证研究[J];南京社会科学;2014年11期
5 石忆邵;杭太元;;我国城乡一体化研究的近期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罗湖平;朱有志;;城乡一体化进程中的共生机理探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5期
2 白永秀;赵伟伟;王颂吉;;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理论演进[J];重庆社会科学;2010年10期
3 刘业辉;夏卫生;柯为民;;长沙市城乡一体化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4 董晓峰;尹亚;刘理臣;刘琼琪;;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评价研究——以甘肃省为例[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8期
5 张新亚;杨忠伟;袁中金;;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5期
6 马珂;;城乡统筹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应用[J];城市问题;2011年08期
7 孟展;;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2年05期
8 朱孔来;李静静;张守凤;;统筹城乡发展统计监测研究现状评述及未来展望[J];东岳论丛;2011年11期
9 吴涛;李同f;;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中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年04期
10 沈红;陈腊娇;李凤全;;城乡一体化研究现状与展望[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闻杰;王聪翔;金峰;徐福利;陈磊;;鞍山市城乡一体化指标评价及发展模式的思考[A];2011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冯振东;西部地区城乡市场一体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2 江敦涛;山东半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韦薇;县域城乡一体化与景观格局演变相关性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杨卫丽;西安都市圈都市农业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赵珂;城乡空间规划的生态耦合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2007年
6 梅林;东北地区城乡关系协调发展模式与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7 吴振磊;西部地区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支持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8 曹晖;信息化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9 常亮;西部新农村建设与城市化进程契合问题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10 林娣;宏观视角下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查祥德;甘肃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比较研究[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刘金璇;山东半岛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舒连响;城乡统筹协调发展中的政府作用[D];苏州大学;2010年
4 赵义超;几种城乡一体化评价模型及其应用[D];安徽大学;2010年
5 刘倩;成都市城乡统筹评价指标体系及其应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6 邹震宇;长株潭“3+5”城市群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湘潭大学;2011年
7 张坤;延安地区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程度评价与实施对策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8 麻福芳;城乡统筹视野下武汉市城乡差距变动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1年
9 尚克海;资源型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安徽建筑工业学院;2011年
10 张春花;江苏省县域城乡空间组织及其重构[D];南京师范大学;2004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小素;;城乡一体化进程的统计监测方法探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4期
2 张新亚;杨忠伟;袁中金;;苏州市城乡一体化测评指标体系研究[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5期
3 杨荣南;城乡一体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初探[J];城市研究;1997年02期
4 石忆邵;城乡一体化理论与实践:回眸与评析[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1期
5 石忆邵;新世纪上海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J];城市规划汇刊;2003年03期
6 焦必方;林娣;彭婧妮;;城乡一体化评价体系的全新构建及其应用——长三角地区城乡一体化评价[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7 黄薇;骆高远;陈修颖;;广东省城乡一体化发育水平区域差异现状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2年05期
8 田春华;郑荣;;创新土地管理制度 促进城乡统筹发展——成都市统筹城乡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纪实[J];资源与人居环境;2009年14期
9 仇方道;熊瑾燕;;江苏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评价与区域分异[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07年04期
10 郭亮华;何彤慧;程志;李锐;张玉峰;;宁夏城乡一体化发展测评研究[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2年0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江敦涛;山东半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2 田光明;城乡统筹视角下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3 史小红;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理与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4 黄国胜;西咸大都市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改弟,赵继新;发展小城镇与实现城乡一体化[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1年06期
2 ;上海: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J];今日浙江;2001年05期
3 葛敦禄;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金融思考[J];上海金融;2002年12期
4 任晓伟;试析上海城乡一体化的内涵[J];上海党史与党建;2002年12期
5 车驰;城乡一体化和商业现代化[J];上海商业;2002年12期
6 ;加快农村“小五化” 提升城乡一体化[J];今日浙江;2002年21期
7 应雄;;城乡一体化趋势前瞻[J];浙江经济;2002年13期
8 潘永江;中国城市化进程与城乡一体化发展[J];理论导刊;2002年01期
9 山隆;;城乡一体化与上海都市现代化[J];上海农村经济;2002年03期
10 吴顺弟;;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富裕村 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J];上海农村经济;2002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马志杰;;安阳市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2 石义;秦涛;彭艳丽;张扬;;基于模糊综合判别的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研究[A];2009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刘效民;韦秀远;;垦区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理论研究[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4 石恩;;垦区实现城乡一体化跨越发展的几点想法[A];黑龙江省农场管理学会现代化大农业建设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杜白操;;论城乡一体化必不可缺的五大支撑[A];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6 赵旭;赵冰;;重庆市区域城乡一体化水平分析与对策研究[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洪绂曾;;用城乡一体化理念审视都市农业[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8 杜志雄;;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实现城乡一体化的关键[A];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C];2009年
9 刘有祥;;贵州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思考[A];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暨民族地区科学发展理论研究[C];2010年
10 王宝平;;以统筹城乡为总揽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A];陕西统筹城乡发展研究[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成都传媒集团深度报道课题组;城乡一体化:成都的科学发展之路[N];成都日报;2007年
2 成都传媒集团深度报道课题组 执笔人:成都商报记者 张元龙;城乡一体化:城乡规划破解科学发展难题[N];成都日报;2007年
3 ;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全面提升推进城乡一体化水平[N];成都日报;2007年
4 成都传媒集团深度报道课题组 执笔人 成都商报记者 陈舸帆;管理体制改革保障了城乡一体化推进[N];成都日报;2007年
5 ;咬定青山不放松 不断把城乡一体化向前推进[N];成都日报;2007年
6 本报评论员;必须坚持尊重群众意愿 形成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强大合力[N];成都日报;2007年
7 本报评论员;必须加强队伍建设 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坚强组织保障[N];成都日报;2007年
8 成都传媒集团深度报道课题组邋执笔人:成都日报记者 高纪开;城乡一体化:农民也有了就业支持和社会保障[N];成都日报;2007年
9 通讯员 申讯;本市明年将实现城乡一体化供水[N];东方城乡报;2006年
10 杨跃光;以城乡一体化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N];大理日报(汉);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曹晖;信息化促进中国城乡一体化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0年
2 李冰;二元经济结构理论与中国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韩立红;哈尔滨都市圈内城乡一体化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2年
4 张军;推进我国城乡一体化的制度创新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年
5 完世伟;区域城乡一体化测度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6年
6 江敦涛;山东半岛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7 汤芷萍;土地制度变迁中的城乡一体化研究[D];华东理工大学;2011年
8 汤卫东;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路径、模式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9 史小红;强县扩权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机理与效应研究[D];河南大学;2009年
10 黄国胜;西咸大都市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兴萍;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的实践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7年
2 周晓益;城乡一体化的“成都模式”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3 潘洁;城乡一体化过程中产业发展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08年
4 赵宁;成都市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郎旭晖;陕西省二元经济结构转换与城乡一体化测度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6 郝维维;安徽省城乡一体化水平评价和政策建议[D];安徽大学;2010年
7 赵剑;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发展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年
8 陈涛;河南省新乡市城乡一体化研究[D];郑州大学;2009年
9 黄慧蕙;城乡一体化视域中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D];苏州大学;2009年
10 杨志权;兰州市安宁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622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jingjiguanlilunwen/1662247.html